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歌星与教授     
在演艺圈,歌星的收入究竟有多高,我没有做过考证。但比大学的教授们要高则是无疑的。 歌星的收入渠道主要靠的是跑场子,即现代人所说的“走穴”。据说,他们的出场费可以五位数字计。若连续不断地跑,各个的收入都是“一月一变样,三月大变样”,比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还要快几十倍。于是乎,平民百姓想不通了:跑来跑去的不就是那么一两首歌嘛,值那么多钱吗? 老百姓想不通,怪只怪自己没有“哼哼”的本事。但不知你有没有注意到,在大学教书的一些达到“星”级学术水准的教授们并不服气。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他们也学起歌星们的模样,练就那么一些“哼哼”的说辞,跑起了场子,四处走穴。  相似文献   

2.
58岁的帕瓦罗蒂,53岁的多明戈,47岁的卡雷斯是久负盛名的世界级男高音歌唱家。这三位大歌星都自诩最佳,互不买帐。有趣的是,他们三人在不同的时间回答了记者同样的问题。 记者:唱歌是工作吗? 帕瓦罗蒂:不是。我仅仅是在利用上帝赋予我的美妙歌喉。 多明戈:唱歌当然是工作,而且是非常紧张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正我开始学刻印时,还不到20岁。当时在我老家屠甸,有两位有名的书画家,一位是孙增禄,另外一位是徐容。他们都长我10多岁,因为我爱好书画,他们觉得孺子可教,所以喜欢和我做朋友。我在上海求学,一遇寒暑假回家,总是天天和他们在一起,看他们作画、写字,听他们闲谈各种趣闻逸事。我把他们作为老师看待。在这种亦师亦友的关系中,受益匪浅。我在上海艺术师范学校攻读时,国画由吕凤子、汪仲山、沙辅  相似文献   

4.
十六岁的我初入大学时惶恐不安、与周围格格不入。后来,我爱上了一位教授,在他的课堂上表现出众,并成为他的助手。教授的大女儿六岁,是一名失聪儿童。机缘巧合,我与她结下了深厚友谊,她教会了我许多事情,并极大地影响了我今后的人生方向。  相似文献   

5.
《学习之友》2014,(3):64-64
国法 书店里,一女子从书架上取下一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着十多岁的儿子一顿批评:“天天嫌我烦,天天嫌我哆嗦,天天嫌我管你,再过几年你就18岁了,管你的将是这本书,你给我好好看看,是你妈的规矩多还是它多……”  相似文献   

6.
最近看到这样两则报道:一则是说一位歌星和一位科学家同时抵达某市,结果歌星被他的“粉丝”们追逐着、簇拥着,场面甚是壮观;而科学家则备遭冷落,甚至很多人压根就没听说过这位科学家的名字。可能在我们的经验里,歌星影星才有追墨族,科学家的面孔是严肃的,他们的事业是神圣的,是遥不可及的,因此他们是寂寞的。可是另一则报道却深深地震撼着我,“当我们的青少年只知道崇拜周杰伦的时候,在美国居然连卡尔·萨根所穿的高领毛衣外套都成了年轻人所效仿的对象。”  相似文献   

7.
领唱风波     
黄奇美 《现代教学》2010,(7):114-114
案例描述: 班里有一位全校闻名的“小歌星”,参加了小荧星合唱团,大家经常能在电视上领略其动人的风采。一次上课需要学生领唱时,众人的眼光齐刷刷地聚焦到了“小歌星”身上。我也理所当然地将目光投向他,却见他脸微微涨红,眼光极力回避。我暗想:大概他今天心情不好,考试考砸了?  相似文献   

8.
我女儿脑袋中装的尽是“星”。什么歌星、影星、视星,只要谁和她一搭理,她一口气就能说出许多“星”的名字来,好像跟谁比赛似的。一天,我问她知不知道我们沭阳有一颗“星”,她说:“是歌星,还是影星?”我说:“都不是。他是共和国的一颗星,一位无名老英雄。歌星、影星怎能和他相比呢!”  相似文献   

9.
一盆杜鹃花     
寒假时,有一位阿姨送了我一盆杜鹃花。送来的时候已有几个小花骨朵了,我高兴地想:我一定要让它开花。正好是放寒假,我利用看书看累后休息的时候来照料这盆花。天天为它洒一些水,天天把  相似文献   

10.
受少男少女喜爱的张雨生变成植物人后,终“认真地‘睡’每一分钟”,带着他的“未来”和他的“梦”,撒手而去。噩耗传出,在虔诚的歌迷中掀起了“爱的狂潮”,据说,一位少女为此事与电台主持通话时泣不成声,情形让人感慨万分。 张雨生这位台湾大牌歌星,以《我的未来不是梦》走红天下,但二十多岁就“缱绻而去”,令在世人惋惜、难过,这自然是人之常情。但出于一昧崇拜歌星的偏执心理,在“伤心是一种说不出的痛”中做出些“伴你流泪到天亮”的事,则是悲中之大悲。 据报载,天津有三名女学生因为过分痴迷港台歌星而患追星“梦幻综合症”,经常闹失眠,自烦,头痛,一闭上眼睛就出现港台歌星的影子,还伴有要和歌星成婚的强烈欲望……  相似文献   

