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教学机智的特点“教学机智”(wisdomofaching)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情况变化而随机性变,创造性地进行教学的能力,是构成教学艺术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教学工作中,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又有高度的智慧,能发人深省,给人以指导、启发和教育。教师的教学机智是在长期工作中经过磨炼逐渐形成的,是经验、技能和智慧的结晶。教学机智有其独特的表现,其特点可以归结为以下四个方面。1.观察的敏锐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想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就必须具备准确、深刻、细致、敏锐的观察能力。通过观察,抓住问题症结所在予以…  相似文献   

2.
所谓“教学常规”是指用规章制度将教学工作中最基本、最需要做到的要求、做法、环节、阶段等明确化、具体化、可操作,并落实到教学工作中去。教学常规与教学行为、教学效率和管理水平等紧密相关,并呈外显状态,其独特的性质与作用对我们的教学工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教学以人为本中的“人”是特指具有主体意义的学生,“本”则是指统领全部教学思想和教学活动的教育哲学观,其价值理想在于建构“生命化”教学、“收益化”教学和“人性化”教学,并具有批判性意义、导向性意义、解读性意义和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4.
最近参观了一个“优秀教案展览”,观后颇有感触。诚然,参加展览的教案的确很精致,也很实用,从形式到内容颇有功底,举办这么一个活动,对于落实教学常规、促进教学规范十分有意义,也是很有必要的。但美中不足或说一点遗憾的是,笔发现,这些优秀教案均有瑕玷,那就是教案内容栏目的“教学后记”,都实在难属“优秀”.大多数教师只写了一两句套话,或干脆说“很好”,便草草收尾。  相似文献   

5.
朱秀华 《小学生》2011,(2):42-43
小学语文“反思性教学”是在《语文课程标准》指导下实施的,它以教师和学生的“思”为核心,以全体学生“学会”、“会学”为目的,教师通过反思来调整教学,学生通过反思来调整学习,并强调“思”与“练”的结合,通过补救性的训练来解决存在问题,从而落实教学目标,提高教学实效。根据教师常规教学活动的内容及教学程序,反思性教学实践一般有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周鑫 《小学生》2011,(4):4-5
小学语文“反思性教学”是在《语文课程标准》指导下实施的,它以教师和学生的“思”为核心,以全体学生“学会”、“会学”为目的,教师通过反思来调整教学,学生通过反思来调整学习,并强调“恩”与“练”的结合,通过补救性的训练来解决存在问题,从而落实教学目标,提高教学实效。根据教师常规教学活动的内容及教学程序,反思性教学实践一般有以下3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陈逸 《教学月刊》2002,(12):33-36
“类型 方法”的模式化教学,固然有其积极的一面,它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知识系统,找到解决化学常规问题的“秘方”,但也有其消极的一面,容易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势,遇到新问题时便束手无策,缺乏创新意识。因此,当学生基本学会常规思维方法以后,应积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相似文献   

8.
教师的教学历来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遵循教学规律和完成教学环节的基础上,对教学方式尚无统一模式,仍属见仁见智问题。但常规的“满堂灌”式教学已受到质疑、冲击和挑战。新式教学方法又异彩纷呈,各有千秋。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知识的引路人,他们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激活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研究性学习”作为中学教学推行“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被越来越多的学校采用。就中学历史而言,正确使用“研究性学习”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改进历史课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确能起到十分重要作用。但是,中学历史教学毕竟是有其特定对象、时段、内容等构成的具有独特规律性的教学,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应结合实际,充分考虑其独特性,注重引导,谨防步入五个“误区”。  相似文献   

10.
侯继祥 《青海教育》2004,(11):36-36
正确与错误是对立统一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错误有其消极的一面,但又有其积极的一面。这是因为误入歧途必然知失足何处,只要认真分析原因,提高了辨别力,就有可能避免犯更大的错误,甚至比没有犯过错误的人有更大的“免疫力”,以此为戒,不再重蹈复辙。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正视错误,正确认识错误,敢于并善于使用错误,努力催化其向正确转化。一、尝试错误,锻炼思维“避免出错”似乎是教学常规,其实也不尽然,选择恰当的时机让学生“尝试错误”是有益的:它往往具有探索性,可锻炼学生可贵的创造品格,激发学习兴趣;它又具有情境性,尝试…  相似文献   

