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觉醒》是美国女性文学中一座里程碑式的作品。从伦理学批评的角度解读该小说的伦理意义,为重估其文学价值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主要观点:在父权制伦理与资本主义伦理双重压迫下,主人公埃德娜陷入伦理困境中,经历了"叛逆—顺从—挣扎—超越"的心路历程,最终在自杀中实现了自我的超越。从这个意义上说,《觉醒》是一出伦理悲剧,是肖班对美国19世纪末的女性如何建构伦理秩序的自觉探讨。  相似文献   

2.
伦理学上的后现代转向为人们带来了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局面。美国作家丹·布朗以后现代伦理环境为其创作的背景板,在展现当下人们面临的伦理困境之余,也积极探寻困境的出路。在其小说中,布朗的探寻主要体现为重塑新环境下人们的伦理关系。在个人与自我关系上,强调以内在上帝的价值理念约束个体行为;在男性与女性关系上,追求和谐共生以避免任何一方的霸权主义;在个人与他者关系上,以宽容与责任原则建构伦理共同体。开放式的结尾表明,伦理关系上的重构只为解决困境提供一种可能的但绝不是唯一的出路。  相似文献   

3.
凯特·肖邦在《觉醒》中探讨了女性渴望性爱、追求艺术及母亲的职责这三个问题,并把这些问题放到了她所设计的女性人物身上。赖斯小姐、埃德娜、拉特诺尔夫人其实是肖邦幻想的一种人格的三种结构而已,分别代表本我、自我和超我。肖邦通过展现这三者之间的矛盾冲突,试图为自己也为同时代的女性探索出一条走出困境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试析埃德娜女性意识的觉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在《觉醒》中塑造了一个全新的女性形象。书中的女主角埃德娜.蒙特利尔本是一个善于独立思考、渴望自由和爱情的新女性。她不满于传统的女性角色和平庸的家庭生活而追求自我。婚后,她开始思考她生存的意义和在社会中所处的位置。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她的女性自我意识逐渐觉醒,从而走上一条违背传统妇道的离经叛道之路。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详细地分析了埃德娜女性自我意识的复苏过程。她对自身价值和生活产生了重新的认识,痛恨自己过去的生活状态,渴望独立的新生活,却又无力改变现有世界的父权制,最后平静地选择了死亡。作者试图通过埃德娜的例子揭示出处于传统的男权社会的女性的困苦与挣扎。  相似文献   

5.
凯特·肖邦的《觉醒》讲述了女主人公埃德娜为了追求独立的自我与自由,勇敢地走出家庭,从一个丧失自我的传统家庭妇女成长为具有强烈女性意识的新女性的过程。本文试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埃德娜女性意识的建构过程,全面展现埃德娜自我意识和性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6.
萧伯纳的戏剧《卖花女》讲述了卖花女伊莉莎意图通过语音矫正和文法学习成为上层社会优雅小姐的故事,生动地展现了伊莉莎在人生重大变化过程中所经历的人际困境和自我身份的迷失。以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为基础,通过主人公伊莉莎做出身份选择的伦理环境,探讨伊莉莎改变自我的动机以及此后所面临的伦理身份困惑,揭示导致其伦理困境的根本原因。萧伯纳通过讲述伊莉莎的故事,集中展现了当时英国社会个体阶级身份与伦理诉求之间难以调和的矛盾,并对该社会中个体寻求自我实现的可能性寄予关注,从而传递出深刻的伦理意蕴。  相似文献   

7.
张欣以她细致浪漫的笔调描绘都市女性的命运,选取以爱情主题展现其生存的困惑及情感的渴望。由此形成了她小说的主要特点:一方面从现实主义作家的理性精神,揭示“爱情”主题与商业文化之间的必然冲突,及爱情追求面临的困境;另一方面以文学家的浪漫、女性的温情,内心永存对爱的挚念。甚至试图在作品中消弥矛盾,这使得她的作品基调温和,内涵常显轻浅  相似文献   

8.
《呼啸山庄》的女主人公凯瑟琳·恩萧追求真我,挑战父权制那湮没女性身份的“家庭天使”观念,为摆脱父权制通过文化教育、伦理道德和婚姻强加于她的身份不惜以死的抗争。她的悲剧性结局也展示了女性面临的情感困境和社会习俗的障碍。文章用女性主义的分析方法对凯瑟琳的悲剧重新解读,指出艾米莉·勃朗特通过描写父权制下以凯瑟琳为代表的妇女的真实生命体验,表达出自己独特的女权意识与女性反抗。  相似文献   

9.
《觉醒》是19世纪美国女性主义作家凯特·肖邦的代表作,其主人公埃德娜是一位具有觉醒的自我意识并努力寻求自我的女性。作为一位女性,埃德娜在男权社会中努力寻求主体意识及自由独立的过程中遭遇到三重人格,即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的矛盾和冲突,无法摆脱传统社会价值观念的束缚,无法真正实现自我解放,只能走向自我毁灭。她的自我毁灭一方面消解了她为追求自我而作的努力,另一方面又象征着自由和新生。  相似文献   

