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擦擦名称考     
李翎 《寻根》2005,(1):79-82
在藏传佛教的供养造像中,擦擦,通常指的是一种混制小佛像,也有将各种塔形(包括立体和平面的)称作擦擦。  相似文献   

2.
黄璜 《中华文化论坛》2023,(4):61-76+189
汉地祈雨,尤到唐宋时期,愈加与佛道相摄。彼时西南边地的大理国写经也显示出大理国的祈雨仪式与汉地有着总体相同的文化特征。目前,在大理国密教写经中发现四则与祈雨相关的启请次第,一则抄于云南省图书馆所藏写本残叶“密教观行次第”中,另三则属于云南省博物馆藏《诸佛菩萨金刚等启请》中的内容。通过该四则祈雨材料,大理国密教祈雨文化的概貌得以构现——从教法源流看,汉地密教祈雨法仍是其主要依据,同时汉地道教自然神灵信仰也被融摄其中,形成了以佛教为主,佛道双涉的神灵谱系。但这些道教神灵在行法中业已密教化,皆以道场观想的方式出现。虽然观想中的部分神灵显示出一定的行法特色,但观想法门和大理国密教祈雨法中的神灵谱系与中土密教总体一致,各祈雨次第之间的互见内容“摩诃婆罗”也反映出唐宋等汉地密教作为母体文化在大理国的传持,以及大理国密教对母体文化的接受和演绎。这些祈雨材料从宗教文化的角度反映出大理国和中原汉地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文化共同体”。  相似文献   

3.
高城 《寻根》2016,(4):109-114
正藏传佛教有许多隆重的节日,这些节日往往是展示和弘扬藏族宗教传统文化的重要时刻,流行于藏传佛教中的晒佛节,就是其一。晒佛节,又称瞻佛节和浴佛节,一般在藏历二月初或四月、六月的中旬举行,时间和形式各地略有不同。蔚为壮观的年度晒佛晒佛节,流行于西藏、甘肃、青海、四川及云南等藏区。每年这个节日到来时,各个寺院会将寺内所藏著名的巨幅布画及锦缎织绣佛像请出,抬到展佛地展开,让佛徒和世人观赏。展地一  相似文献   

4.
关于法门寺藏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真身宝塔原藏佛经的再现,不但为佛经宝藏增添了奇光异彩,而且对佛藏刊印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1984年,我有缘被邀参加了这批宝藏的清理工作。当时,我教学任务繁重,冗缠身,只能把这些经典按藏别分类,供研究生们造册登记,作出叙录,未及细审,旋即返校。后来,又翻阅了有关材料,觉得有必要对这件事情作一交待。一、佛藏的新发现在这批佛经中,有许多是重要的新发现,除近代版本外,新发现的宋、元藏经就有三项:1.《毗卢藏》。《毗卢藏》是北、南宋之际刊刻于福州开元禅寺的一部大藏,时值战乱,传本不多。现在…  相似文献   

5.
王尧 《中国文化》2009,(2):82-91
大家知道,中国有藏传佛教、汉地佛教和南传的上座部佛教三大门派。佛教三大门派,在中国都有传承。佛教传到中国以后,在中国的藏族地区形成与藏区文化结合的特殊形式,然后延伸到蒙古地区、满族地区,在藏蒙满地区比较集中,都信仰藏传佛教。传到蒙古以后,比如现在俄罗斯境内的布理亚特人、卡尔梅克人,都是蒙古人的后裔,也都信仰藏传佛教,到现在也是。  相似文献   

6.
经过8年的认真准备和艰苦努力,《儒藏》首批成果终于在四川大学问世。首批出版的50册系儒学史料的首次收集和整理,字数达2600余万,被学人喻为“千古儒学第一藏”。儒学是中国数千年传统化的主干,《儒藏》的修纂将为中国化树立一面旗帜;儒家思想是传统中国的主流思想,《儒藏》的编成出版结束了儒学自古无“藏”的历史,2500余年的儒学献进入了系统汇集、编录和整理出版的阶段。“二氏(佛、道)有藏,吾儒何独无有”自此终成为历史的浩叹。  相似文献   