11.
“两课”教学评价是进行“两课”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两课”教学评价的特点在于它具有鲜明的政治性、突出的综合性和高度的复杂性,其基本原则是思想性、针对性、生动性和可操作性。把握“两课”教学评价的特点及其基本原则,对于提高“两课”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备课、上课、提问、作业和考试,习惯上被称为“教学常规”,或教学的五环节。应该说,教学的这五个环节是在漫长的教学工作中,逐渐统整而成的固定模式,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其有着内在必然规律,抓好五环节教学成了对教师完成工作的常规要求,也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常规途径。但是,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常规五环节日益暴露其机械性一面,教师坚守其就宛如工厂流水线上的作业,使得课堂教学缺乏活力。因此在课程改革的意义上,我认为,教学工作需立足“常规”,但更应适时超越“常规”,给长久沿袭的“教学常规”以新的含义和新的可操作范式。一、“教…  相似文献   

13.
“两课”具有理论性、教育性、时代性、实践性和社会性等特点,因而其教学也具有其特殊性,理论联系实际是“两课”教学必须坚持的指导方针,尤其是联系学生的实际,为此,讲解要精粹、深刻,要为学生释疑、导行,只有这样,才能让理论成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使“两课”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要检查一个教师的教学工作情况和教学常规执行情况,时下比较通行的做法是“三部曲”:听课、查阅学生作业、查看备课笔记。而在查阅教案时,如果稍加留心便可发现不少教师手中的教案已呈“古色古香”之态。问其所以,这些教师的回答往往是:教材未变,教案自然也就用不着新写。  相似文献   

15.
王积英 《甘肃教育》2001,(12):15-15
教学目标是预先确定的、通过教学可以达到并且能够用现有条件或手段测评的教学效果。它不同于目的,目的具有一般性、长远性和终极性,不能作为教学结果测评的标准尺度;也不同于“教学要求”,要求侧重于指向教师的教学行为,强调外因和活动本身,一般也不能作为教学效果测评的标准尺度。因此,单元(组)和课时教学,采用“目标”比较好。教学目标有激励、定向、控制、评价多种功能,是教学的“路标”。它在课堂教学中处在中心位置,其制定和达成度是教学优劣成败的前提和标准。教学目标有这样几方面的特点:一是既有客观性,又有主观性。…  相似文献   

16.
在青年教师只是熟悉教学常规和教学策略后,他们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教学能力,但离经验丰富、教学有成的境界还是有一定的距离。要消除这一距离,还需要一个“质”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7.
中专层次的餐旅服务专业,其培养目标主要是为宾馆、酒店输送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实际服务技能的中等专业人才。其基本岗位是宾馆、酒店服务的第一线,他们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专业知识,更需要具有实际服务技能和随机应变的综合职业能力。依据教学目标,我们本着“浅化文化课,强化专业课,硬化技能课”的原则,在搞好常规教学、强化专业技能的基础上,重点探索和潜心研究实习教学的途径,为提高教学质量,适应社会需求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8.
岳伟 《中学教育》2001,(3):24-25,8
“要给予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长期以来,这句话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一直被奉为经典,它把教师比作一桶不,把学生比作一杯水,意思是说教师的知识量只有多于学生,才能驾学生,从而在教学中做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从这一角度讲,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然而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的“一桶水”是怎样的“一桶水”?是“死水”还是“活水”?是清新的还是变质的?教师是如何给予学生“一杯水”?是灌输还是引导?现实的教学实践已暴露出了这一传统教学观的许多弊端,如重物轻人、重教轻学、重灌输轻引导等。因此重新审视并超赵这一教学观念,对于提高教学实效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9.
估算教学是数学新课程中的亮点之一。其之所以亮,主要是因为其具有“新”(内容新)、“广”(范围广)、“活”(运用活)、“趣”(趣味浓)的特点。这些特点对教师的教学理念、专业知识和教学实践提出了挑战,不少教师感到茫然,认识有误,教学不当,导致亮点难亮。因此,加强估算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探讨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  相似文献   

20.
用访问调查法、教学实验法,对体育院系足球裁判学习中采用“个别案例教学法”的结果进行分析,其结果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足球规则的掌握与理解,对实际操作能力有积极促进作用,其教学效果优于常规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