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猫》是统编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的一篇小说,在《猫》中,作者运用了对比手法,第三只猫与前两只猫、猫与鸟、猫与人、人与人的对比以及人的思想、情感前后变化的对比。以“对比”为支点,可以撬动《猫》的教学,以此引导学生深刻地体会对比手法在《猫》这篇文章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编排了五篇文章,分别是: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沈石溪先生的小说《斑羚飞渡》,牛汉先生的诗歌《华南虎》,法国布封的科普文《马》和清代蒲松龄先生的文言文小说《聊斋志异》卷六中《狼》(节选一则)。从文体角度看,有散文、小说、诗歌三类,科普文无疑属于散文的范畴;从时代看,有古代的,现代的,也有当代的;从国度看,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教材第六单元  相似文献   

3.
对于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郑振铎的《猫》一文,如果从小说体裁出发,关注文末的一处细节——"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就能发现它有诸多作用,使文学形象更为丰满,推动故事情节走向高潮,令文章主题意蕴更为丰富深刻。  相似文献   

4.
郑振铎的《猫》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三次养猫的经历。每只猫都有着不同的性格,也因此造就了家人对它们的不同态度,它们的经历也引发了人们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猫》是七年级第一学期的课文,出现在"生命之趣"主题单元的《猫》无疑是在呼唤学生善待动物,关爱生命,从动物的故事中收获新的认知。作者选取并创作了"我"的三次养猫的经历。在这三次经历中,可以得出一家人爱猫的标准:外形好看,来路正当,性格活泼,拥有一些特殊能力。主人公"我"的情感变化发生了转折——第三只猫是难看的,是捡来的...  相似文献   

6.
蒲松龄的《狼》写了屠户在不同情况下遇狼杀狼的故事,共三则,第二则被选人了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成为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该单元还有《猫》《斑羚飞渡》《华南虎》《马》。  相似文献   

7.
王爱燕 《成才之路》2010,(15):47-47
记叙文是写作中最常见的一种文体,它是写作的基础,因此语文教学大纲和教材中才把记叙文训练安排在七年级进行。如果记叙文的写作训练没有抓好,说明文和议论文的写作能力就无从谈起。因此,在七年级时应想方设法打好记叙文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材编写专家将鲁迅的《风筝》选编在《七年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语文版)上册的第一单元。笔者斗胆臆测,专家们可能认为,让刚迈进初中的孩子去认知记叙文体,从整体阅读中感知文章的意义,激发“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的情感共鸣。然而以我的教学感触,我私下认为,把此篇文章选编进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实有不妥之处。  相似文献   

9.
《我们家的猫》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三组的一篇阅读课文,是继《鱼游到了纸上》(写事)及《火烧云》、《观潮》(写景)之后的一篇写物的散文。这篇文章,文笔清新,感情充沛。作者老舍先生通过对大花猫古怪性格和它刚满月时十分淘气的描写,抒发了...  相似文献   

10.
《猫》的文体应归于散文还是小说一直存在分歧。分歧源自散文与小说界限不明晰、作者自述存在一定的内在矛盾,以及《猫》的语篇本身兼有小说和散文的一些特征。教师可将“《猫》是散文还是小说”作为核心问题组织探究性学习,通过分解核心问题生成探究任务、获取信息、交流探讨、归纳总结等环节,帮助学生掌握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分别从散文和小说两条路径对《猫》进行深入研读。  相似文献   

11.
《猫城记》曾被提名当年代表世界文坛最高荣誉的诺贝尔文学奖.本文以叙事学为依据,对《猫城记》中的叙事话语进行描述性分析,以呈现老舍作品《猫城记》独特的叙事策略.本文在着重分析《猫城记》中不同的叙事视角及其产生的文体效果的同时,考察《猫城记》英译本对视角转换的具体处理.  相似文献   

12.
课型:欣赏课年级:七年级教学内容:欣赏民族器乐曲《春江花月夜》(选自人音版教材七年级(下)第三单元《八音之乐》)教材分析:《春江花月夜》是一首典雅优美的民族管弦乐曲,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在国际乐坛上享有崇高声誉。它的主题曲调富于歌唱性,旋律古朴、典雅,节奏比较平稳、舒展。  相似文献   

13.
孔庆来 《学语文》2007,(4):10-1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七年级上册语文的寓言教学内容共有三处:第二单元周国平的《人生寓言》(节选)两篇、第六单元的《寓言四则》和名著导读中的《伊索寓言》。鉴于同册同种文体,多篇材料,零  相似文献   

14.
作文教学因校情学情的不同,往往有非常个性化的教学安排。或流淌着随意性,或根据考试需要的文体进行强化训练。就初中三年的作文教学而言,我认为大致可以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阅读教材的编排特点,这样安排作文教学的“序”:从文体方面来说,七年级注重记叙文写作的训练;八年级注重说明文写作的训练;  相似文献   

15.
一、比较概括,明晰重点师:同学们,我们刚刚学完的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文都跟动物有关。其实在四年级上册时,我们也学过一组与动物有关的课文,谁来说说?生:有《白鹅》《白公鹅》《猫》《母鸡》。师:这四篇课文中,哪一篇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生:我对丰子恺笔下的白鹅印象最深,那只白鹅架子十足,像个老爷。  相似文献   

16.
课文救生圈     
老舍先生在《猫》一文中是怎样妙用“更”字的?配合人教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猫》课文阅读老舍爱猫和喜欢养花一样出名。可本课开头对猫的描写却有褒有贬,似乎有点叫我们摸不着老舍先生的真正意思。直到第二部分的开头,才突然上来一句:“满月的小猫很可爱”,到这里,我们细细体味,这才明白了第一部分写“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却无处不渗透了老舍先生对猫的爱的感情。这个“更”字实在用得妙。应该怎样理解课文中“古怪”一词?配合人教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猫》课文阅读要理解“古怪”的含义,必须从猫的性格矛盾的地方去考…  相似文献   

17.
《我们家的猫》教学指要□凤城市凤凰区城东小学姜平《我们家的猫》是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四组教材的首篇课文。是著名作家老舍的一篇状物散文。它以观察精细独道、内容充实饱满、语言生动有趣,为四年级学生提供了绝好的读写范例。教学中我们应从课文本身的特点出发...  相似文献   

18.
散文意蕴丰厚、益智陶情。是主体性很强且具有弹性力度的一种文体。这种文体独特的美就在于:能够让我们通过一个十分精粹、亲切的形式,读到作者对于人生或自然的感悟。凡是优美的散文作品,在情理擅扬的艺术画幅中.无不涌动着作家对生活和人生的深层感悟.对生命现象、生活态度和人生真谛的诠释。七年级语文(上册)中的《紫藤萝瀑布》和《济南的冬天》两篇散文异曲同工,  相似文献   

19.
郑振铎先生的《猫》(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第6单元)选入教材已经好几年,但是因为编排在教科书的最后一个单元,每一次都是匆匆而过,没能真正地走进教材,走近那3只小猫。去年赶上"农村教师进名校"活动,作为市级骨干教师,我被选派展示一节观摩课。  相似文献   

20.
梁洪涛 《广西教育》2008,(20):54-55
设计思路:探究性学习,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重要思想。对于阅读,无论是教学评价还是教学策略的选择,都明确要求“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绿色蝈蝈》作为一篇昆虫观察记亦或科学随笔,无论是编辑意图还是文本作者及其文本自身,都十分鲜明地体现出一种探究的导向和精神。这篇课文是七年级上册的一篇自读课文,教学大纲建议在七年级的教学上淡化文体,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上,笔者做了如下的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