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效的写作教学需要具体的基于学生需求的写作知识,这些知识都来自对学生写作学情的探测分析.通过分析学情,可以确定写作教学目标、开发写作教学内容、设计写作学习支架,同时还需要对这些目标和内容进行微型化处理.点穴式写作教学体现了上述教学原则,是一种微型化的写作教学范式.  相似文献   

2.
唐冯伟 《文教资料》2021,(4):201-203
现阶段的写作教学存在缺乏兴趣和动力、忽略学生发展、写作知识泛滥和缺乏"真情实感"的问题。微型化写作教学通过分析学生学情、确定教学目标,基于学情微化教学内容,设置支架培养学生敏感力三个方面克服现阶段写作教学的困难,促进写作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创新思维和创意表达能力是当今社会所需的核心素养之一,而写作作为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意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微型化写作教学是指把写作教学中的片段训练和单项训练进行整合的一种写作教学手段。通过对微型化写作教学在中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意表达能力培养中的应用研究,提出微型化写作教学要采用“学写互动”“以评促写”“以写促评”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表达欲望,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意表达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当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存在忽视原点、远离节点、缺乏支点等问题。支架理论视域下的微型化写作教学是基于学生学情,设计小规模、短时高效的写作教学活动,为学生的写作提供各种帮助,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教学活动。实施支架理论视域下的微型化写作教学时,应深度剖析学生写作难点,为学生搭建多维写作支架,增强学生的自我写作效能。  相似文献   

5.
正写作教学一直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很多一线初中语文教师坦言作文教学有很多的不确定性,结果往往是教师费神劳力,学生依旧是不知所云,作文仍然是老样子。造成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现状的原因有很多,有教材的原因、教学方式的原因等等,不一而足。个人认为撇开众多问题和原因,寻找新的突破口,从微型化写作教学入手,不失为一种有效而大胆的尝试。我国的"微型化"写作于2013年由王荣生教授和邓彤博士提出。他们认为通过学生写作学情来确定写作微目标,选择微内容,可以将学生的写作问题进行散  相似文献   

6.
针对小学的微型写作课程的研究尚未出现,但其理论建构在小学的写作教学中具有极大的运用价值。本文将基于"微型化"写作的理论,结合小学生发展的特点,提出在小学进行"微型化"写作教学设计的原理和思路,在此基础上以记叙文为例,抓住小学生在记叙文方面的写作困难进行研究,解决小学生习作中的部分问题,为教师提供一个新的进行写作教学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微型化写作教学依据学情和“阅读文话”,聚焦核心困难,确定写作目标,选择学习内容,以教材为范文,进行仿写、改写、续写等微型写作训练,满足学生写作学习需求。微型化写作教学策略写作目标单一化,指向学习需求;写作内容微型化,指向实用;借用学习支架,写作支持即时化;提供评价量表,写作评价多元化。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学界对写作教学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一批博士对过程写作、交际语境的写作、微型化写作的研究成果正慢慢影响着中学语文课堂,但写作教学在初中阶段仍然是让学生和老师感到头痛的问题,写作教学似乎处于"不作为"状态。我们尝试从学情出发,提供写作支架,建构写作模式,力图改进初中写作教学尴尬局面。一、课例呈现  相似文献   

9.
系统化和序列化的写作教学在日常教学中操作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而微型化写作则为其提供了充分的空间,值得重视。学情千差万别,在教学过程中因“生”制宜,“炼制”教学内容,创设写作情境,精选教学支架,有利于落实微型化写作,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  相似文献   

