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银朋 《成才之路》2011,(2):17-I0012
语文属于人文学科,它既有工具性,又有人文性.语文教育是一个开发心智、塑造人格的复杂系统.这就需要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人文精神追求真、善、美及其统一。当今的中学生并不是生活在单一的世界中,而是生活在“理想世界”“现实世界”“虚拟世界”三个世界的夹缝中。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这三个世界对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中学生的言行举止和思想道德水平颇为社会诟病,这一切都源于中学生自身人文精神的缺失。导致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社会环境的复杂多变和语文教学的急功近利,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我们要走进中学生的精神世界,有的放矢,在语文教学中加强人文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一、对语文基本定义及人文精神的再认识“语文”是“语言系统和人文精神的有机融合体”。如果把“语文”比作浩翰的大海,那么“语言系统”好比波澜壮阔的海面,“人文精神”则好比博大精深的海底。语文不只是交际与思维的语言工具,更是人文精神的载体。语文教育就是通过立言以育人,用我们民族与全人类最美好的精神食粮来滋养一代代人,让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全的发展,为他们的人文精神积淀和终生学习能力“打底”。离开了“人文精神”,“语言系统”便成了无灵魂之空壳;离开了“语言系统”,“人文精神”便无以承载。人们通过语文活动,吸…  相似文献   

5.
“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的两大属性。“工具性”是基础 ,“人文性”是核心 ,两者相辅相成 ,不可机械割裂。当前的中学语文教育还存在一种舍本逐末的教学模式 ,即过多注重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训练 ,忽视了“人文性”教育。应将语文学习定位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上 ,重植人文精神之根。为此 ,要达成以下三点共识 :一、语文的人文性再认识。二、人文文化是提高道德感、责任感的基础。三、以文悟道 ,悟道做人  相似文献   

6.
培养小学生的人文精神,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功能。通过将人文性与语文课堂结合起来,充分的展开培养小学生人文精神相关工作,是新课改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本文首先对培养小学生人文精神的必要性进行分析,然后在分析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7.
"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的两大属性."工具性"是基础,"人文性"是核心,两者相辅相成,不可机械割裂.当前的中学语文教育还存在一种舍本逐末的教学模式,即过多注重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训练,忽视了"人文性"教育.应将语文学习定位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上,重植人文精神之根.为此,要达成以下三点共识一、语文的人文性再认识.二、人文文化是提高道德感、责任感的基础.三、以文悟道,悟道做人.  相似文献   

8.
高职语文教学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对高职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高职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基于此,分析了高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关教学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佘翠华 《广西教育》2009,(18):38-38,41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应激发阅读主体的审美心理机制;拓宽读者的思维空间;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造力;加强诵读环节;建立以人为本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阐述了高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性,其后提出了一系列培养并提高学生人文精神的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的提出,使得语文教学的传统教学理念已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需求,语文教育在呼唤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品味也将成为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本文从中学语文教育中人文精神教育现状、人文精神的内涵、语文教育中人文精神如何实现等方面作了一些阐述,  相似文献   

12.
课程理念是一种指向性的理性认识。在地理课程中坚持科学素质与人文精神的统一,就是在价值取向上,不应单独提升科学精神或人文精神,厚此薄彼,而应使二者协调发展。体现这种价值的地理课程设计,首先,要使学生掌握现代地理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方法,形成实事求是、追求真理、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其次,要注重地理学科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方面的独特优势。在进行课程设 计时,  相似文献   

13.
美术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术课程作为人文教育的主要课程,对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完善学生个性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一要发挥美术特有的魅力,让美术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体验生活的乐趣;二要注重学生情感体验,提高其审美素质;三要开阔学生的美术文化视野,增强其爱国主义情怀,树立多元文化价值观;四要进行跨学科整合学习,激活教学的生态性活力,塑造学生自由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14.
美国教育家赫斯柏说:"完整的教育应包括‘学会做事’与‘学会做人’两部分。""学会做事"就是要接受科学教育,养成科学精神;"学会做人"就是要接受人文教育,养成人文精神。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将两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找到科学素质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点和生长点,把教学过程整合为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过程。一、课堂教学设计中彰显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5.
陈淑芳 《孩子天地》2016,(4):200-201
在高职学校的教学中,语文教学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从而使得语文教学地位越来越低,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语文是非常基础的一项教学科目,但是却面临着非常严峻的考验。高职学校想要提高语文教学的地位,让语文教学充满活力,就需要改变教学方式,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因此,文章对高职语文教育中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17.
刘雪芹 《山东教育》2004,(11):17-19
西方思想分三种不同模式看待人和宇宙:超自然的,集焦点于上帝,把人看作是神创造的一部分;自然的,集焦点于自然,把人看作是自然秩序的一部分;人文主义的,集焦点于人,以人的经验作为人对自己、上帝、自然了解的出发点。人文主义的信念是:每个人在他自己的身上都是有价值的,都有其潜在能力,这些能  相似文献   

18.
赵雅娟 《甘肃教育》2011,(15):92-92
历史教学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认识到,历史教师如果能够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9.
人文精神是人文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指通过文、史、哲和艺术等人文学科知识及其他学科的人文知识的吸收而形成的价值观、道德、气节和思维方式。人文教育在近代自然科学诞生以前,无论是在中国还是西方都占据着主导地位。我国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曾经达到过辉煌,西方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人文教育思想至今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20.
人文精神的复兴已成为当今国际教育改革的大势所趋。人文教育的基本特征是强调以人的个性发展、人格完善为本的主体性教育目的,强调具有人文思想的生命教育,强调加强新道德教育等等。因此,在语文教育中,我认为对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