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永湘 《文教资料》2012,(12):107-108
在一个多世纪的美国电影史上,好莱坞电影在塑造作为"他者"的中国形象上有一套"定型化"的描述。本文以2011年好莱坞两部大片为例,选取其中比较突出的中国元素,分析其在影片中传达的中国形象,解读其潜在话语。  相似文献   

2.
在好莱坞电影历程中,中国形象和中国反派角色突出体现了美国主流文化对东方的想象。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八十至九十年代的美国人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深入地探索这个古老而又神秘的国度。好莱坞最初所塑造的中国形象已无法满足西方大众对东方世界的渴望,由此,中国形象在好莱坞电影工厂中开启了一扇新的大门。  相似文献   

3.
新世纪好莱坞电影中继续塑造着正面和反面两种极端的中国人形象.这两种形象,既承担着美国对“未知”中国的猎奇式想象,也负载着美国对“已知”中国的焦虑与担忧.这一双重想象的背后,是美国对自我完美性的想象性确认与捍卫.  相似文献   

4.
胡牧 《毕节学院学报》2011,29(1):105-109
中国电影对好莱坞电影的接受大致经历了早期的趋同,"文革"后新时期从疏离到借鉴,再到新世纪以来的求异趋同三个历史阶段。在批判性视野下观照好莱坞影业有利于扬弃好莱坞电影,作为电影工业的好莱坞给中国电影的发展提供了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界定“国家形象”概念与梳理国外对中国国家形象的种种误读的基础上,提出当今世界各国电影与好莱坞电影之争,很大程度上在于世界各国电影中的国家形象与好莱坞电影中的美国国家形象之争;塑造国家形象,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我国今后包括影视艺术在内的一切文学艺术不可回避的、首要的、长期的使命。  相似文献   

6.
刘素 《文教资料》2013,(30):22-24
20世纪初期的好莱坞电影对新感觉派的创作产生了诸多影响,本文以其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为例,分析新感觉派在塑造女性形象时借助的电影化想象,以及这些女性的风格模式和产生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7.
伴随全球信息媒介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和电影技术的创新,好莱坞电影以其强大的技术实力继续占据着全球电影的霸主地位。在意识形态、文化和电影产业变化的影响下,好莱坞电影在“他者”形象的塑造上呈现出一种“渐变”的发展方式。因此本文将梳理好莱坞电影中具有代表性的“华人形象”,以时间为跨度,分析好莱坞电影演变过程中所呈现出的不同的“华人形象”。希望得到一个相对完整的好莱坞电影变迁过程。  相似文献   

8.
好莱坞电影是美国和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媒介,对于美国塑造自身形象,宣传自己的价值标准,甚至达到文化渗透的目的功不可没。电影作为一种渗透力极强的现代产物,改变着人们所谓现代化的生活观念和方式。本文主要对好莱坞电影中重点宣传的美国"救世主"形象、个人英雄主义形象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9.
赵婧薇 《文教资料》2014,(30):181-183
好莱坞作为世界第一大电影生产基地,是全球电影制作生产的风向标。其电影制作模式与选择倾向对我国电影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新世纪以来好莱坞更是将目光投向中国,借用中国元素,抢占市场份额,成为我们最强劲的敌手。在这种形势下,参考好莱坞的成功案例对于提升我国电影的世界竞争力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是每一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也是文化传媒影视业的新使命。在电影等文化艺术创造的过程中,要塑造国家形象,发扬国家文化传统、文化资源。本文针对电影艺术中,弘扬爱国主义、民族自豪感、民族精神,将中国文化、历史的价值核心呈现的观众的面前,塑造国家形象的相关的内容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1.
顾瑜 《文教资料》2012,(32):179-181
公路电影在世界电影舞台上发展已经比较成熟,相较而言,中国公路电影到21世纪初期才逐渐起步,在短短十年的时间内有了一定的发展。纵观整体环境,中国公路电影的产生和发展有着特定的原因。就国际环境来讲,改革开放以来的类型电影对中国类型电影有积累性的影响,在思想上和形式上国际电影形态对中国电影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中国国内的社会形态是中国公路电影在21世纪初才产生发展的最为主要的因素,物质基础、社会结构和人文环境这几个方面都值得研究。再将目光投射到公路电影的导演们身上,他们有着某些共同的特性,有一些导演本身归属新生代或者受新生代的影响,关注内心世界,聚焦小情感。  相似文献   