10.
写作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为了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需要依据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语文写作教学中。而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对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思考,从根源上去解决学生写作中出现的问题。文章先阐述了现今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然后对提高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相关措施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1.
<正>【评议论著】邓彤《微型化写作课程研究》,上海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5【内容提要】建构合宜的写作课程可能需要在课程取向上形成一个重大的转向:从关注写作知识的系统性转变为关注学生写作学习需求的满足。一种能够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写作课程应该是"规模小,容量少,主题明确,目标清晰,针对性强"的微型化写作课程,其基本特征为:以写作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运用写作知识、形成写作能力为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2.
<正>【评议文章】邓彤,王荣生(《微型化:写作课程范式的转型》,原载于《课程·教材·教法》,2013年第9期。【内容提要】我国写作课程的"序列化"追求已遭遇诸多困境。作为实践性课程,写作课程的设计不应从写作知识系统出发,而应该基于学生碰到的问题与困难确定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基于学生实际需求的微型课程扭转了以往写作课程的设计路径,它立足学生写  相似文献   

13.
表达、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构成,写作教学从小学开始,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它反作用于表达和阅读,更是学生进入中学后学好语文的基础。但小学语文教学方式过于传统单一,学生对写作没有兴趣等,由此所衍生出现小学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上无序低效,学生的写作质量不高,写作能力不强等问题,因此教师要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方法上得以改进,达到新课程改革新提出的要求。本文从写作教学的趣味性出发,通过文献分析和实践教学经验交叉总结,来探讨如何引导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继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4.
<正>审视2013年语文学术界对写作教学的研究,下面三篇文章显示了这个领域的新进展。它们分别从写作课程、教学、教师三个不同的角度加以阐释,为我们提供了实施写作教学的新路径。一、微型写作课程的建构【评析文章】邓彤,王荣生《微型化:写作课程范式的转型》,原载于《课程·教材·教法》2013年第9期。【原文提要】我国写作课程的"序列化"追求已遭遇诸多困境。作为实践性课程,写作课程的设计不应从写  相似文献   

15.
微博是一种面向社群的网络化合作交流平台,它凭借微型化、简明性、便捷性、及时性的特点深受用户喜爱。基于对微博客内涵与特征的理解,分析其功能与特点以及在高职英语写作中的优势,实证探究其在高职英语合作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构建基于微博的高职英语合作写作教学模式,以期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增强合作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作文教学已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写作水平直接体现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如何有效地进行作文教学,是摆在每个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微型化作文即我们所了解的小作文,利用短小的段落进行作文练习,既能使作文教学回归到课堂中,又能较好地让学生在生活中沉淀素材,摆脱低效写作的现状,提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有效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进步、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要评价教学的有效性,不能仅从教师做了什么、做得怎样来描述,而必须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来评价。要提高写作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在写作教学中获得发展,获得写作能力的提高,就必须真正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把表达和想象的自由还给学生、创建促进学生写作的环境等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写作的主人,感受写作的快乐。  相似文献   

18.
信息化时代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本研究采用对比实验方法,通过将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资源平台融入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实践,从写作质量、写作准确性、写作流畅性和词汇丰富性四个维度对写作能力进行多元评价,以探究教学资源平台的应用对学生写作能力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实验教学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具体表现在写作质量、写作流畅性、写作准确性和词汇丰富性的显著提高。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资源平台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受社会发展需求、写作教育教学实施者及大学生自身对写作教育教学的认知水平的影响,现代写作教育教学的价值取向出现了新的发展和变化。以全体学生为教学对象,以社会发展和学生的需要为指向,建立以能力为中心的现代写作教学价值体系,确立“以人为本”的写作教学重心,在传授书本知识的同时,强化学生写作素质综合培养是现代写作教育教学价值取向的发展方向。而教育理念的更新与发展,科学的写作课程设置,教材与教学体系的规范与更新,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则是实现现代写作教育教学价值取向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20,(25):55-56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和写作一直是教学中的重点,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将写作和阅读结合在一起促进学生的发展是教师要深入研究的问题。学生能够在阅读过程中拓宽自身的知识面,还能理解语文学科中所具有的独特人文情感;而在写作过程中学生能将从阅读学来的知识进行实践应用,并能通过写作增强语言表达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将写作和阅读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能让学生更加有效地理解语文知识,培养各种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深入研究语文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有效的读写结合教学策略,并通过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长期训练,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利用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