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庞金殿 《德州学院学报》2003,19(5):80-82,86
志怪小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正式形成并兴盛繁荣,它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上有重要地位和价值。而一些中国文学史教材中对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艺术特征却重视不够,论述有失偏颇。本文结合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作品,从三方面简要论述了志怪小说的主要艺术特征,并对其进行辨证,说明志怪小说的艺术特征标志着我国古代文言笔记体小说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方法方面已臻成熟,它在我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上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志怪小说发展到魏晋南北朝出现了数量繁多、作者队伍庞大、题材广泛、内容多样、艺术表现手法丰富多彩的繁荣局面。究其原因,首先当赖魏晋南北朝昌炽的宗教迷信;其次是时“谈风”盛行;第三此期历史著述和文学创作的兴旺、发达对志怪小说的发展也起到了促进作用。此三个方面原因,使魏晋南北朝成为我国志怪小说发展的黄金时代。  相似文献   

3.
“全人型”阶段的蛇故事在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的再现,反映原始图腾崇拜在民间信仰中的流传过程,揭示早期志怪小说与民间信仰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对元杂剧有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它是元杂剧的一个题材来源;它给元杂剧提供了许多优美的典故。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为戏曲的进一步研究拓宽视野。  相似文献   

5.
在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集中存在着诸多的以相同或相近事件为原型的“同题故事”,并且这些故事在不同时代、不同作家笔下呈现出迥异的面貌。文章从故事情节、文学趣味、细节描写三方面对魏晋南北朝小说集中先后出现的这类故事进行比较研究,从微观角度进一步分析出其中存在的细微差别.透视出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在艺术效果提升方面的逐步发展和可喜进步,进而探究造成这一文学现象的社会、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6.
贺正皖 《文教资料》2009,(22):13-14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志怪小说特别兴盛的时期,从整体来看,作品艺术水平显得参差不齐,但它对小说艺术的发展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本文从社会背景出发,探讨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一些心忧天下的作家积极为建设理想社会进行的思索和憧憬,他们用志怪小说的形式张显了构建理想社会的心灵轨迹.小说编著者追寻真实性,但文本中又充满虚拟性,从小说发展的历史过程看,它是我国小说形态的蜕变期.  相似文献   

7.
佛教因果报应观念的传入,对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志怪小说产生了重大影响。它不仅影响了我国古代小说家的思维模式,还影响了我国古代小说的结构模式,成为我国古代小说创作的一种最常见的模式。  相似文献   

8.
志怪小说酝酿于先秦,成熟于西汉,到魏晋南北朝进入了繁荣时期,此时的志怪小说在艺术上表现出独特的审美思想:崇尚世俗人性美、崇尚道德人格美、崇尚智慧滑稽美、崇尚古朴自然美。  相似文献   

9.
楚辞丰富的内容给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以深远的影响,从神话传说、仙人、鬼魂到采摘花草果实等方面,后者对前者都有着广泛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父权意识深深地影响着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志怪小说的作者赋予异类女性以年轻美貌和主动投怀送抱的举措,这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男性对女性的渴求之情.大男子主义意识使异类女性往往沦为卑贱的报恩者、"偿债者"和受害者.贞洁意识使人们极力维护现实女性的贞洁,让一些失节的女性惭愧而死.  相似文献   

11.
讽刺小说是按形象性质和题材领域划分的一种小说类型。明清讽刺小说之所以走向成熟它主要受先秦寓言故事,魏晋南北朝志怪、志人小说,唐宋话本的影响。无论从题材类型、结构模式,还是创作手法、艺术风格,都为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丰富的艺术经验。  相似文献   

12.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社会动荡、政治黑暗、宗教迷信思想弥漫的时期,在这一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下,传统儒学意识形态控制力受到冲击,原属"子不语"范畴的神怪传说和街谈巷语开始出现在文人墨客的笔端,志怪小说由此产生并逐渐繁荣。在众多的志怪小说作者中,陇右人王嘉就是最著名的志怪小说作家之一。王嘉,字子年,陇西安阳(今甘肃秦安县境内)  相似文献   

13.
韩婷 《文教资料》2006,(35):88-90
鬼崇拜在人类历史上由来已久,在魏晋南北朝这一中国历史上特定的历史时期,鬼作为志怪小说中的一种意象,有着丰富的人性内涵。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篇从文学史角度勾勒我国古代幽默微型小说发展轮廓的研究论文。古代幽默微型小说滥觞于先秦寓言,生长于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志人小说,受传奇影响,唐代更进一步,至明清进入成熟期。文章对每一时期幽默微型小说的发展状况、形成原因和艺术特色,进行了描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笔记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的独特形式。魏晋南北朝时以《搜神记》为代表的志怪小说和以《世说新语》为代表的志人小说,就是它的滥觞。志人(或称轶事)和志怪是笔记小说的两大主题。明清轶事小说,是《世说新语》一类志人小说的余波。明清时期轶事小说的发展有三个时期比较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16.
先秦两汉志怪小说的深厚底蕴和深刻的社会原因,使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志怪小说发展进入成熟时期。唐传奇在此基础上的崛起,有其深刻的学渊源、学环境和特定的社会时代背景。蒲松龄又化腐朽为神奇,使《聊斋志异》拔地而起,把言小说推向历史最高的境界。  相似文献   

17.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志怪小说在艺术上表现出独特的审美思想 :崇尚世俗人性美 ,崇尚道德人格美 ,崇尚幻想神秘美 ,崇尚智慧滑稽美 ,崇尚古朴自然美  相似文献   

18.
<拾遗记>结构上史的特征以及内容上的博杂,使其成为一部兼具杂史杂传与地理博物两种文体特征的典型的志怪小说.<拾遗记>这种一书兼综二体的文体特征,是魏晋南北朝多种体例的志怪小说在长期发展演变中由分离逐渐走向融合过程的体现,在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上是一个独特的存在.  相似文献   

19.
说起我国小说,总会想起悠悠古源头上的瑰丽神话,它们以深刻隽永的思想性和大胆奇异的虚拟性而经久不衰。魏晋南北朝时期,荒诞怪异、曲折离奇的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更引人注目。但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小说始于内容上现实性很强,艺术上结构、情节、语言、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小说有两个相互作用的发展系统。一个是文言小说,发端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志怪小说;一个是白话小说,起源于唐宋时期的话本小说。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四册第六单元选了两篇文言小说:唐代李朝威的《柳毅传》和清代蒲松龄的《促织》。这两篇小说均属于前一个系统。《柳毅传》是传奇,传奇是志怪小说的进一步发展;《促织》选自《聊斋志异》,而《聊斋志异》是“用传奇法,而以志怪”(鲁迅语),与志怪小说也有着极深的渊源关系。因此,理解这两篇课文与志怪小说之间的发展关系,对我们准确评价两篇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有很大的帮助。志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