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欢喜冤家》是明末产生的一部婚恋题材的白话短篇小说集。该书问世后,研究文章寥寥无几。上世纪80年代末,我国内地出版了该书的排印本,此后有研究者陆续撰写了一批研究文章。大家在作者考证和思想主题研究上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对该书的艺术形式研究明显欠缺,希望在以后的研究过程中能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2.
3.
试论《欢喜冤家》的恋情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欢喜冤家》是晚明出现的一部话本小说集,以叙述男女间不正常的婚恋故事为主,反映了否定男权中心主义的恋情观.从古代小说发展史的角度看,《欢喜冤家》体现了小说创作中“人性“的回归,具有恋情小说中的情欲类向情爱类转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关于《京本通俗小说》的真伪问题,是学术界长期争论的一个老问题。苏兴同志在《再谈〈京本通俗小说〉的问题》(《社会科学战线》1983年第四期,以下凡引此文,均不再另注)一文中,虽承认《京本通俗小说》的五篇话本小说,的确是宋人作  相似文献   

5.
《京本通俗小说》,是现存较早的宋话本小说汇集,原本几卷,由何人、何时、何地编辑汇刊,都无从查考。据缪荃孙先生在《跋》文中称:一九一五年,他“避难沪上,索居无俚”,于“亲串妆奁中”发现了这个“破烂磨灭”的残本,除“《定州三怪》一回,  相似文献   

6.
民风民俗是传统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经千百年保存至今,既有积极健康的因素,也难免存在一些属于封建迷信、愚昧落后的陋俗。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了解家乡的民风、民俗,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自觉抵制不良胍气和各种迷信活动”。  相似文献   

7.
成书于明崇祯十三年的《欢喜冤家》是一部文人自创程度较高的话本小说集子,不过,西湖渔隐在“演说”之时,仍然辑采了不少前人的作品,诸如《杜骗新书》、《廉明公案》、《僧尼孽海》等等,本文认为:中篇文言小说《寻芳雅集》、《钟情丽集》也是被辑采的作品中比较重要的两部。  相似文献   

8.
<黑暗传>是流传在鄂西南、鄂西北一带,叙说中国神话、历史的一部民间长诗,曾被学者称为"汉民族神话史诗",受到广泛关注.近来,神农架林区的胡崇峻经10多年辛勤劳作,已完成长诗的整理本.本文作者在追踪研究中,通过--长诗和明代有关通俗小说的比较,对其构成也有了新的发现.  相似文献   

9.
我在《〈京本通俗小说〉探考》(《山西师院学报》一九八二年第一期)一文中,已经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证明了一九一五年缪刻《京本通俗小说》所汇集的七个短篇话本,都是南宋时期创作的,是现存宋人话本小说的代表作品。现在,我们就可以进一步从艺术风格上再探考一下,说明这七个短篇话本,也的确是宋代话本小说的作风和气魄,体现了当时新兴市民阶层的美学观点,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有着重大的革新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传统节日七夕节中男女两性扮演着不同的文化角色,是不同民俗活动的承担者。文章试图从中国古代和现代社会男女两性在七夕节中扮演的角色入手,分析不同形态社会对两性性别建构的不同,并从性别角度分别阐释七夕民俗的变迁原因。对七夕节日主题的演变作简要分析,对七夕传统文化主题的重塑之路做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对20世纪50年代的通俗小说《烈火金刚》进行再解读,分析其意识形态遮蔽下的通俗性、传奇性特点。小说中武侠小说的主题模式、传奇小说的结构和情节、演义小说的人物分配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  相似文献   

12.
《老人与海》是一部在世界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作品,故事蕴含着作家对自然、对人生深刻的思考,在生态视域下对其进行解读,其作品蕴含着人类对自我身份的定位以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诸多思考。  相似文献   

13.
纳博科夫的长篇小说《洛丽塔》对传统小说的写作从诸多层面进行了颠覆性的解构,可以视为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主题的空灵、模糊、不确定性;使读者相信故事的真实性的同时,又不时地对自身语言的虚构进行暴露,使之成为"元小说";反体裁、文字游戏、戏仿、反讽等叙事技巧的运用,不仅为《洛丽塔》营造出了奇幻的美感,同时表现出了强烈的后现代主义色彩。本文将透过后现代主义的视域对《洛丽塔》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李政芳 《文教资料》2011,(18):19-20
龙敏是第一代黎族作家之一,以其执着的精神创作了越来越精致细腻的黎族文学作品,为黎族文学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的《黎乡月》与他后来的长篇小说《黎山魂》相比,无论语言表达还是故事情节均显得稚嫩许多.但因其乃作者阅读的第一部由黎族人创作的小说,所以印象颇为深刻,故试从姚斯的期待视域来解读与批评。  相似文献   

15.
16.
建国后北京师范大学最早培养了民俗学、民间文学相关专业人才,虽中间有所间断,但从1979年恢复招生以来,全国高校相继设立民俗学、民间文学等相关学科,开展民俗学教学活动,培养了许多专业人才。这些人才对于中国民俗学学科的建设,起到了关键作用。在充实研究人员队伍,增强学科力量,普及民俗教育方面着力颇多。在民俗学学科3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民俗学教学活动中的师资储备、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等方面的建设也日趋完善。其中,不乏在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方面所做的积极探索和理念创新,这些都成为推动民俗学学科繁荣发展的有利因素。  相似文献   

17.
成书于明代崇祯年间的短篇小说集《欢喜冤家》,在贞节观书写方面,虽有儒家思想传统所带来的影响,更多地表现出了与其不一样的新倾向,着力描写了女子的性体验和性快乐。在此基础上,还对守节与否作了变通理解,从而带有晚明思潮的特色和自身独有的思想观念,体现了男性中心文化机制下的女性话语色彩。  相似文献   

18.
通俗小说《马语者》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观和人类生态意识的觉醒,表达了作者对人类共同家园的关注和保护自然环境的生态责任感,女主人公安妮的心路历程正是深层生态学所提倡的"自我实现"的历程。小说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重视人与万物的关系,将人与动物相互依存的和谐关系演绎得淋漓尽致,凸显出深厚的生态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9.
从《欢喜冤家》看晚明文人价值观念的变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欢喜冤家》通过对颇为敏感的两性生活的深入剖析,寄寓自我对于个体生命价值的热情关注和严肃思考,试图建立用感性生命取代理性原则的新的价值体系,因而既不同于竭力向读者灌输道德意识的劝善之作,也与“着意所写,专在性交”的色情小说大异旨趣。明中叶兴起的心学与佛教净土观念的交互影响,使晚明文人对人性的本质有了新的理解,并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在小说创作中反映出来。从《金瓶梅》到晚明的通俗小说,清晰地呈现出知识阶层价值观念变更的发展轨迹。《欢喜冤家》的问世,标志着晚明文人世俗化过程的完成  相似文献   

20.
《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补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继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阿英《晚清小说目》之后,由全国100余名学者通力合作,共收唐至清末通俗小说1200余种,较此前同类著作多有增补,收录最广,实为治中国古代小说者之必备工具书。然为时力所限,漏收之作甚多,有些前人已载之书未见,于研究者多有不便。笔者读书之余,积累一些资料,可为该书之补充,所补之书皆系亲闻目验,意在为同行研究者提供资料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