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7,(2):19-20
耶律楚材是一位汉化很深的契丹族诗人,他生活在一个多民族碰撞融合的特殊历史时期,其特殊的家世和经历使他具有混融交织的多元文化身份,在诗歌创作上,耶律楚材主张"反对浮华,崇尚古雅","追求壮阔,崇尚刚健",其诗学观亦具有胡汉并重、多元融合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耶律楚材是蒙元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关于耶律楚材研究,国内已出版的传记不下10部,发表的论文60余篇,这些成果从不同角度对耶律楚材进行研究和探讨,包括他在蒙元初期的历史作用以及他的政治思想、经济思想、法律思想、宗教思想和文学倾向、诗歌创作乃至心态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儒家与道家"入世"和"出世"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古代文人的人生道路的选择,两难的选择固然令文人无奈与悲衰,但在艰难的抉择中,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他们的超凡的智慧。  相似文献   

4.
耶律楚材是元代重要的思想家、政治家,他主张儒释道三教合一,认为儒释道三家各有所能。具有深厚儒学素养的耶律楚材对由儒学发展而来的理学却持否定态度,这主要是由金元之际儒学发展的大背景及耶律楚材自身的学术志趣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5.
儒家与道家"入世"和"出世"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古代文人的人生道路的选择,两难的选择固然令文人无奈与悲衰,但在艰难的抉择中,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他们的超凡的智慧.  相似文献   

6.
耶律楚材的西域纪行诗既有汉族文人的特色,又有着独特的民族与文化内蕴。一方面,耶律楚材继承了汉文化,体现出他对“宋型文化”的接受与“汉代情节”的书写 另一方面,耶律楚材建构了诗性审美情思,他将丝路意象与异域田园风光完美地融合,并且以“吏隐”的文化身份在异域“诗意的栖居”。而他提出“华夷一混”的先进民族观不仅超越了民族界线,更增进了各民族之间的情感,无疑具有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7.
公元一二一九年,成吉思汗的金戈铁马,越过蒙古戈壁,向西域进军。耶律楚材随同出征,写下了许多诗篇,具有独特风韵,被人誉为‘雄篇秀句散落人间,为一代词臣倡。’ 耶律楚材是契丹族,辽朝东丹王耶律倍八世孙,金朝礼部尚书耶律履的儿子。他一一九○年生于燕京,两岁丧父,三岁就由母亲杨氏进行启蒙教育,十三岁学诗书,十七岁应诏制策,所对独优,遂辟为椽,二十五岁参万松和尚为师,三年后精通佛教教义。一二一五年,金朝中都(燕京)被蒙古军占领,耶律楚材成为俘虏。二十九岁时他应征入见成吉思汗,太祖很器重他的文才和品行,令处之左右,第二年扈从西征。  相似文献   

8.
被称为"写苦难的高手"的阎连科早年人生道路充满坎坷,而他描摹农村人的苦难以及与之进行的命运抗挣,和他的这种特殊的人生经历不无关系,本文主要探讨他个人生活经历对他小说书写苦难的推动.  相似文献   

9.
对于我的人生道路,父亲认为就是努力读书,考上一所好大学,找一个好工作。他固执地认为唯有"读好书"才是出路。因而,我对父亲形成了条件反射,只要一听到他的脚步,立即会将刚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元朝所重用的契丹汉学才俊耶律楚材在西域十年的汉诗创作活动,进行了不同于此前中国文学史的重新评价。运用文化语言学的观点,重新评价了耶律楚材在西域的汉诗创作的文化意义,指出他的汉诗创作,除了文学的价值之外,在中华各族之间传播汉文化、扩大广义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影响,把西域同祖国内地从文化的角度紧密联系于一起,产生了重要的社会意义和文化意义,给予了他比单纯文学贡献价值更大的肯定。  相似文献   

11.
欲研究元朝大一统的历史,须从蒙古入定中原开始;欲研究少数民族蒙古族的文明开化的历史,须读懂耶律楚材;而要看清耶律楚材的人品,又须从成吉思汗时代开始。俊杰识时务,甘为异族臣。耶律楚材,是辽朝耶律阿保机的九世孙。父亲耶律履,因学问品行出众,奉事金世宗,特别受到亲近和信任,官至尚书右丞。耶律楚材久居中都(今北京),三岁时父亲去世。在母亲的扶持下,楚材博览群书,兼通天文、地理、律  相似文献   

12.
文化和文化间往往有交融,问题只是,这种交融是以哪种形式进行。按现在的说法,耶律楚材绝对是个复合型人才。他复姓耶律,是辽  相似文献   

13.
一个"差生"辍学也许算不上什么新鲜的故事,但是,他那句绝望的呐喊--"你就把我当道错题叉叉了吧!"--多么让人揪心和惊惧!一个在"教育"面前丧失了自我价值感的孩子,他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还能找回自己的价值么?  相似文献   

