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北作家晓苏的油菜坡小说系列关怀着底层农民的命运,直面他们的苦难。其新作《光棍们的太阳》(载《长江文艺》2009年第3期),是晓苏以乡村光棍生活为题材的小说的一次超越和升华。小说通过黄娘这个理想化的、性格独特的人物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2.
《金米》是一部以油菜坡为背景的乡村题材小说。寄托了作者对生活复杂而深刻的认识,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对人性的讽刺与嘲弄,以及同情和悲悯。这是2007年12月第三届湖北文学奖评委会献给晓苏的颁奖词。2008年3月,这部短篇小说集又获得了第六届屈原文艺奖。正如颁奖词中所说,《金米》这部小说集所收入的28篇短篇小说都是围绕鄂西北的农村油菜坡展开叙事的。在他乡村题材的短篇小说中,当代中国农村改革开放后的社会风貌、人情世故历历在目。作为一个拥有独特创作个性的小说家,晓苏在讲述  相似文献   

3.
晓苏的农材题材小说,在当下乡土小说中显得有些另类。在他的小说里,有着浓浓的原生态农村的气息,这农村不是传统的农村,而是有着鲜明当下烙印的农村,是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翻滚着的农村。他新近发表的且最典型的作品有《花被窝》《看稀奇》《回忆一双绣花鞋》《剪彩》《幸福的曲跛子》《权亚打兔》等等,小说所写的故事和人物离商品经济大潮和城市化进程都比较近,有的还是直接身处其中的,读起感觉沉重。他的油菜坡系列乡村小说合起来看,就像一幅油菜坡全景图。油菜坡的人们,无论已经走出去的,还是仍留在这里的,都有着油菜坡的独特气质,心里都有一个让他们梦萦魂牵的油菜坡。  相似文献   

4.
晓苏小说呈现了我们时代主流文明的道德与精神状态,油菜坡不独是我们时代主流生活的乡村缩影,更为恐怖的是,它还传达了这样不祥的消息:再也没有哺育助推文明复兴的野地了,时代主流的生活意见协同污染败坏霉烂了一切野地,使得一切如油菜坡一般的野地不再是文明的边缘与大地,其间潜伏着巨大的修复力量与道义文明资源;而只是财富权势肆虐的备胎与计划,一切底层的道义生命资源都已经或正在死去。  相似文献   

5.
晓苏的农材题材小说,在当下乡土小说中显得有些另类。在他的小说里,有着浓浓的原生态农村的气息,这农村不是传统的农村,而是有着鲜明当下烙印的农村,是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翻滚着的农村。他新近发表的且最典型的作品有《花被窝》《看稀奇》《回忆一双绣花鞋》《剪彩》《幸福的曲跛子》《权亚打兔》等等,小说所写的故事和人物离商品经济大潮和城市化进程都比较近,有的还是直接身处其中的,读起感觉沉重。他的油菜坡系列乡村小说合起来看,就像一幅油菜坡全景图。油菜坡的人们,无论已经走出去的,还是仍留在这里的,都有着油菜坡的独特气质,心里都有一个让他们梦萦魂牵的油菜坡。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晓苏小说中出现了大量的南方归乡人形象。借由这些从南方回到油菜坡的"淘金人",作家使油菜坡和南方两个颇具象征意味的空间不断发生对话:从早期传统乡村伦理对城市文明的明确拒斥,到消解绝对性的拒斥而产生相对性的含混,再到从人性的复杂性的角度打破乡土题材小说中的城乡二元对立的边界,于人性关怀的基础上达成和解。当然,晓苏也并不把这种对城乡关系认知的变化裸现出来,而是坚持使用第一人称叙事这种亲切可读的叙事方法,并于其中闪转腾挪,借叙事人身份转换、写作主体变化、多重对话建构等策略传达自己的叙事意图。  相似文献   

7.
正一人与人的际遇有时像谜,如水之交偏偏常系心间,神交已久往往却少谋面。我同晓苏的相交便是如此。其实,我与晓苏小时候都生活在店垭镇,那时叫公社。公元一九六二年一月,他出生于油菜坡;六月,我出生于天宝寨。如果从千担沟走捷径,油菜坡与天宝寨也就七、八公里。按讲,我  相似文献   

8.
晓苏是故事大王,故事是晓苏小说的主要审美形式。无论是他的“油菜坡”系列,还是大学故事,都非常注重情节,一个个精致的故事,让人应接不暇。晓苏的故事比较中国化,也就是他更多地吸取了中国传统故事和民间故事的营养,不玩西方的那种叙事圈套,不设置迷宫,不故弄玄虚,让人读后不知所云。晚苏的故事很民间,既反映着日  相似文献   

9.
《四季歌》(原载《上海文学》2007年第12期)是一篇很特别的小说,它在晓苏的小说中,有一些特别的意义。晓苏的农村小说,基本上都是以油菜坡—这个有着鄂西北浓郁风俗特征的村庄作为背景的,大都是写一些小人物的辛苦悲酸,大都有一个较为完整的故事情节—晓苏是讲故事的高手,人物身上都带着一点黑色幽默,  相似文献   

10.
《四季歌》(原载《上海文学》2007年第12期)是一篇很特别的小说,它在晓苏的小说中,有一些特别的意义。晓苏的农村小说,基本上都是以油菜坡———这个有着鄂西北浓郁风俗特征的村庄作为背景的,大都是写一些小人物的辛苦悲酸,大都有一个较为完整的故事情节———晓苏是讲故事的高手,人物身上都带着一点黑色幽默,叙述于从容不迫  相似文献   

