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反讽是刘震云官场系列小说叙事的显著特征。刘震云官场系列小说的反讽叙事主要体现在言语反讽、情境反讽以及性格反讽三个方面,同时又蕴含着独特的审美意蕴:刘震云表面采取冷静客观的叙事态度,实质暗含了深刻的批判与反思,并对其笔下的"小人物""官人"形象给予了深切的关注和同情,而这与他平民的创作视角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2.
杨志军的系列小说《藏獒》受藏传佛教的影响,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为了展现藏文化重要代表藏獒丰富深刻的精神世界,小说采用了拟人叙事.受武侠小说与神秘文化的影响,魔幻叙事和传奇叙事也成为小说重要的叙述方式.  相似文献   

3.
鲁迅的小说创作再现了中国乡土社会的风貌人情以及乡土百姓的生存状态。从小说文本入手.探寻鲁迅小说世界里乡土社会中的权威——封建迷信、官和长老,着重分析此三类权威在小说里的表现及其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论沈从文的“爱情·生命”系列小说安刚强爱情──这“人性中的至真至纯”,在中国现代作家的笔下,其实很少得到本体意义上的表现;在更多的情况下,它要么是作为反对封建主义、争取婚姻自主的“自由之声”(如“五四”婚恋小说),要么是作为“战地浪漫曲”(如“革命+...  相似文献   

5.
狄青和狄家将的故事从两宋发端,历经元、明、清,被改编成戏曲、小说等,在民间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清代,狄青故事进入创作繁荣期,出现了四部以狄青和狄家故事为题材的章回小说。这四部小说融合历史史实、民间传说、话本以及讲唱文学中的叙事因素,在此基础上对狄青故事进行了再创作,作者大量采用了民间叙事的手法、方式,使这四部小说都带有程式化的叙述模式、类型化的人物塑造以及传奇性的情节描写,具有浓厚的民间文学叙事色彩。  相似文献   

6.
《三侠五义》系列小说在叙事方法上,既上承"说话"而来,保留了话本的诸多叙事特点,体现出文化精神上的"民主化"倾向;又在叙事观念与文体类型上有所创新,既融会众长,又不失其独立的品格。其次,在叙事结构上,该系列小说已由"集锦式"的缀段结构,演变为围绕一个中心故事而展开的"珠花式"结构。  相似文献   

7.
路遥从小深受陕北乡土文化的熏陶,加之他个人曲折艰辛的生活经历,使其对养育他的黄土地有着敏锐、独特而又透彻的理解与感悟.因此路遥在创作中,总是将丰富多彩的陕北乡土文化渗透其中,使作品散发着浓郁的黄土气息.路遥以其娴熟的乡土叙事,为我们重现了陕北的风土人情、自然风貌和农民式的乡土观念,展现了陕北文化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8.
林小叶 《语文知识》2013,(2):100-101
乡土小说自其产生以来,一直交织着作者的乡情与理性。在题材选择、民俗风情的描写等方面,"五四"乡土小说和京派乡土小说有很多相同之处。然而基于不同的文学观,作家即使处理相同的故乡题材,他们的作品中对故乡的抒写也有较大的差异。启蒙的文学与文学的启蒙两种不同的文学追求,决定了"五四"乡土小说与京派作家不同的文学视角,不同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9.
通过梳理列国志系列小说“有诗为证”的引入位置、诗词类型与功能,考察其在宋元讲史话本基础上呈现的变化发展关系.列国志系列小说引入论赞类诗词的撰述方式主要表现为喜欢引用或者假托名人诗词并形成相对固定的引入程式与结构.最后从来源材料的文本类型与作者的材料加工敷演方面探讨列国志系列小说引入诗词的演变脉络及规律.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现代文学中,乡土叙事是其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中国现代名家对于乡土看法的直接表达,是基于他们的审美立场而对乡土进行的诠释。例如,基于启蒙视角下的凋敝乡土、基于审美视角下的田园乡土和基于革命视角下的苦难乡土等,这些都是我国现代名家基于不同的视角下而对我国乡土的展现。本文着重从这三方面对乡土叙事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1.
中国有着悠久的农业文明,也建立了丰厚的乡土文明,产生了系列的建立在乡土基础上历法、人伦关系甚至精英文化。正因为如此,费孝通把传统中国叫做乡土中国。进入到二十世纪,  相似文献   

