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诗歌是极致的语言艺术,诗美的元素首先由语言(汉字)来加以实现。喻子涵的散文诗以意象和语言的奇异、鲜活而独具特色,他独特的语言观,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向我们呈现了语言、存在与审美统一起来的动人景象。  相似文献   

2.
诗歌是极致的语言艺术,诗美的元素首先由语言(汉字)来加以实现。喻子涵的散文诗以意象和语言的奇异、鲜活而独具特色,他独特的语言观,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向我们呈现了语言、存在与审美统一起来的动人景象。  相似文献   

3.
散文诗集《汉字意象》以汉字的字形、结构、历史演变等为出发点进行抒情叙事,以生动、细致的诗性语言表现诗人喻子涵对现实社会的关注,对现代人的生存现状、人性的异变等诸多方面的思考与批判。  相似文献   

4.
《雪》是鲁迅《野草》中一篇情景交融的散文诗。文章认为《雪》展示了鲁迅在"彷徨"时期透过苦闷引发的关于生命价值的思考。而且在创作构思和情感节奏两方面,充分地表现了鲁迅讴歌生命强力的非凡诗情。鲁迅的《雪》,证明用汉字可以创作出色的散文诗。  相似文献   

5.
耿林莽的散文诗创作注重运用各种诗歌技巧,利用意象“陌生化”手段,使其散文诗意蕴朦胧,从而呈现出极富个性化的诗美特征。  相似文献   

6.
围绕着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关系,石头的言说使喻子涵散文诗彰显出和谐自然、和谐心灵的文化生态意识。发掘喻子涵散文诗中的生态观念,是后现代文化语境下人们对文学生产与社会发展进行深刻反思与重塑精神领域的内在诉求。这不仅有利于生态文学的本质回归,为新时期少数民族汉语诗歌指明了一条新出路,也促使我们用更加怀疑、开放的眼光重新审视西南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7.
废名的小说创作对中外文学有广泛而又具体的借鉴。就黄昏意象来说,它既有对中国传统文学的继承,也明显带着希腊女诗人萨福《黄昏》的影子;而从《竹林的故事》和《桥·窗》两部作品来看,则直接借鉴了波特莱尔的散文诗《窗》。  相似文献   

8.
“我们”散文诗丛对当代散文诗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其诗学理念和实践将散文诗的建设推到了更高的层次,在这套丛书中散文诗的意象化特征非常明显,对散文诗审美理想的追求具有建构的功能。而意象是散文诗诗性的最直接体现,其意象原型主要有自然生态、地域家园、现代情绪等三种,这三种意象原型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意象主题,在不同诗人的具体创作中有不同程度的表现。诗人们运用意象表现其情感体验,充分利用了意象的审美功能,意象组合的审美合力,完成了意象表现的最高境界,即意境的审美交融,对于意象建构下的美学理想的追求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对“我们”散文诗群提倡的“意义化写作”的贯彻。  相似文献   

9.
一、梁上泉散文诗的美学特征 梁上泉收入《献给母亲的石竹花》散文诗集的88首作品,与40多首未入选作品比较,“突破诗的约束”是相对成功的。未入选作品能让我们了解诗人散文诗文体意识有关散文诗形态最低标准的基本理解;通过入选作品的相互比较,诗人有关散文诗美学特点的领会与把握,亦可寻到蛛丝马迹。 (一)散文诗创作的美感特点——表现“小感触”内中诗意“裸体的美”。郭沫若说:“我相信有裸体的诗,便是不借重于音乐的韵语,而直抒情绪中观念之推移,这便是散文诗,……就譬如一张裸体画的美人,她虽然没有种种装饰的美,但自己的肉体本是美的。”从创作角度说,散文诗的“裸体”美是分两步获取的,第一步寻找美的“裸体”。没有任何功利目的影响时的自我坦露,是理论上美的“裸体”之所在,所谓没有诗的外壳的“诗的内核”。梁上泉的散文诗创作实践是选择鲁迅《野草》一样的,日常生活自由、随意散文化的情绪、感觉中,有诗意的(新鲜的、有味、厚实的)“小感触”即梁上泉所说的“零碎的生活  相似文献   

