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响应教育部提出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推进新时代教育信息化发展、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成为目前亟须深入研究的课题之一。TPACK是融合学科、教学和技术知识的理论框架,被认为是在信息化时代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重要工具。首先,以TPACK框架为基础,提出融合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为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提供理论指导,以实现教学目标;其次,从提升教师TPACK运用能力、推广信息化教学技术以及制定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等方面,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以促进教学综合成效的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2.
杨娟  刁均峰 《教育与职业》2021,996(20):90-96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世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方面做了一系列努力,分别于2008年、2011年和2018年发布了《教师信息和通信技术能力框架》(简称《ICT-CFT》).文章基于职业教育教师发展视角对该框架的发展历程和内容结构进行梳理,并利用信息时代职业教育教师角色属性特征对其进行解读.该框架为我国提升职业教育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供启示:加强教师对教育信息化政策的研读,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知识社会技能,建立基于项目的学习共同体,利用数字工具进行泛在学习,培养教师信息化领导力,做信息时代创新型教师.  相似文献   

3.
<正>2023年2月,教育部在世界教育大会上正式对外发布了《教师数字素养》行业标准。这是继《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之后,教育部发布的第三个针对数字时代教师专业能力与素养的标准性文件,其影响必将深远。该标准从数字化意识、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数字化应用、数字社会责任、专业发展五个维度给出了教师数字素养的框架,  相似文献   

4.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1年发布了《教师信息与通信技术能力框架》,这一框架详细描述了教师应具备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阶段与焦点领域,为教师提供了实践操作参考。文章结合职教师资的职教性、师范性与学术性的特点,借鉴ICT-CFT框架从五个层次能力需求与培养角度进行完整的职教信息技术课程体系设计,以期提高我国职教师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质量,促进职业教育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5.
张炜 《教师》2022,(17):96-98
在当前中职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信息化教学能力已成为中职教师必备的技能。文章通过论述TPACK框架下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概述及现状,了解到中职教师目前仍采用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这样就难以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TPACK对提升中职教师教学能力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构建TPACK模型下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框架,首先中职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态度,强化自我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教学理念,进一步提升信息技术知识在自身认知系统中的重要地位;其次要创建信息化教学环境,加强教师信息化培训,建立以教师为中心的自我发展模式,完善教育评价环节,以增强对TPACK的反思,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6.
员艳萍 《海外英语》2022,(22):150-152
TPACK是由技术知识、学科内容知识和教学法知识三者相互作用形成的综合性理论知识体系,TPACK能力是未来教师必不可少的专业能力。本文分析了TPACK的相关内涵,探索TPACK理论框架下高校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7.
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使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成为当代教师必备的关键技能。TPACK的全称为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即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考验的是教师的知识整合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此研究将围绕TPACK框架下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展开综合分析,为教师完成学科内容知识和教学方法之间的有效整合和自身的专业化发展提供新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处于当前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思想与技术已经渗透进教育领域,教育信息化对教师的职业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从学科内容、教学法和信息技术三个方面对教师知识进行整合,为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职业能力的提升提供理论基础。因此,基于TPACK框架优化改善教师培训模式是当前我国教师发展的专业诉求。在教师培训中,应强调持续性,完善由获取到提升的TPACK五阶段培训框架;强调主动性,构建虚拟网络学习共同体;强调独特性,设计差异化培训内容与团队;强调系统性,实现三大核心知识的有机结合,最终建立起符合时代要求的TPACK教师培训模式。  相似文献   

9.
TPACK框架下《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课程改革探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TPACK框架从教师技术整合的知识框架、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审视框架及教师教育技术应用的语言框架等方面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对当代教师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探讨了TPACK框架在《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课程定位、课程内容、课程活动以及课程评价等方面的指导作用,试图以TPACK框架为基点将国外技术整合研究及其全新理念融入《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以期为师范生提供全新而简约的技术整合视角,从而促进其教育技术应用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智能技术与教育融合共生,增加了教师知识结构的丰富性与复杂性,要求教师知识结构的框架随之发展。基于此,文章首先梳理了教师TPACK知识结构的脉络,绘制了TPACK相关研究成果的发展图谱。随后,文章构建了智能时代教师知识结构的发展框架,提出基于跨学科理念设计学科教学知识、依托智能技术设计整合技术的学科知识、结合智能教育空间设计整合技术的教学知识、通过智能教育境脉设计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以实现教师知识结构的动态转换。最后,文章阐释了智能时代教师知识结构发展框架的实现路径,包括组织个性化学习、创设智能教育空间、构建智能教育境脉、打造“人本”教育生态。文章的研究拓展了教师TPACK知识结构,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智能教育素养和专业能力,并为教育质量的提高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对师范生的知识结构、能力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框架则顺应了时代要求。TPACK具有"重视情境、教学实践、教学反思、交流与共享"的特点,阐明了多媒体课件的知识体系和生成特征。  相似文献   

