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卜松山先生以中国文学文论为中心进行的跨文化研究,对于中西文论的对话与交流,让中国文学走向世界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他以西方文论和美学的视野,综合运用中西文论研究的方法,如文本解读与范畴阐释相结合以及“知人论世”的方法等,对叶燮的《原诗》进行了深入探讨与独特阐释,成为他跨文化对话观的审美实践的成功典范。笔者以为主要表现在切入论题上的“知人论世”、研究思路上的“考镜正变”到理论视域中的“他者“洞察这三个方面,实践了他以中西文论平等对话为核心的跨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2.
《大连大学学报》2021,(4):40-48
双向阐释是宇文所安翻译《文心雕龙》的基本策略,通过对比阐释中西文论的区别与联系。这种阐释模式的基础在于中西文论的人文向度,即文本的开放性、认知的相通性、对话的互惠性。因为文本开放,中西文论才能同识文心,各织文采,互通文思;因为认知相通,中西文论对自然、社会和文学才有异中有同的看法;因为互通有无,中西文论对话才能互识、互证、互补。中西文论虽然互不隶属,但人文情怀却能超越种族和文化差异,敏感的心灵总能谱写传世的作品。正是基于相似的人文向度,宇文所安才能进行双向阐释,和刘勰完成了一场关于中西文论的超时空对话,为《文心雕龙》打开了通往世界文学经典的大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中西方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多元文化氛围日益浓厚,对中国的语文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语文新课程改革在持续进行中,无论是课堂形式还是课堂内容,构建中学语文课堂的多元化呼声高涨。中国当代文本阐释在西方当代文论的基础之上,正在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学理论体系,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何在多元化课堂氛围下对中学语文文本作出正确的阐释,我们对文本阐释要坚守的底线是什么,成为了我们急需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中学语文文本阐释在近年来是一个热门话题,但面对中西方多种解读方式的冲击下,文本阐释究竟应该何去何从?是固守自己的本质还是在中西方理论的指导下开辟新的道路?本文将对文本阐释在多元解读中寻求本真,文本阐释存在哪些问题,以及怎样坚守文本阐释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5.
随着当代文学体系的不断完善,对文学文本的解读也提出较高的要求。然而从当前文学文本解读现状看,仍处于文论危机状态,极大程度上弱化文学文本原有的属性,尤其在西方文学理论冲击下,更导致文论在定义上有较多偏差存在,这就要求立足于当前文论危机现状,剖析其产生的原因并做好从不同视角做好文学文本解读工作。本文将对文论危机产生的原因、文学文本解读中对西方文论的认识以及建构主义视角下的文学文本解读。  相似文献   

6.
文学理论的阐释功能以及西方文论对中国文学的阐释力是引发当今中国学界思考最多的问题域,因此中国当代文论自身的话语建构也可在阐释的命题下寻找出路。在认识到西方文论具有局域性的前提下,对西方文论在中国的研究史及其作为阐释工具在中国的批评实践史进行梳理,是发现中国当代文论话语生长点、实现本土理论的原创性知识生产、并最终向文化自信目标迈进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阐释与接受是从西方引进的或重文本或重读者的现代阐释学和读者接受理论.但回观中国人自己的文论成果,我们会发现,这些舶来的洋理论其实早就被我们的古人不同程度地言说过了.这说明中西方文论具有相通性,论者应从容面对和借鉴西方的文学理论,不必"言必称希腊".  相似文献   

8.
中学语文文本阐释是发生在读者(教师)与文本(含作者)之间的一种理解与对话活动,这种理解与对话使文本意义获得了解放与生成。由于缺乏实践所需的文本阐释理论,教师在文本阐释时存在种种弊端。本文中"中学语文文本阐释"主要探讨的是中学语文教师作为阅读主体,对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文学文本进行的阅读、理解、解释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9.
文学风格是文学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点,中西文论对于文学风格研究都有自己的理论建构,二者存在相同和相异之处。本文力图通过对中西文论中风格论的同异点进行阐释和比较,进一步深入探寻文学风格的发展规律以及由此反映出的中西比较文论的内涵。  相似文献   