12.
新世纪以来的全球化语境中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开始逐渐崛起。导演身份的本土化、多元化代替了过去的单一化,转变了传统叙事模式,强化了人文关怀价值。在塑造良好“新疆形象”及中华民族身份的整体建构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若干典型性代表性电影中教师银幕形象的梳理和比较,发现银幕中的教师形象经历了新中国成立至"文革"前夕的思想传播者、"文革"至改革开放前夕的命运抗争者、改革开放至20世纪末的教育事业奉献者和21世纪以来多方利益协调者等四种典型形象的流变。教师形象的银幕流变究其实质是特定时代社会发展与教师需求、教师群体特质及个体主观能动性交互作用的结果,是教师形象在银幕上留下的时代印记。长期以来,教师被赋予多种形象,他们的形象与民族命运和社会发展相连,与各种利益交织,展望未来,教师形象应更加突出育人的使命,更加突出学生灵魂塑造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14.
体育电影因其题材的独特性,具有直接、易懂、更适合青少年群体观看的特点,体育电影中人物形象塑造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更为直接的影响。文章从中国体育电影发展现状、体育人物塑造的年代特征及表现手段、体育人物外在形象塑造对青少年行为动机的影响、体育人物内在形象塑造对青少年认知与需求的影响等方面进行阐述,来论证中国体育电影中体育人物塑造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5.
贾斌武 《文教资料》2012,(27):31-34
在都市空间的塑造上,新世纪的台湾电影既继承了新电影对都市的批判视角,又展现出新的面向。在批判鬼魅化的都市空间放逐人性的同时,成长于都市的新一代电影人也热衷于都市文化意识的建构。在呈现乡村以及处在城乡之间的小镇空间形象时,新世纪的台湾电影一方面通过对全球化的改写从而规避了空间同质化的威胁;另一方面则试图通过特有地域风貌的展示来确认在地身份,以塑造出全新的台湾形象。  相似文献   

16.
论文以中国西部电影中的女性形象为研究对象,将西部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塑造置放于中国电影发展史的链条上,置放于中国西部电影思潮这样的背景上进行考察,透过对中国西部电影中女性形象塑造的分析,试图揭示出电影创作者们对女性形象的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17.
进入21世纪,不管是好莱坞或美军,都在不停地寻找"新的敌人",为了各自的目标,美军和好莱坞的百年合作似乎进入了全新时代。好莱坞电影业成为反恐宣传利器,并为美军塑造了崭新而良好的外部形象,合作的内涵也在不断地得到拓展。在表现现实战争的好莱坞影片中",美军永远站在保卫世界的最前线"。美军士兵总是以正面形象出现,不仅作战英勇而且十分注重保护平民,而在一些科幻题材的影片中,美军则向外界展示其强大的战争潜力,警告对手不要轻举妄动。两种影片展示犹如两条不同的战线,成为美军公关宣传战的得力工具。  相似文献   

18.
刘芳 《高中生》2011,(13):45
利用电影塑造英雄,表达国家利益和民众主张,这是1949年以来中国电影一直承担的一项使命和任务。从1978年以来,中国电影先后参与了"揭批‘四人帮’""改革开放""反腐倡廉"等,并在其中塑造了诸多英雄。到20世纪90年代,平民化的英雄,或者说英雄的平民化成为潮流。这类影片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焦裕禄》《孔繁森》。这类影片没有阶级斗争、没有具体的反面人物、没有尖  相似文献   

19.
论高觉新悲剧性格的形成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卓越的艺术家在塑造人物形象时都十分注意塑造人物的典型性格,特别是对人物个性特征的刻画。巴金《家》的高觉新是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丰满而又独具一格的艺术典型,多年来这一形象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和议论,进入21世纪,分析高觉新悲剧性格的特征和形成原因有着更加广阔的社会意义,本文分析了高觉新悲剧性格的特征,并从传统文化背景和心理学的角度对形成其“二重人格”的典型性格做了深层次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明了高觉新这一典型人物形象对新世纪中国年轻人所产生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中国电影历史的实时记录者与电影文化的有力传播者,我国的电影类期刊在世纪之交与我国电影产业一样经历了好莱坞等外国电影业的冲击。本文对我国电影类杂志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发展趋势进行仔细解读,以期为我国电影杂志发展史的研究补上不可或缺的一环,并进一步明确我国电影期刊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