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哈耶克等人为代表的当代自由主义,肇始于对20世纪国家主义的深刻反省和强烈反弹,进而重寻与古典自由主义新的结合以应对当代困局。针对国家对个人新的奴役的威胁,哈耶克激烈地重申免于强制的自我、强调保障个人自由,并以人之"无知"或"理性不及"作为其自由理论的知识论根据。但是,不仅以"无知"为据并不能证成自由,而且,哈耶克对自由的证明既是后果论的又是过程论的,对立的主张与论证逻辑构成了其理论的悖论,并最终导致哈耶克重蹈他所极力反对的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2.
"无知的智慧"是人类认识过程必须具备的认识德性.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对无知的观点,人类对科学理性的反思以及人类对知识占有的"个人性"特征的认识,使人类不断认识到人类的有限性在终极实在的无限性面前的无知.从德性知识论出发,现代社会必须将"无知的智慧"视为一种伦理义务.  相似文献   

3.
老子的《道德经》 ,具有丰富的人生观思想。他的人生观思想取决于对宇宙的认知 ,总原则是“法自然”。概括为 ,因适自然规律则昌 ,反之则亡。人对待“私欲”也是如此。本文就围绕“私欲”问题 ,试论老子的看法和主张  相似文献   

4.
《老子》一书中的“无为”、“清静”,被后世学们曲解成“就是不要制度、法律、化、教育等,使人无知无欲,回到原始社会”。其实,从整个思想体系来看,“无为”的意思是不做局部私欲功利之事,“清静”的意思是消除私心杂念,总而言之,是“大公无私”。庄子把“无为”、“清静”发挥到了极端,使世人视为逃避现实,洁身自好的警世命题。“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被后世曲解成了具体事物,其哲学意义被秣杀了。《老子》被误解了两千多年,是中国化史上的一大遗憾,发扬老子道德思想的光辉是时代所需。  相似文献   

5.
老子的哲学思想为现代企业管理提供了有益借鉴.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无为"是为了达到"无不为"-大有作为;"不争"-不为一己私欲争夺计较,才能争得为企业中心服务的最大成功;诚信应成为企业管理的基础;注意细节,才能做精做细,才能真正体现管理的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6.
《老子》从本体论的思考中发展出了一套以"自然"、"无为"为中心的政治理论。在五千言、上下八十一章的论说中,老子有九章直接涉及"身"的问题。这些有关"身"的谈论主要属于《老子》政治论的范畴。但由于第十三章既提到"贵身",又提到"患身",这种纠结的态度历来为解老者所争论。因此,宜重新审定《老子》的身体概念,考察《老子》关于身心关系的主要态度,重新思考《老子》中关于"贵身"与"患身"的争辩。理清其对于身心关系的认识,思考其身体论的最终指向,是理解老子如何看待身体问题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7.
明代教育家王栋强调教学以实,反对悬空说教,把讲学的着力点放在"言动事为上"。他认为提高讲学的实际效果,必须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在讲学的组织形式上,采取"学以聚之"的方式;在教学态度上,反对以"宽慢为养",主张严教严管。  相似文献   

8.
继"秋裤门"和"裸女"坐椅雕塑之后,苏州金鸡湖畔的一尊雕塑再度引发争议.这尊雕塑的主体为道家创始人老子.然而,这位老子眼睛紧闭,舌头伸出,露出一颗大门牙,做出一副"吐舌露牙"的怪状.这完全颠覆了老子这位古代圣贤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被网友吐槽像"吊死鬼".网友直呼雕塑作者无知、肤浅,认为这样的雕塑不应成为城市雕塑出现在公共场所.  相似文献   

9.
老子在《道德经》第四十八章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尽管后世很多人误解了老子的意思,以为这是老子轻视知识学习,但却并没有理解"为学"和"为道"事实上是人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无为"是老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正确地理解它,对研究老子的政治主张、哲学观点和处世态度,对把握道家学说的基本特征和嬗变规律,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对"无为"的具体含义,历来是见仁见智,分歧很大.视"无为"为无所作为、无所事事者,固然是望文生义,失之浮浅;而将"无为"解为循客观规律而行者,亦不免有拔高老子之嫌.本文认为,老子的"无为"就是《老子》书中多次讲到的"善为",也即通过他自己所谓正确的方法和途径以达到某种预期的目的.现略陈管见,以就正于大方.  相似文献   