7.
青海较大的藏传佛教寺院有100余座,主要分布在藏、蒙古、土等民族聚居的地方。历史上,藏传佛教寺院不仅是宗教活动的中心,还因政教合一制度,成为一个地区的政冶、文化和经济中心,对当时的社会发展产生过举足轻重的影响。青海现存的藏传佛教寺院多修建于明清时期,翟昙寺与塔尔寺是其中的伎假者。翟昙寺藏语称“卓仓多杰羌”,意为“乐都持金刚佛寺”,位于乐都县程是乡政府所在地,距省会西宁约85公里。公元1392年,明王朝为加强对河煌流域和柴达木地区的统治,为著名僧人三利(三罗藏)拨款,后又派宦官主持修寺,经洪武、永乐。洪熙…  相似文献   

8.
民族出版社最近出版的由王贵、喜饶尼玛、唐家卫合著的《西藏历史地位辨》,是一本全面、准确地阐述西藏历史地位,系统地批驳“西藏独立”论,有力地发扬爱国主义的学术论著。几十年来,国际反华势力怂恿、支持达赖集团,发出叫嚣“西藏独立”的种种调言,主要有:“西藏从来不属于中国”;“元、明、清朝皇帝和西藏政教首领之间仅仅是个施主和受施人的檀越关系”;“民国以后西藏是完全独立于中国之外的政治实体”;“西藏以佛教立国,原本是清洁美妙的地方,不存在外国帝国主义势力,无需解放”;50年代初期“中国军队侵略、占领了西藏”…  相似文献   

9.
麻晓芳 《中华文化论坛》2022,(5):16-26+154-155
藏文和西夏文文献均显示,12世纪中晚期,藏传佛教曾经盛行于西夏,很多来自西藏本土的上师被西夏聘为帝师。受藏传佛教影响,西夏不仅译出大量藏传佛教文献,而且在西夏仁宗时期(1139-1193年在位)开展的大规模的校经和译经活动中也有藏地僧人参与校勘的痕迹。本文在梳理西夏文佛经文献基础上,从文本体例、佛教术语、陀罗尼用字、语法规则等几个方面考察佛经中的藏式翻译原则。这些特征与中原的翻译原则不同,在藏传佛教影响下的敦煌文献以及元明清时期编译的佛经中也能见到。这些藏式翻译特征在鉴别和研究藏传佛教影响下的佛经翻译文本方面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0.
早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西藏地区就已经有了相当发达的文明,并且产生了绘画艺术,但大多为陶器几何图案及部分岩画,图案较为单一。佛教传人西藏后,作为宗教绘画艺术的主要形式——唐卡应运而生。唐卡是用彩缎装裱成的一种卷轴画,据五世达赖《大昭寺目录》一书记载:“法王(松赞干布)用自己的鼻血画了一幅白拉姆女神像,后来蔡巴万户长时期果竹西活佛在塑白拉姆女神塑像时,作为核心藏在神腹内。”  相似文献   

11.
瑞典斯德哥尔摩民族博物馆藏有一组元代刊刻的西夏文大藏经,经前版画中有一组牌记。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继续探讨,推论牌记中的"当今皇帝"为元武宗海山或者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仪天兴圣慈仁昭懿寿元皇太后"为元武宗及仁宗之母弘吉刺·答吉,"正宫皇后"即元武宗海山皇后弘吉刺·真哥。其印制时间应在"仪天兴圣慈仁昭懿寿元皇太后"这一尊号使用期内,即至大三年(1310)十月至延祐二年(1315)三月。在考证出《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发愿文记载的武宗朝印制河西藏即国图藏大德十一年河西藏基础上,进一步推论瑞典藏《河西藏》应该是皇庆元年(1312)印毕的《河西藏》,当然也不排除皇庆二年(1313)至延祐二年三月之间还有重印的可能。论文对瑞典藏河西藏出土于黑水城的观点也提出了初步的怀疑。  相似文献   

12.
中国西藏自治区歌舞团是一个以藏族为主,包括回、珞巴、门巴等民族艺术家组成的艺术表演团体。该团以表演西藏传统音乐、舞蹈、藏戏为主。节目可分民间风格、传统宫廷和寺院风格三大类型。优秀节目有:西藏交响性器乐组曲(雪域大法会),宫廷乐舞(卡尔);传统藏戏片断(牦中舞),传统藏戏蓝、白面具开场戏《甲鲁温巴)、《扎西雪巴》;藏族民间舞蹈(热巴)、(甲协)、(二胡弦子)、(牧民舞);民间歌舞(六弦弹唱》、(朗玛)、(堆谐)和寺院“恰姆”《雷纳)等。中国西藏歌舞团有著名藏族歌唱家才旦卓玛(本团艺术顾问),著名藏…  相似文献   