12.
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是最近十年提出的全新教师知识框架,是信息技术时代教育信息化对教师知识结构提出的新要求。语言教师TPACK发展对其利用技术有效开展教学活动,促进专业化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TPACK的形成、内涵和特征进行分析,并着重探究了基于TPACK视域的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和途径,以期对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及其教育研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3.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高校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智慧教育成为教育界的主题,但是目前技术发展的速度要远远高于高校大学英语教师的TPACK(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能力发展的速度,这就给大学英语教育带来极大挑战。分析目前大学英语教师TPACK面临的一些问题及造成这种局限性的原因,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探讨在TPACK框架下如何构建大学英语教师发展模式,旨在提升大学英语教师的TPACK能力,为高校大学英语教学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4.
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教师作为提升教育水平的主力,需要不断加强自身的教学能力。以信息环境下的翻转课堂为切入口,基于TPACK框架,对H大学英语教师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教师教学观念转变不到位、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融合不佳等问题进行剖析具有必要性。针对上述问题,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基于TPACK框架下的技术知识(TK)、教学法知识(PK)以及“技术-教学”知识(TPK)等,提出高校英语教师翻转课堂教学能力培养的基本思路及培养策略,以促进培育高校英语教师TPACK框架下的教师素养,助力高校英语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教育”时代需要具有高水平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教师。教育硕士的信息素养对提升我国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至关重要。采用改编过的《职前教师的教学与技术知识调查问卷》,分析了案例高校263名教育硕士毕业生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简称TPACK)结构现状与知识来源。研究发现:案例高校教育硕士毕业生TPACK水平整体良好;其知识来源广泛,培养路径多元;人口学背景对培养质量存在影响。建议应严把招生质量关,深入推进课程改革,重视TPACK水平整体提升,促进教育硕士生培养的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文章首先对TPACK理论的要义进行了辨析,然后阐述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内涵,接着分析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最后提出了基于TPACK框架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7.
TPACK即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作为教师整合技术教学的知识框架,已经在教师教育和教育技术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在运用TPACK理论指导实践的同时,还需对理论本身进行检验和反思。库恩关于好的科学理论应具备的五个标准对于我们重新认识TPACK理论及其实践具有重要意义。依据库恩科学理论思想我们还需从三个方面深入研究TPACK:多领域、多角度研究教师TPACK增加其广泛性,强调TPACK研究的情境性增加其精确性,完善TPACK的逻辑结构增加其一致性。  相似文献   

18.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要求到2035年,要全方位的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化水平,打造培养数以十万计的卓越教师。该文在学科教学知识(PCK)、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和NBPTS的卓越教师知识能力标准的基础上,提出了包含学科视野、通识性知识,学科内容知识、课程知识、教学中的技术知识、教学法知识、反思与职业规划和管理和沟通八个维度的整合技术的卓越教师知识能力结构,并通过大样本量的调查和数据分析验证其合理性及各维度相互关系,提出了建立教师教学反思长效机制、建立教师教育教学实践共同体和培养教师终身学习习惯和意识的卓越教师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19.
《现代教育技术》2018,(4):41-47
《K-12计算机科学框架》描述了K-12阶段学生学习计算机科学需要掌握的概念和具备的技能,发布此框架是美国数字经济时代加强学生计算机科学技能和信息素养的重要举措。文章对《K-12计算机科学框架》的背景、特点和主要内容进行了深入分析与解读,并结合《K-12计算机科学框架》的特点和我国当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总结得出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努力方向,即注重对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规范信息技术课程设置、评估与实施途径,提升教师专业发展能力等。  相似文献   

20.
201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出了第二版《教师信息与通信技术能力框架》。该框架以技术素养、知识深化、知识创造三大教学方式为一级框架,以理解教育中的ICT、课程与评估、教学法、信息与通信技术(ICT)、组织与管理、教师专业学习等六大教育焦点领域为二级框架,构建了包含18个模块的教师能力体系,并对三大方式下各模块的细则、技术素养和知识深化方式下的教学大纲和考试规范等进行了详细描述。本文在对该框架进行介绍的基础上,介绍了相关应用案例,并从版本演化、教育目标与经济及社会发展的关系、系统性的教育变革与教师发展、教师个性化培训、典型教学方式下的教师TPACK知识建构等方面探讨了该框架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