11.
李冰媛 《考试周刊》2012,(27):27-27
"无为"是老子哲学的精髓,"无为"是道的体现。老子主张行道,认为事物的发生与发展都有其客观性与规律性。他的这种"无为"思想,无疑含有积极因素,具有现实意义。他也提出了无为的方法:要顺应从民意,要有自知之明,还要节制私欲。理解老子,理解"无为",应从道入手,只有深刻地理解"法自然"的真正内涵,才能真正理解老子那饱含思辨的"无为"思想。  相似文献   

12.
结合历史及学理背景,在文本分析的基础上,以"老"证"老",就学者对《老子》"为学者日益,闻道者日损"之教学(世)思想所做的不确之解进行了辨析,指出"为学者日益,闻道者日损"是中国古代德智并重教学(世)思想的集大成之论,其本义是指:修习自然之道要日有所渐,涵养自然之德应日减私欲。  相似文献   

13.
老子<道德经>中的认识论思想,分别表现为"为学"和"为道"两个方面的内容.虽然"为学"和"为道"是两种不同的认识活动,它们各有一套自己的范畴体系,但是,在它们之间又存在着不可割裂的联系,共同构成老子<道德经>中的认识论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4.
《新作文》2007,(Z1)
大哲学家柏拉图告诫我们:"不知道自己无知,乃是双倍的无知。"学习需要一种正确的态度。自以为是,自以为什么都懂了,是非常可笑的事情。最可怕的是我们自己不知道这一点。  相似文献   

15.
"绝圣弃智"历来被看成是老子反对知识与文明、主张愚民的根据,其实这里的"圣""智"在文中都有它特定的含义,我们应该回归文本而不应该按照现在的语义去判断老子的思想,本文试图做这样一个尝试.  相似文献   

16.
《老子》一书蕴含着丰富的伦理道德思想。“道”,“孔德”、“常德”,玄德”,是老子的最高道德标准;“朴”、“婴儿”,是老子的最高道德理想;“无为”,是老子道德思想的基本原则;“无知”、“无欲”、“无争”,“知足”、“守柔”、“慈”、“俭”、“不敢为天下先”,是老子的道德行为规范。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的汉学家治学态度严谨,在翻译中国学作品,特别是古典作品时,很少出现常识性错误。如《老子》被译为《老子道德经》或《道德之书》,《孝经》被译为《论孝敬父母的书》。  相似文献   

18.
一、柳宗元对道家的态度《老子》和《庄子》是道家的主要思想资料,柳宗元对道家的态度,可以从他对《老子》和《庄子》的评论及其运用中看得出来。对于《老子》,柳宗元有一段很重要的话,明确表示了自己的态度。他说:“太史公尝言:‘世之学孔氏者,则黜老子;学老子者,则黜孔氏,道不同不相为谋。’余观老子,亦孔氏之异流也,不得以相抗。又况杨墨申商、刑名纵横之说,其迭相訾毁,抵捂而不合者,可胜言焉?然皆有以佐世。”(《柳宗元集》662页)认为老子的思想只是孔子学说某个方面的变化发展,二者并没有根本的矛盾;更重要的是…  相似文献   

19.
老子对智慧的探索,一是通过对"前识"与"智慧"的划分,将"道之智慧"定为一种以减性(排斥)为特征的、无分别的整全意识;二是通过对"为学"与"为道"的区别,探讨了如何到达"道之智慧".  相似文献   

20.
《老子》是中国最古老的哲学典籍之一,它的哲学思想在历史上有非常深远的影响,主要以"道"为核心思想。《老子》并不是兵书,但在他的思想体系中有涉及到军事方面的内容,主要阐述了他的战争观点。《老子》的战争观从现实出发,着眼于战争带来的危害性,提倡"无为",反对一切不正义的战争,但并非完全抛弃战争,战争是不得已而为之,正义的战争是有必要的,这种"不战而战"的思想对中国兵家有很大影响。文章对《老子》战争的起源、战争的策略、战争的后果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