14.
现代新儒家的主要开创者之一熊十力,无论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还是在思想路向的确定上都深受王船山其人其学的影响.船山思想既引导他参加革命,又促使他从革命转向“革心”,决志学术;而在学术上,则促使他最终由佛归儒,并以继承“船山之志”、发挥船山精神为终身职志.梳理王船山对熊十力的影响,不仅有助于更准确地把握熊氏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亦可显示船山学术在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苏轼这个人,虽然也是胸怀报国之志,也是深受打击,但人与人是有差异的,他和李白、杜甫就不同。他虽然受到儒家伦理的影响,但他又是很"活泼""顽皮"的,儒家经典对他来说也并不是清规戒律,而是获得快乐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16.
东亚儒家传统人文精神的奠基者是孔子,其核心价值在于:相信"人之可完美性"。儒家所谓的"人之可完美性"是指"身心一如"、"自他圆融"、"天人合一",人具有强烈的"历史意识"与时间感。东亚儒家人文精神的第一个面向是:"身"与"心"的融合。东亚儒者多主张人的"身"与"心"互相渗透,使"身""心"成为一体。东亚儒家人文精神的第二个面向是:相信人的"自我"与"他者"可以恒处于一种圆融状态。东亚儒家人文精神的第三个面向是:相信人若能了解自然秩序即能了解人本身的内在理路,因为他们相信"自然秩序"与"人文秩序"是和谐而非对抗的关系。自然与人文之间可以透过人的道德自觉而搭起会通的桥梁。儒家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体的,人与自然都具有共同的本质——"仁"。儒家的宗教性是在日常生活的礼教性中展现的。东亚儒家人文精神的第四个面向是:具有深厚的时间感与强烈的历史意识,这种历史意识表现在"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相融合,认为"事实"是应该放在"价值"中来思考。东亚儒家人文精神有几个特色。第一,儒家强调的是"连续"而非"断裂",是"融合"而非"紧张",是人与人的"融合";人与自然的"融合"。第二,儒家追求生命的动态平衡。因为所追求的是一种"连续"与"融合",所以是追求生命的动态平衡。第三,儒家浸润在历史文化意识之中的"人",能将"生理的身体"转化为"文化的身体",完成"身"与"心"的统一;并以"文化认同"作为基础,化解并转化"自我"与"他者"的紧张关系,建构一个"信任的社会"。第四,在这个儒家人文传统里,历史意识特别发达。东亚儒家的人文传统启示我们:21世纪人文教育的学习方法,要从"事实"与"价值"的两分迈向融合。东亚儒家的人文精神是要点亮我们的"心灯",使我们的身与心、"自"与"他"、"自然"与"人文"均达到和谐的境界,并浸润在时间感与历史感之中。因此,我们就不会将气温升降误以为是气候的本质,不会将波浪澎湃误以为是海水的本质。  相似文献   

17.
作为"儒家学派鼻祖"的孔子,可谓是稳坐中国两千多年来思想文化领域的"头把交椅"。即使朝代更替、历史更新,孔子依然是大多时期的思想标杆。他不仅被奉为"圣人""至圣""万世师表"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他的弟子为其撰写的《论语》更是成为"儒家经典",千古流传。  相似文献   

18.
耶律楚材作品多有散佚。笔者近日在明嘉靖六年所修的《辉县志》中发现耶律楚材所作的名为《梅溪十咏》的九首诗.考察耶律之行迹、诗歌创作特点以及相关资料,可知耶律楚材确实曾在河南辉县的梅溪寓居,《梅溪十咏》则为纪念那段生活的作品。  相似文献   

19.
陶渊明好读书。读书是一种悟道的方式,是一种生命的体验,是在汉魏之际文化背景,儒家“立象尽意”,道家“得意忘言”的思辨,“不求甚解”的精义是玄学家的“宗本息末”的思辨方式,这与他的思想变化,人生道路转折密切相关,他把读书与自然道化联在一起,表现为人生的最充分的自觉和成熟,把汉末以来人的觉悟提高到超出时代人的高度,表现了一种深沉的人生态度和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20.
答:耶律楚材(1190—1243年)字晋卿,契丹人,是辽朝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的九世孙。其父耶律履曾在女真贵族建立的金朝作尚书右丞相,由于长期受汉文化的影响,通晓“六经百家之书”。耶律楚材生长在这样一个充分汉化的封建士大夫之家,因而也深通经史,善属诗文,旁通天文历法。并有经帮治世的雄心壮志。1215年,蒙古军攻占了金的中都(今北京)。1218年,他奉成古思汗的征召,开始了他为蒙古统治者服务的政治生涯。他是我国金、元之际少数民族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史学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