11.
正晓苏一向擅长书写乡村题材,而且是与当下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乡村生态学与伦理学。他的"油菜坡"已经成了当代文学中一个显著的文学地理坐标。在那里生活的人们依然保留着乡村生活的原貌:开荒、耕地、种田,但同时又多了与"外界"进行连接的通道,就是那些逢年过节从城市回来的打工者、外出者、衣锦还乡者。由于人生经历已迥然不同,"离乡者"与"未离乡者"的观念、  相似文献   

12.
清明节后第五天,一个春光温煦的晌午,我有幸再次见到晓苏先生,得到他签名馈赠的短篇小说集《金米》。集子中的第一篇便是《金米》。翻到正文第一页,我绷紧神经慢慢品味这篇充满象征色彩的文章,晓苏先生给我们讲述的是发生在油菜坡的故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晓苏是故事大王,故事是晓苏小说的主要审美形式,无论是他的“油菜坡”系列,还是大学故事,都非常注重情节,一个个精致的故事.让人应接不暇。晓苏的故事比较中国化.也就是他更多地吸取了中国传统故事和民间故事的营养.不玩西方的那种叙事圈套,不设置迷宫,不故弄玄虚,让人读后不知所云。晚苏的故事很民间.既反映着日常的民间生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清明节后第五天,一个春光温煦的晌午,我有幸再次见到晓苏先生,得到他签名馈赠的短篇小说集《金米》。集子中的第一篇便是《金米》。翻到正文第一页,我绷紧神经慢慢品味这篇充满象征色彩的文章,晓苏先生给我们讲述的是发生在油菜坡的故事。小说《金米》写的是主人公九女为了守  相似文献   

15.
读晓苏的油菜坡系列,我忽然联想起有年攀登泉州清源山,面对勒于一块巨石上"悲喜交集"四个大字,恍然间似有所悟来,那是弘一大师的真迹,道尽又道不尽人生的况味。人生于天地之间,百代过客,你方唱罢我登场,有悲有喜,又悲又喜,悲喜交集,无论是就个体、就群体,还是就类的存在而言,应该都是造物赐予的无法逃遁的定数吧。引此联想,并非是说晓苏小说意在谈玄论禅,其所指有二:一是就小说文本而言,有悲有喜,又悲又喜,悲喜交集,是晓苏对当下中国乡村风景的审美把握;二是就读者反应而言,有悲有喜,又悲又喜,悲喜交集,是一种复杂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16.
魂牵油菜坡     
正从武汉到保康,我的脑海里总浮现着想象中的油菜坡,那摇曳多情的黄色海洋,以及活在晓苏作品中的人物与故事。五六个小时的车程,油菜坡总是遥不可及。我们的中巴车轻轻拂过江汉平原,淌进了襄阳地界,山渐高,路越险,偶见零星的土坡,稀疏横着几丘油菜,引得大家几声欢呼,而我心渐渐下坠,那魂牵梦绕的油菜坡,那些传奇故事,真是如此平凡?车至马良,闯入峡谷深山之中,两旁峻崖入云,车身游龙般传来转弯艰涩的震颤。  相似文献   

17.
晓苏的乡村小说十有六七都有性描写,但这种性描写几乎算不得真正的性叙事,只可称之为涉性叙事。晓苏乡村小说的性描写,是对乡村性景观的全景式展示。同时,晓苏乡村小说的性描写又是一个独特的审美存在,其特点就是“艺术地写性”。  相似文献   

18.
正晓苏的《三个乞丐》是一篇很有意思的小说,荣获了第五届汪曾祺文学奖。小说以巧妙的叙述视角和日常生活叙事书写了油菜坡这片土地上乡民们复杂的生活状况,折射出知识分子对社会转型下乡村文化伦理的忧思。油菜坡山脚下的老三篇食堂是故事发生的舞台,作者一边让餐馆里的老板、打杂的和厨师来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分别对三个乞丐的关系做出不同的猜测,一边又审视着老板、打杂的和厨师的一举一动,两者交融在一起,使  相似文献   

19.
读完晓苏新作《矿难者》(《广西文学》2012年第3期,《中华文学选刊》2012年第5期),胸口像塞了一团棉花,堵得慌!这是晓苏底层叙事的创新之作,故事仍旧发生在那个典型环境——油菜坡。大斗和小斗两兄弟,为了生计,同在河南的一个矿洞里挖煤。小斗挖煤挣钱,是为了修补家里裂了大缝隙的石头房子,为了供正在上小学二年级的儿子谷雨念书,为了老婆柳絮能买上柴米油盐。而哥哥大斗呢,目的则更为简单实际:他因为相貌实  相似文献   

20.
正晓苏是写乡村的一把好手,也是高手。说到乡村,人们都已注意到,今天的乡村完全不同于20世纪。在资本化和权力化的裹挟与剥夺下,乡村已经是满目疮痍,破败不堪。从前书写乡村的经验正在流失,正在失去有效性。因此,在今天,如何写乡村,是一个比以前更加艰难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目前有不少作家通过自己的方式在探索。其中,晓苏是独树一帜的。我这样说,并不仅仅因为他一直在写乡村,一直将笔力重心放置于乡村的各色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