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抱憾灵岩     
我是满怀欣喜地踏上方山,走进灵岩的。古木芳草,镜湖细流,青山翠谷,红墙碧瓦,雄塔巍巍,殿阁重重……莫笑我少见多怪,本来么,像我这样既没有钱又没有时间的人,难得出来走走看看,有点喜出望外,不算过分吧。灵岩寺最早闪进我的耳朵,是在语文课上。在讲《难老泉》中宋塑侍女时,老师随口提到我们山东长清方山灵岩寺也有四十尊宋代彩塑,是罗汉,被梁启超称为“海内第一名塑”。到底是怎样的呢?我很多次在脑海里勾画,但当我真的站在这些塑像面前时,我还是被震撼了。“这一位是禅宗初祖达摩法师,你看他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或许又把这里当作嵩山达摩…  相似文献   

2.
鹳雀楼     
先来看一首大家熟悉的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读了这首诗,大家马上会想到这首诗的题目──《登鹳雀楼》,作者──唐代王之焕。诗因楼名,更多地却是楼因诗名。因为,在一次对影视名星的考核中,主持人问这首诗中的“楼”指的是黄鹤楼、鹳雀楼还是岳阳楼?明星的答案竟是黄鹤楼。唉,不说这些明星们学识疏浅的话了,单说咱的鹳雀楼,它的确有点“默默无闻”。你知道鹳雀楼在什么地方吗?它就在山西省永济县,也即古蒲州。楼因何而得名呢?据《蒲州府志》记载,“时有鹳雀栖其上”,故名。鹳雀楼始建于南北朝时…  相似文献   

3.
登鹳雀楼     
五一劳动节,我和爸爸、妈妈,还有一些叔叔、阿姨(yí)、小朋友一起来到了山西省永济市,去登鹳(guàn)雀(què)楼。  相似文献   

4.
5.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现代家教》2000,(10):54-54
  相似文献   

6.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注释鹳雀楼:古代名楼,楼址在今山西省永济市内。依:依傍,紧挨着。尽:沉没,消失。欲:想。穷:尽,使达到极点。更:再。浅译太阳紧挨着山头落下,黄河水向着大海奔流。如果想看到更远的景色,就要再登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7.
登鹳雀楼     
~~登鹳雀楼@王之涣~~  相似文献   

8.
登鹳雀楼     
登鹳雀楼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太阳依傍着西山慢 滔滔黄河向着大海流去。慢地落下 要想看得更远,就孚脊卜事离的一屏楼.登鹳雀楼@王义杰 @张晓莹  相似文献   

9.
这是唐朝诗人王之涣写的著名绝句——《登鹳雀楼》.仅仅二十字,从天上写到地上,从西山写到东海,包罗宇宙,气象万千.既有文学的夸张,又含有科学的真  相似文献   

10.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báirìyīshānjìn黄河入海流。huánɡhérùhǎiliú欲穷千里目,yùqiónɡqiānlǐmù更上一层楼。ɡènɡshànɡyìcénɡlóu犤注释犦鹳(ɡuàn)雀楼:旧址在今山西省永济县西南。楼有三层,因有很多鹳雀在楼上栖(qī)息而得名,后被黄河水冲毁。依:挨着、靠着。尽:消失、沉没。欲:想要。穷:穷尽。更:再。犤诗的大意犦太阳挨着群山慢慢地消失了。黄河向着大海流去。要想看得更远一些,那就要登上更高的楼。这是一首历代传诵的名诗。它描写了登高望远的情景,歌颂了祖国河山的壮丽,同时很…  相似文献   

11.
郑春霞 《家庭教育》2013,(11):40-40
登鹤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12.
《登鹳雀楼》是一首五言绝句,字少句短,可以说字字千钧,句句九鼎,体现了诗人非凡的驾驶语言文字的能力,其语言特点表现在如下几方面。(一)选词眼界开阔。登楼所见景物众多,诗人独独选中“日”和“河”作为主体景物,这是因为“日落西山”的壮观深深地吸引了诗人“大河奔流”的气势激荡着诗人的胸襟。登楼所感也是多方面的,可以怀古,可以抚今;可以忆旧,可以追新。而诗人所感很特别,观落日还不够尽兴,视奔流还未纵情,还要为穷  相似文献   

13.
原诗白日依山尽②,黄河入海流③。欲穷千里目④,更上一层楼⑤。注释: ①鹳雀楼:在蒲州(今山西永济县)城西南角城上。楼有三层,面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为登临胜地。鹳(gu(?)n灌),鹤一类的水鸟。雀,一作“鹊”。  相似文献   

14.
15.
指导学生学习《登鹳雀楼》一诗,笔者有如下三方面的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思 教一首古诗前,老师最好向学生简介作者和诗文写作的时代背景。如《登鹳雀楼》诗境开阔,气势磅礴,蕴含着诗人“登高望远”的胸襟和抱负。它说明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深刻哲理。在  相似文献   

16.
唐·王之涣写的名诗“登鹳雀楼”,是一首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佳作。尤其是后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达了催人进取的精神和“站得高,看得远”的哲理。因此,它百读不厌、历经不衰,是旧词新用的典型。若要问“鹳雀楼”的“雀”,到底写作“雀”,还是写作“鹊...  相似文献   

17.
王之涣《登鹳雀楼》一诗是古今传诵的名作。前二句写诗人所见,描绘了登临鹳雀楼所看到的壮阔雄浑景色,豪放雄劲,气势磅礴,形成了一幅粗犷明快、意境深远的山水画。后两句写诗人所想,阐发了朴素易懂而意义深刻的哲理,渗透着诗人昂扬向上的奋进精神,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反映了盛唐时期与时俱进的积极进取精神。  相似文献   

18.
19.
王之涣《登鹳雀楼》诗,作为唐诗中的极品,史称绝唱,全诗气象恢宏,格调高迈,放射着自然与人生的哲理光芒。作者代盛唐立言,抒写出中华民族放眼世界,走向未来的理想与自信、胸襟与气魄。在诗人眼里,“白日依山尽”是时序上的一个自然现象,是暂时的,而“黄河入海流”虽然也是地理上的一个自然现象。但它代表着事物发展的演进规律,是永恒的。这个“永恒”,在精神状态上是对“暂时”的一种应对和挑战。在这里,诗人从事物的偶然相对中发现必然的绝对性,从而在思想上开辟出有限向无限的认识道路。  相似文献   

20.
备课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音乐第四册选唱歌曲《登鹳雀楼》。一、教材特点简析(一)音乐角度分析歌曲《登鹳雀楼》,词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写的五言绝句,曲由现代作曲家黄国群先生创作编配。此曲为大调式,第一、二乐句(5612|3-|2126|1-|)的旋律比较平稳,跳跃不大,比较优美、抒情地勾勒出登上鹳雀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