13.
吴棠 《大理文化》2006,(3):57-59
鸡足山是中国佛教名山之一。相传是佛弟子迦叶尊者奉佛命,持释迦佛的僧伽黎衣,以候弥勒佛下生处(见《佛国记》、《大唐西域记》卷九)。明代起佛教界即认定位于云南大理府宾川县境内的鸡足山是迦叶道场,极盛之时全山共有“大寺八,小寺三十有四,庵院六十有五,静室一百七十余所”。(据  相似文献   

14.
张旗 《华夏文化》2003,(1):32-34
《西游记》在四大古典名著中 ,较少涉及意识形态。它以故事情节连贯完整 ,想象丰富 ,突出的娱乐性 ,成为老少咸宜的优秀作品。但《西游记》不只是以情节取胜 ,它也表现出相当高的政治智慧 ,这方面的价值往往隐藏在故事情节不能完全照顾到的地方 ,容易为读者所忽视。《西游记》展示了这样一个秩序世界 :它以仙界———人间为基本格局 ,介于仙、人之间的是一个边缘地带 :妖界。仙界秩序由两部分组成 ,以“道”为主的天庭和以“佛”为主的“灵山”。从后来唐僧取经的具体过程来看 ,“佛”的法力造诣似乎要高于“道” ,但是由于“佛”以“寂灭成…  相似文献   

15.
刘昱午 《寻根》2013,(1):89-92
据史料记载,在元人蒋祈所著《陶记》里有“五色花戗金”;明洪武二十五年刊印曹昭所著《格古要论》里有“近世有青花及五色花者,且俗甚”;清嘉庆蓝浦所著《景德镇陶录》卷五“枢府窑条”里有“元之进御器,民所供造者,有命则陶;土必细白且细腻,质尚薄,式多小足印花,亦有戗金五花者”的记载。古陶瓷鉴定研究,离不开文献史料和实物史料两大部分。从目前古墓葬、古瓷窑址及窑藏发掘来看,  相似文献   

16.
在西藏的宫殿,寺院以及过去贵族的府邪、庄园的经堂里,都有绘制壁画的传统和悬挂唐卡的习惯,随着人民生活的改善,壁画和唐卡也开始走向寻常百姓家。西藏著名的古建筑,可谓一座座绘画艺术博物馆。古代画师们创造出许多具有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壮观画卷,其数量之多,非常惊人。大昭寺的壁画面积达4400平方米;各大寺庙中,都藏有相当数量的唐卡。布达拉宫名叫“国唐”的大型缎制唐卡,上绣无量光佛巨像,高56米,宽47米,张挂出来,十几公里以外都能看见;宫内一幅“赛宝会”壁画,就是描绘悬挂唐卡的情景。壁画,含意明确。唐卡,系藏…  相似文献   

17.
赵标 《华夏文化》2008,(4):16-18
追求智慧,成为智者,是人类亘古不变的理想。早在《书》、《诗》中即有“哲”、“哲王”、“哲人”、“哲夫”、“哲妇”、“既明且哲”、“知人则哲”、“明作哲,聪作谋。睿作圣”等言辞,而“哲”却“明智”之义。可见,古人很早就已表露出摒弃愚昧、崇尚智慧的美好愿望。不过,这止导尚“智”之辞多为一鳞半爪,不成体系。真正开始对智慧与智者进行初步系统而精辟论述的要数孔子。  相似文献   

18.
明王圻《稗史汇编》称罗贯中为“有志图王”,是关于《三国演义》作之性情行状的宝贵资料,对认识《三国演义》的创作动机及思想、艺术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由于对其“图王”事实语焉不详,迄今为止又乏旁证,故人们认识多存疑惑。本认为其或系指效法孔子作《春秋》,所图之王当为观念之王,而并非指实际地争做帝王。  相似文献   

19.
“人间腹笥多藏草,隔代安知悔立言”──丁野鹤与《续金瓶梅》王 森《余嘉锡论学杂著》中有跋徐行可所获王觉斯狂草卷子。王觉斯是清初大书法家王铎,丁野鹤即丁耀亢(1599一1670),所谓“陆舫斋诗卷子”中“陆舫”二字是丁氏客居北京时室名。丁氏诗集中也有一...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佛教典籍中,《坛经》是绝无仅有的一本称作是“经”的由中国僧人撰述的佛典。根据佛教的传统,只有记叙佛祖释迦牟尼的言教的著作才能称之为“经”,佛的弟子及后代佛徒的著作只能称作是“论”,以《坛经》冠名慧能的言教,足见“六祖革命”后,中国佛教的变革风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