10.
美国著名汉学家宇文所安在《中国文论:英译与评论》一书中对中国古代文论进行了英译和跨文化阐释,该书反映了西方学者在西方思想背景下对中国古代文论的认识和理解。基于此,节选该书关于《诗大序》中两段文字的翻译和阐释,讨论比较诗学视野里诗歌的功用和分类。通过详细地比较和对比,找出英译中国文论的优点与不足,继而对中西文论有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中学语文教学文本阐释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当下文本的阐释由于跟随西方文艺理论的脚步,难免会有一些不合理之处。中学语文文本阐释应该坚持时代性、民族性和整体性的本土方向,并将其付诸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体会中华民族特色、学会整体性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也应避免在实践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文学风格是文学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点,中西文论对于文学风格研究都有自己的理论建构,二者存在相同和相异之处.本文力图通过对中西文论中风格论的同异点进行阐释和比较,进一步深入探寻文学风格的发展规律以及由此反映出的中西比较文论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胡华栋 《语文知识》2013,(2):128-129
中国与西方各有其不同的文化土壤,因而有着不同的文论观念。中国自古以来就主张"诗言志",而西方从古希腊时起,就倡导"摹仿说"。这两种文论观在逻辑起点、理论内涵、形成原因以及对中西文学的影响上也有着巨大差异。  相似文献   

14.
朱光潜在比较文学方面开拓了中西诗学互相阐释的先河,《诗论》是其中西诗学观点的集中体现,以谨严的分析和逻辑的归纳弥补了王国维等人在体系方面对中西比较诗学的不足,他希冀打通中西,运用西方理论解释中国古典诗歌,又用中国古典诗歌和理论印证、阐发西方诗学,使中西方互相融合,用调和折衷的诗学建构体现以中格西、以西释中的研究方法,在双向阐释中寻求跨东西异质文化寻找共同性的努力,对后来的许多致力于中西比较的学者进行了互证互释的开拓式启发。  相似文献   

15.
几十年以来,西方文论多用于阐释中国古代文论,使得中国古代文论出现了"失语"的状态。从文化解读看,中国古代文论的活力显然不足,怎样增进中国古代文论与西方当代文论间的对话,成为了现代文学研究的主题。对中国古代文论和西方当代文论的文学研究,是一种对语言行为的研究,主要关注文本的语言表达形式和表达内容,以实现两者间的进一步融合沟通。本文主要阐述中国古代文论和西方当代文论间的对话关系。  相似文献   

16.
从挖掘古代文论的叙事思想、总结经典文本的叙事理论、尝试建构中国叙事学三方面对近30年古代叙事理论研究状况进行回顾可以发现,这一研究新的生长点在于系统、全面地清理古代叙事理论资源,并与西方叙事学形成比照、对话,以实现中西叙事理论的互识、互补。  相似文献   

17.
当下,关于文本阐释及其与中学语文教学的关系已不乏深度研讨,但还缺少相关研究成果的系统爬梳和基本建设。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期《学人视角》栏目遨请湖南师范大学黄耀红教授与长沙市第一中学舒斌老师就此展开对话,讨论的议题涉及中学语文教学语境下文本阐释的可能与边界、文本阐释理论的历史溯源、文本阐释观与文本教学观的辩证关系,以及打开文本阐释可能空间的方法与路径等。希望能对一线教师重新认识、理解文本阐释及其与教学的关系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8.
关于文本诠释适度性的讨论,一直是文论界时说时新的问题。尤其表现在20世纪西方各种理论思潮、流派中,它们都从各自的理论立场出发,用于阐释文本的诠释限度。为此,笔者从主体隐喻、文本空间、读者拓展三个层面论述这一问题。它们三者共同构建了一个半开放性的文本“结构”,这一结构特征形成了文本解读的共时性认同与历史性拓展的接受史。  相似文献   

19.
中西文论对叙事作品的阐发各有特点,但二者间却长期缺少理论对话。罗兰·巴特的叙事分析理论和中国传统文论中的“说-听”结构理论都呈现出多层次的结构分析特点,在对哈代小说《彼特利克夫人》的阐发中,二者展现出不同的结构阐发顺序和优长。中西两种叙事理论在彼此契合的基础上,借鉴和熔铸对方的优势,更利于超越中西之别,走向有效阐释。  相似文献   

20.
女同性恋文论是当代西方文论中一股活跃而激进的力量,它从女权主义文论中孕育、发展并分化出来,最终融入“怪异恋”文论。女同性恋文论实质上是借文学而谈性别政治,其主要理论架构依托于女同性恋社会政治运动的主要框架,忽视文学内部规律研究,难以吸引国内学界的目光。在中国本土文化语境中,同性恋不能允许,异性恋也长期饱受压抑,中国文论传统的价值支点是忠君爱国,女同性恋文论反对异性恋的性政治价值取向,很难与之对接。女同性恋文论在中国备受冷遇的境遇,凸现了中国文论在面对西方文论挑战时的主体性与选择性。研究在中国不受欢迎的西方文论,对于还原中西文论双向互动的丰富性和真实性,推动未来中西文论关系健康发展,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