10.
拉尔夫·艾里森的小说《看不见的人》当属战后美国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作品摆脱了黑人小说惯有的主题:种族歧视和种族仇恨,讲述了主人公无名黑人青年探寻自我和自我觉醒的经历。小说通过空间规训、空间迁移和空间重构等书写技巧,揭示了美国种族隔离盛行时期非裔族群所面临的伦理困境和身份迷失,再现了人物伦理选择的两难境地和意识觉醒,反映了美国非裔族群的伦理诉求,同时也表达了种族融合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小说写作的时代背景,将女主人公置于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探讨她的心路历程。埃德娜追求个性解放经历了三次觉醒,每一次觉醒都将她推入一个新的认识,同时又将她一步一步推入一个背离社会规范的境地。这一过程之所以充满了艰辛与曲折,归结起来由两种原因导致:其一是外因,包括孩子、父亲和情人的阻碍;其二是内因,即主人公所处的男权社会对妇女的压制。两种原因共同作用导致了女主人跳海自尽的结局。女性追求独立解放的道路虽然充满曲折,但是《觉醒》的作者凯特.肖邦以及她塑造的女主人公埃德娜勇敢地成为这条道路的开拓者。  相似文献   

12.
从伦理角度分析小说中的四位主要人物——玛丽、南希、格蕾丝和西蒙。从表面看,造成玛丽、南希和西蒙悲剧命运的是他们自身的选择,实际上是当时社会和家庭伦理道德的要求让他们陷入了困境。格蕾丝伦理意识的觉醒使她最后走出了伦理困境。阿特伍德向读者展现了男权社会病态的伦理道德标准对人的禁锢和迫害,体现了她对那个时代人的深切伦理关怀。  相似文献   

13.
18世纪英国作家塞缪尔·理查逊在巨著《克拉丽莎》中展现了18世纪英国父权制社会中颇为典型而现实的女性成长之路。作为新个人主义中精神独立的英勇代表,克拉丽莎深受"启蒙运动"中的民主和平等思想影响,其追求自我的成长历程体现了她追求个性的自由和解放,对构建女性新身份的渴望。  相似文献   

14.
法国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司汤达的作品多数都涉及了生存价值及伦理道德问题,其代表作《红与黑》便是其一。为了塑造德·雷纳夫人这一形象,作者用大量笔墨展现了她所面临的伦理困境和她进行的伦理救赎,具有丰富的伦理内涵。本研究围绕德·雷纳夫人这一角色,对作品中呈现的人与社会、他人以及自我的不同关系进行文学伦理学分析,试图探讨德·雷纳夫人在面对伦理蒙昧、伦理选择直至伦理回归的三个阶段,以期挖掘司汤达作品在人伦道德及人文精神的内涵。  相似文献   

15.
《帕梅拉》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现代小说,在世界文坛上具有深刻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理查森如何通过书信体展现、刻画人物内心矛盾,寻找作者运用男性话语建构出的女性内心世界,进而发掘被父权制长期压制、扭曲的女性声音。  相似文献   

16.
徐曼曼 《海外英语》2012,(12):236-238
弗朗西丝.霍奇森.伯内特的《秘密花园》是一部儿童文学经典,讲述了一个小女孩从疏离到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过程。这部小说展现了现代主义文学的的重要主题—现代社会的荒谬,对个人乌托邦的追寻和对内心的关注。首先探讨了《秘》中现代社会的荒谬性,分析三个人物的困境并揭示其面临的荒谬:玛丽深陷疏离,柯林感到无力,克莱文体味幻灭。接着探讨了《秘》中对个人乌托邦的追求,并指出秘密花园即作者所创造的个人乌托邦,并通过分析索尔比一家,指出乌托邦的特点—爱与和谐。最后分析了《秘》中对内心的关注,解读小说如何展现并化解现代人的精神问题。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三个视角审视<瓶中之水>,阐释"瓶"之意,水之"蕴",剖析作品结构格局,探寻小说主题意境,凸显其女性主义的价值取向;通过小说主线情节展示了两位女性的内心世界及其精神追求,显示出了强烈的女性自我色彩;通过小说副线情节展示了两位女性的异性情缘,渲染了女性在男权意识为主流的社会群体中的现实困境及其内心欲望.  相似文献   

18.
无名女子是当代美国华裔作家汤亭亭在其处女作《女勇士》中塑造的一个悲剧人物形象。面对梦想与现实的距离、自我与社会的冲突,守活寡的她逾越了自身的伦理身份,与人私通,怀有身孕,违背了身处的伦理禁忌,导致追求爱情和人伦梦想的破灭。然而,她选择用死亡的方式向封建礼教和男权社会宣战,完成从父权制下的一名"悲女子"向"反传统伦理女勇士"的转变,从而谱写出一曲生命的赞歌。  相似文献   

19.
《觉醒》中的困惑——兼评肖邦的女权思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国女权主义作家肖邦的思想充分体现在她的作品《觉醒》中主人公埃德娜身上。埃德娜对自身存在有着种种觉醒及其觉醒后的困惑。在男权为中心社会里 ,女性追求独立与解放几乎是不可能的。肖邦在母性价值观念、婚姻对女性自我发展的限制方面也提出质疑 ,但她无法解决女性自身存在与自身解放的悖论 ,尚未认识到 ,妇女解放不是女人自己的事情 ,而应是全人类的事业  相似文献   

20.
女性主义视角认为,父权制道德文化观念束缚了女性身心的发展,造成了女性在社会生活中面临抉择时的困境。通过仔细分析伍尔夫小说《达洛卫夫人》和《到灯塔去》中的女性人物身份问题,发现这种困境首先表现为女性的社会角色定位除了选择母亲身份,此外别无出路;其次女性在话语冲突中根本不可能成功建构女性自我;再者女性在内在心理中追寻个人空间时容易迷失自己,从而遭遇生或死的两难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