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曹丕之所以能在"五言腾涌"的时代独辟七言蹊径,一是因为七言诗增大了容量,能表现出复杂多变的感情;二是曹操不喜七字句中的"兮"字,曹丕即以实词替之,使七言诗趋于规范;三是曹丕深受两汉杂言影响,在探索中创作出七言诗歌。而影响鲍照者,主要在于词汇、意境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曹丕是一个才兼文武、多才多艺的人。他不仅是魏国太子、守成之君、开国皇帝,他还是才华横溢的诗人、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邺下文人集团的领导者。可以说,各种身份的迭加以及他独特的人生经历和个性气质,使得他的诗歌创作呈现出异于普通帝王将相及一般诗人的独特面貌。本文将力图从分析曹丕不同人生阶段的经历及诗歌创作入手,来阐释曹丕的人生经历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罗丹 《文教资料》2014,(29):101-103
魏文帝曹丕在中国古代公文史上一直是公文理论批评家,同时,他也是一位公文创作的实践人。曹丕的公文写作文种众多,不仅文中包括多元的政治思想和举措,而且曹丕深厚的文学功底也使得其公文的风格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4.
曹丕的诗作在反映时代生活的同时,表现出对生命意识的关注:从现实生活中挖掘出生命的深层意义,展现出对生命个体的珍视;既有对生命痛苦的描绘,也有对生命个体存在意义的的思考,表现了一定程度的人道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5.
曹丕是邺下文人集团的实际领袖,他不仅以自己的创作开风气之先,影响了一代诗风,而且还以其对文学的倡导,为建安文学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贡献。曹丕的诗歌很好地继承了乐府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同时又有所革新和发展,即完成纯粹之七言诗体、变叙事为主为抒情为主、诗风清丽哀怨。此外,曹丕对文学理论的贡献主要表现在提出了"诗赋欲丽"的主张、"文以气为主"的文气说和"文学价值论"。  相似文献   

6.
代言体诗在曹丕现存诗歌中约占四分之一,感情表达浓烈,哀婉动人,其背后隐喻着诗人一片悲天悯人的情怀,隐喻着其作为一代仁君哀哀下民、安定生民的政治理想和愿望。在野有旷夫、室有怨女的普遍生存状态下,曹丕用代言体这种独特的诗歌体式把动乱的现实苦难和游子思妇的哀怨融合在一起,扩大了代言体诗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7.
三不朽思想的提出,为古代士人树立了人生价值目标,对他们的命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曹丕和曹植作为建安文学的领军人物,对"三不朽"思想的接受各有偏重,纵观他们的一生,三不朽的影响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8.
文学创作打着鲜明的个性印记,它应是个性在审美活动基础上的自由创造,文学家在创作中又总作为一定社会角色,个性审美心理总要受社会审美心理制约,审美意象的形成不能脱离社会关系系统形成的场力,艺术传达总要借助社会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在创作中文学家实际上把自身二重化为表现的自我和内视的自我,前者突出的是个性自由表现,后者强调的是社会角色意识。文学创作是人类自由的创造实践,于此过程中,文学家的鲜明个性与社会角色意识应是现实地统一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9.
钟嵘在《诗品》中将魏文帝曹丕的诗置于中品,对此学术界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笔者以曹丕的诗歌为出发点,结合钟嵘《诗品》所体现的审美理想、评判标准,对这一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质疑,并且得出结论:钟嵘将曹丕置于中品是缺乏足够理据的.  相似文献   

10.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以不同于汉儒经学家的文学观念阐述了作家个性对文学创作、作品风格的客观影响,广泛探讨了个性化文学创作的意义及价值,构建了新的文学审美及文学价值评判标准,促进了文学创作的发展和繁荣。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家庭婚姻冲突对问题少年人格与应对方式的形成所产生的影响,为家庭教育培养孩子提出建议和方法,本研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EPQ)、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CSS)和儿童感知婚姻冲突量表(CPIC)对62名问题少年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心理症状九因子与威胁认知、自我归因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P<0.05),情绪稳定性、消极应对方式与婚姻冲突各因子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P<0.05)。研究表明,婚姻冲突影响了问题少年的人格、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来自婚姻冲突的威胁认知和自我归因是导致青少年问题行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宋江是《水浒传》作者着力塑造的一个重要人物,其性格核心在于忠义二字,作者一方面极力赞颂他的“义”,另一方面又吹捧他的“忠”,使人物呈现出完全对立的特征。“义”使他倾向革命,不满现实;“忠”又使他瞻前顾后,优柔寡断。这种双重性格,不仅造成了宋江的个人悲剧,也造成了起义事业的悲剧。  相似文献   