11.
《留学生》2007,(2)
前几天,和北大艺术系彭吉象教授和俞虹教授吃饭。俞虹教授的好朋友敬一丹出席。我见到了天天在电视上才能见到的敬一丹。吃的东西很美味,餐馆环境很优雅。窗外一株桃花,点亮窗里窗外的春色。宾客都是我尊敬的朋友:彭、俞两位教授,是我北大没有共过事的同事——我1987年离开北大艺教时,他俩还没有来。而敬一丹,是我第一次见面的老友——我天天在电视上看到她。我们边吃边聊,气氛很好,度过一个食物与思想双丰收的春天的晚上。席间,有一个孩子即将去英国留学,大家为他祝贺。不等我发表高见,敬一丹就讲起她曾经对一个要去英国留学的年轻人说过的一句话,并把这句话送给眼前这位  相似文献   

12.
追星引发种种问题一位17岁的浙江初中生,因父母不给钱无法参加歌星演唱会而服毒自尽;一个15岁的辽宁足球迷为了观看球星比赛离家出走,至今下落不明……  相似文献   

13.
七彩思絮     
小王、小张和小周三人,一位是歌星,一位是电影演员,一位是学生.现在知道:小周比学生年龄大,小王和电影演员不同岁,电影演员比小张年龄小.谁是歌星,谁是电影演员,谁是学生?  相似文献   

14.
徐博闻 《大学生》2015,(5):56-57
来台湾求学后,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位社工师是辅仁大学社会工作学系的一位姓许的教授,她是美国爱荷华大学社会工作硕士,尽管没有博士学位,但依旧是系里最权威的老师,因为她是系里唯一拥有教授职称的老师(在台湾升教授很难)。许教授60岁,投身于社会工作领域30多年,是台湾注册社工师,在多家社会福利机构担任督导(最高级别),教授兼机构  相似文献   

15.
主持人:我曾看过蔡明演的一个小品,说一个女孩追星,花大价钱去看一位男歌星的演唱会。演完后,女孩就在大歌星的车旁等着见歌星。好不容易歌星向她这边走来了,她激动得忘乎所以,如离弦之箭一般向歌星冲去。她当然被警察拦住了,歌星望也没望她一下,小车就从她身边一阵风似地开走了,大雨中苦等半天的女孩失望极了。突然,她发现自己满身的泥水,不禁欣喜地说:“这可是某某歌星给我溅的泥啊!”回家后,奶奶要给她洗去衣服上的泥水,女孩忙说:“奶奶,千万别洗,这可不是一般的泥啊,我还要留着作纪念呢!”这个小品当然有艺术夸张的成分,但也反映出了孩子们追星的狂热心理。孩子为什么会追星,“追”他们的什么?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这个话题。  相似文献   

16.
交友网站     
我叫郑恬,11岁了,也许你听了我的名字就会马上想到歌星田震,其实我和她没有任何关系,  相似文献   

17.
马志国  nickyoyo 《成长》2005,(5):70-70
我的父亲是一位大学中文教授,母亲是弹钢琴的。12岁那年,我明白了一件事情——父亲的心里装着另一个女人。第一次见到那个阿姨是在我家,母亲还外表镇静地出来倒茶。  相似文献   

18.
正在我就读护士学校的第二个月,教授对我们做了一次常规课堂测验。我是一位很认真的学生,小心翼翼地做着每一道题,直至我读到最后一道题:"学校清洁女工叫什么名字?"这肯定是一种玩笑。我见过该清洁女工几次。她是个高个子,一头黑发,50多岁,但我怎么会知道她的名字呢?我交了试卷,留下最后一道题不答。下课前,一位同学问最后一道题是否要算入我们的常规课堂测验成绩。"这是绝对要算入的。"教授说,"在你  相似文献   

19.
俺们班是高二年级惟一的一个文科班。班中男生寥寥11人,“霉女”多达49人,女生天天叽叽喳喳,谈论的话题无外乎校园帅哥、歌星影星,还有就是减肥。前两个话题只能在小范围内传播,后者在我班却形成了狂潮,有人说得好:对待事情的态度关键处不是说它好,也不是说它坏,而是引起争议,减肥在我班的“争议”颇具杀伤力。  相似文献   

20.
笔者所在的学校最近发生了一幕惨剧:一位花季少女,因为迷上了一位香港歌星,成为“追星族”一员后,向父母要钱去香港未成,竟服毒身亡。消息传来,许多老师在痛心之余,都大骂歌星害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