10.
《好的故事》是以抒发作者内心情感为内容的散文诗,在语言运用上,既有诗的优点,又有散文的特征。本文从大量运用富含诗意的修饰词、运用意象的营造和组合建构诗意、运用音乐美传达诗意三个角度谈论了《好的故事》的诗情美,再从语言运用方面的朴实和自由探讨《好的故事》兼具的散文式的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11.
从民间字体的意趣中我们能够清晰地感受到汉字之美并不仅仅是汉字造型本身所具有的审美价值,更重要的是一个崇尚美且重感情的民族,必然会把文字符号作为寄托精神的载体,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美的审美理想都倾注到汉字民俗意象的创作之中。在这些传统民间汉字艺术的背后,是整个中华民族寄予了美好的生活理想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于自己的作品散文诗集《心头飘过……》创作过程的再现,向读者展示创作这部散文诗集的过程中,作者用美的感受、美的文字、美的心境来书写生活.指出创作过程中作者注意了唯美主义的生活再现,却摒弃了唯美主义的艺术高于一切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庞德在翻译《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过程中准确地把握了作者的创作思想,译诗通过对诗歌中意象的创造性重塑。成功地传递出原诗的意象美。  相似文献   

14.
庞德在翻译《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过程中准确地把握了作者的创作思想,译诗通过对诗歌中意象的创造性重塑。成功地传递出原诗的意象美。  相似文献   

15.
在散文诗面临市场经济严峻挑战的今天,亚楠的散文诗集《远行》一举夺得“中国当代优秀散文诗作品集奖”,说明了散文诗艺术的顽强生命力以及创作的潜在空间,因此探讨亚楠成功的原因和意义很有必要。亚楠散文诗创作的经历实质上是一次从人生到审美的精神苦旅:对于故乡的深情眷恋;对于审美理想的执着追寻;对于历史文化的深沉怀思。拥有一双审美的眼睛和一颗审美的心,孜孜不倦地追寻审美理想,为美而忙碌并快乐着,这就是亚楠及其散文诗给予我们的宝贵启示。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人们以为鲁迅一生创作的散文诗,都已收在《野草》这个集子里了。一九八○年五月三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鲁迅在“五四”时期,以神飞作笔名写的一组散文诗《自言自语》。于是打开了《野草》集外,鲁迅无其他散文诗之谜。但是,除《野草》和《自言自语》以外,鲁迅还有没有别的散文诗,或者具有散文诗的格调和风彩的作品呢?孙玉石同志在《<野草>与中国现代散文诗》一文中,作了肯定的答复  相似文献   

17.
以往论者(包括李何林、王瑶诸先生)对《过客》的读解,都建立在鲁迅创作《过客》时的客观外在生活的浮面上,《过客》的深刻蕴涵往往被外部的生活表象所肢解。本文以考察鲁迅的心灵活动为依据,通过对作品的几个重要意象的分析,认为《过客》是一篇深蕴鲁迅独特人生思想的象征性散文诗。它以浓烈的启示性语言及意象解剖着生命、探究着生命的意义和对死亡的超越。  相似文献   

18.
正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古代许多优秀的诗词意象之美深入人心,我们可以品读意象感悟作品的情感之美,创作之精。元代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是古人伤春怀秋作品中的经典之作,曾被誉为"秋思之祖"。文中旅人忧伤的情绪情感、断肠之痛均未直接慨叹,而是自然融于意象之中,以丰富的表现手法来展现。教师可以同学生一起,通过咀嚼此篇意象之美来体悟其创作特色,更可以通过品读来启  相似文献   

19.
散文诗是一种独立的文学体式,是诗歌大家庭中的一个成员。诗人耿林莽在《为了散文诗的繁荣》一文中说:“散文诗从诗歌撷取了它的精魂,从散文借来了舒展轻松的衣衫,从绘画吸取了丰富的色彩,从音乐找到了轻柔或昂扬的和谐节奏……”散文诗是融合了各种艺术精华的独立文学体裁,其中“诗性”是核心,小巧美、蕴藉美、空灵美、意境美、理趣美和音韵美是艺术特色。这里撷取散文诗中的几篇佳作,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论述了阿位伯散文诗的优秀代表纪伯伦散文诗的音乐美和诗意美。揭示其“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的特点。指出其陌生化手法的运用所产生的语言的阻拒性及其张力 ,形成了语言的模糊性和暗示性 ,使其比喻上升为美妙的意象和批涉深刻、意蕴丰富的象征 ,构成了特殊的诗意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