13.
社会冲突是社会的常态,关键是要实施有效管理。社会冲突的管理失败,会导致严重的社会暴力冲突。而社会冲突管理的成败,从根本上来说取决于政治制度的是否民主。只有民主制度才能减少并及时疏导社会冲突,预防社会暴力冲突。要预防社会暴力冲突,要有效管理社会冲突,需要探索合理的民主制度。在中国,扩大党内民主,完善人民民主,探索行政民主,都是需要思考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六朝时期玄学兴盛 ,思想解放 ,个性张扬 ,故而文艺心理思想中的人格问题尤为突出。时势的纷乱和人们对率直高逸的理想人格的追求 ,导致审美人格在六朝正式确立。这一审美人格的主要特征这“逸” ,具体表现为 :逸的气质风度 (超然洒脱 ) ,逸的审美心态 (虚静 ) ,逸的审美对象(自然山水 )。审美人格的确立带来了中国古典文艺心理思想在六朝的首次成熟。  相似文献   

15.
采用人格特质、心理弹性与主观幸福感问卷对552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探讨了大学生人格特质、心理弹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果表明:外倾性与心理弹性、生活满意度、积极情绪为显著正相关,与消极情绪成显著负相关;神经质与与心理弹性、生活满意度、积极情绪为显著负相关,与消极情绪成显著正相关;精神质与各维度相关均不显著。心理弹性对人格特质与主观幸福感有中介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新闻自由与人格权的冲突是当前社会新闻侵权案件的关键和实质,寻求这两种权利的平衡与协调,探索实践中可资借鉴的普遍标准,是理论和实践中解决相关新闻侵权案件的必要途径,也是完善我国新闻立法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7.
浅析大五人格特质和社会群体地位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体的人格特质和他在社会群体中的地位存在一定的关系。人格大五的每一维度在个体获得社会地位中的作用不同。外倾性对个体的地位获得有很好的预测作用 ,而神经质则不利于个体获得社会地位 ;宜人性和社会地位之间的关系 ,目前尚无定论。在非正式社会群体中 ,个体的责任心、开放性和社会地位获得没有关系。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发生新的变化.围绕经济权利产生的冲突,偶然性、突发性的群体性冲突增多,但社会冲突的性质仍然以非对抗性冲突为主.社会矛盾集中体现在贫富差距扩大、就业困难、社会保障薄弱、贪污腐败严重等方面.为此,政府应当全面认识社会冲突的正功能,不断创新改善制度与机制,合理选择应对社会冲突的战略,培养和提高领导干部个人的冲突管理能力,化解社会冲突,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9.
个体工作压力源中的角色冲突与其人格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遵循个体差异性原则,在我国组织与工作环境中,探讨个体工作压力源中的角色冲突与其人格特点之间的关系。158名组织员工完成了工作压力源问卷中角色冲突分量表和中国人人格量表。研究结果表明,个体工作压力源中的角色冲突与其人格特点显著相关,不同水平的个体人格特点对其工作压力源中的角色冲突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提示,具有不同人格特点的个体对于相同环境中潜在的角色冲突的经历及其影响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人格是中华民族数千年创造的文明结晶,包含着人类发展不可或缺的精神因素。生死焦虑的死亡意识、才性相异的人生追求、入世避世的行为选择、狂慎一体的伦理规范构成了中国传统人格的内在冲突。它对现代理想人格的塑造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应秉持"个我"和"类我"相结合的生存状态,自我设计时应关注个体认知与社会职业的匹配,行为选择时应考虑社会责任并保持顺逆境下的平静心态,人格建构时应注意保护和张扬培养创新型人才所需的个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