12.
五四文学革命不仅是一场以个性精神反叛传统观念的思想革命,同时也是一场深刻的审美与艺术革命。在这场艺术革命中,五四乡土小说家有着突出的表现,尤其是其死亡叙事以悲剧表现死亡,完成了对传统死亡表现艺术的颠覆。这种悲剧风格的表现方式不仅丰富了死亡的表现形式,提供了审视死亡的另一视角,而且也在一定意义上促使中国人改变回避死亡的民族心态,以积极的态度思考死亡,从直面死亡的勇气中使生命意志得到升华。  相似文献   

13.
死亡一直以它的神秘性和不可把握性吸引着人们对它的探讨和表现。不同于传统的"未知生焉知死"的回避心态,五四乡土小说家积极地正视死亡。其死亡叙事就展现了乡土社会中"以巫代医"思想的愚昧、"吃人"风俗的残酷、宗法礼教观念的顽固,以及乡土社会平静的生死,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作家冷峻的批判性和深刻的思想启蒙精神。通过论述,论文意在揭示五四乡土小说死亡叙事的思想价值,从而找到更深入更本质的理解五四乡土小说的某种视角。  相似文献   

14.
“瑶沟人系列小说”是青年作家阎连科的代表作、作品逼真地再现了特定历史条件下瑶沟人艰难的生存景观和命运变迁,深入地揭示了恶劣的自然、人文环境所导致的人性的异化和人格的分裂,笔者认为,该系列小说的问世,既标志着作家艺术个性的初步形成,同时作为一种创作原型,它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着作家走向深层的审美超越。  相似文献   

15.
“技击余闻”系列小说是以林纾《技击余闻》为起始,主要集中于民国初年刊载或出版的一系列文言笔记体小说.它们着重表现技击功夫,将一系列武功搬进了小说;同时也对习武之人如何处理个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有价值的思考.“技击余闻”系列小说作为一种先导,为1920年代现代武侠小说的成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作为南朝久负盛名的文人,鲍照的赋作深刻地反映出当时社会时局动荡、纷乱频繁的现实,流露出对士族寒门阶级悬殊、堪比云泥,百姓朝不保夕、命若朝霜的痛惜与忧虑。本文通过研究鲍照的《芜城赋》的抒情化叙事,揭示其反讽含义,以兴亡对比,体会其"己溺己饥"的情怀。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以来.沂蒙作家刘玉堂的“钓鱼台”系列小说以其独特的叙述视角和语言风格引起了评论界的广泛关注,但是其人物形象的研究却鲜有涉及。根据人物身份及性格特点,可以将“钓鱼台”系列小说中的人物归纳为以下四种:一是乡土文化的代表者;二是乡土文化的叛逆者与清醒的审视者;三是以“公家人”身份存在的外来者系列;四是农民企业家系列。通过对“钓鱼台”系列小说人物形象的梳理,可以探知沂蒙乡土中丰富多彩的生命形态,并以期解读沂蒙的地域文化。  相似文献   

18.
“五四运动”前后发韧的新诗革命,几乎是从一开始就关注着苦难的中国社会,关注着苦难的芸芸众生,尤其是关注着苦难的中国农村和农民。20年代的徐玉诺以浓厚的感伤味对乡土进行素描,高唱“自己的挽歌”,这种伤感的风格影响了后来艾青的作品。何植三以冷静观照的态度和客观情调的追求表现着“浙东田村的空气”,  相似文献   

19.
20.
论教育“叙事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人总是在听故事中长大,人长大后又给自己的小孩讲故事;就人类整体而言,“叙事”是人类早期的话语形式,“叙事”尤其是诗歌叙事、寓言叙事成为理解世界和谈论世界的优先采用的方式。人类历史上广泛使用的神话、史诗、民间故事、叙事诗、占卜与科学事件等等莫不以“叙事”为基本的形式。“叙事”是人类基本的生存方式和表达方式。 由于近代自然科学研究开始追求“抽象”和“概括”,这导致了近代学术研究包括教育研究对传统“叙事”方式的集体遗忘和集体轻慢,“叙事”只被保留在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