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娘亲     
刘策 《下一代》2012,(10):18-20
我们称呼母亲不喊妈妈,也不叫母亲,我们管我们的妈妈叫"娘亲"。这个建议是三妹提出来的。我们几个孩子一合计,都认为三妹的提议实在是太贴切了——"娘亲",比我们的亲娘还要亲哩!这个称呼一下子就把我们  相似文献   

2.
小船开了     
活动背景 孩子们在玩水的时候,把不同的纸盒放进水里玩.过了一会儿,发现纸盒上浸透水后一层一层的包装纸不断地掉下来,有的孩子说:"老师,你看,这些纸湿了,掉下来了!"这时候,有的孩子发现牛奶纸盒不容易被水浸烂,可以在水里飘很长时间,但有的纸碰到水一会儿就烂了.我想,何不因势利导,组织孩子们一起折纸船呢?  相似文献   

3.
“拼”什么     
方晓 《幼儿教育》2014,(11):1-1
有人说,这是个“拼爹”、“拼妈”的时代。 我是个70后。我小的时候,每家几乎都有好几个孩子。逢年过节,去姥姥奶奶家,40、60后的叔叔、婶婶、舅舅、阿姨家的孩子们聚在一起,哪一个孩子似乎都不会被多看一眼。大人们其实不是不把我们当回事,但确实是没有太把我们当回事。  相似文献   

4.
那天,阳光明媚,著名主持人海若来到聋哑学校看望可爱的孩子们。每次来到这群孩子中间,海若的眼睛总是湿润润的,而这些懂事的孩子总是用手势告诉她:不要哭,不要哭。或许是孩子们还不会表达心中的感受,或许是孩子们还不懂得如何去劝慰人,他们只会用小手帕拭去海若眼角的泪痕。海若常记起那台文艺演出,是几年前残疾学校办的一个节目。一群聋哑孩子的舞蹈,他们用手势重复着他们的梦想:我要说话!我要读书!“我要说话!我要读书!”被这些孩子重复了无数次的肌体语言,对普通孩子可能算不了什么,而对聋哑孩子而言可能一辈子只是梦想!就是从那时候,我…  相似文献   

5.
儿时,小男孩家里很穷。吃饭时,饭常常不够吃,母亲就把自己碗里的饭分给孩子吃。母亲说:“孩子,快吃吧,我不饿!”——母亲撒的第一个谎男孩长身体的时候,勤劳的母亲常利用周日去郊区河沟里捞些鱼来给孩子们补钙。孩子们吃鱼的时候,母亲不吃,母亲说:“孩子,快吃吧,我不爱吃鱼!”——母亲撒的第二个谎  相似文献   

6.
抱抱母亲     
<正>那天带孩子回家,母亲正坐在小院的阳光下,做小衣服。看我们进门,母亲笑着说:"马上就好了,等我一会儿。"她眯起戴着老花镜的眼睛,面带微笑穿针引线。母亲一生为我操劳,我有了孩子后,她又开始为我的孩子忙碌。她把她的爱一针一线地缝进衣服里,让我和孩子都享尽了宠爱。突然在那一刻,心生柔软。我环抱住母亲,撒娇说:"别忙了,歇歇吧!"母亲忙着推我:"这孩子,都当妈的人了,还长不大!"我不松手,说:"妈,今天是‘三八节’呢,女儿送个礼物给你吧!"母亲呵呵地  相似文献   

7.
三个孩子在树林里玩耍,玩得尽兴时不小心被树枝刮破了裤子。看着孩子裤腿上的破洞和他们惶恐不安的模样,三位母亲的态度及应对方法各不相同。第一位母亲一看孩子这副狼狈不堪的模样,气就不打一处来,她抬手就给了孩子一个响亮的耳光,并大声训斥,随后用一根绳子像系麻袋一样把破洞扎紧,整条裤腿因此显得皱巴巴的。孩子还因此受到严厉地警告:"今后再也不准到树林里去玩!"第二位母亲见此状况则不打也不骂,她默默地把那个破洞一针一线缝补好,裤子上留下了针线的痕  相似文献   

8.
一天,一个老太婆拿着一本小学生的作业本去请教巴尔扎克:"巴尔扎克先生,请你看看这个孩子的作业,他今后的前途如何?"巴尔扎克看过之后问老人:"您是这孩子的奶奶吗?"老太婆摇摇头。巴尔扎克语气肯定地说:"那就恕我直言相告吧,仅从字迹来看,他的反应非常迟钝。今后不会有多大出息。"老太婆说:"亲爱的大师,您怎么不认识自己的笔迹了?这可是你上小学时用过的作业本呀!"巴尔扎克非常尴尬:"原来您是我的老师啊!这么多年过去了,您还保留着我小时候的作业,您今天又为我上了一课,我看问题太过于轻率了。"  相似文献   

9.
一、主题的产生 一天早上,班上有小朋友带来了一些种子.老师就带着他们一起把这些种子装到小瓶子里,并贴上标签,放到自然角里.许多孩子围过来,边看边小声议论着.一个小朋友指着蚕豆说:"我知道,这是蚕豆,我还看见过蚕豆树呢!"还有一个小朋友不相信,说:"没有蚕豆树,玉米长大后才会变玉米树呢!"……围绕这一话题,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互相争论起来,跳跃的思维使他们不断产生新的灵感和创意.  相似文献   

10.
启蒙教育     
这种教育是绝不可缺的。鸟妈妈从小长到大,直到生儿育女,不知遭遇到过多少次这些危险的东西。她曾经被弹弓打中过翅膀、大腿、胸脯,挣扎着好不容易飞回来。她也曾被人类以食物相诱抓住过,关在笼子里,是趁着人类一时不备才逃走的。这一辈子,她几乎九死一生,才活到了今天。看着几个稚嫩的羽翼未丰的孩子,她真是太担心了。在他们还没有开始学会飞翔以前,她就一直不停地把所有来自人类的危险告诉这些孩子们,只希望他们能够趋吉避凶,不要再受自己曾经受过的苦了。孩子们,你们千万千万要小心啊!启蒙教育@文然  相似文献   

11.
在我们的班上,一定有过一些不爱说话的孩子。当然,绝大多数孩子不是出于生理上(发音器官有缺陷)的原因。面对这些孩子时,我们是否认为他们是问题儿童?我们是否曾忽视了他们?或者我们认定这是个很严重的问题并试图加以改变?当努力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时,我们是否感到着急和烦恼?假如是这样,让我们走近这些孩子! 性情使然——不必太过强求 在我们熟悉的人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虽不善言谈,却很有智慧。他们性格内向,不爱多说话,却爱多用眼去看、多用心去想。有些人思维缜密,还兼有做事专心、意志坚韧的品质。如果了解到孩子是这种性格,我们最  相似文献   

12.
我去班里的自然角浇花,发现吊兰的叶子上有几个锯齿状的伤痕,我想:是哪个调皮的孩子掐的呢?于是,我问孩子们":谁的小手掐过吊兰?"孩子们都摇头。我心想,这些小家伙,还不承认!  相似文献   

13.
我打量着他们:局促不安。躲闪着我的注视。怎么看.心底都难以涌上“喜爱”的感觉。窗外、走廊上.站着四排孩子,许多孩子朝我眼前这些孩子扮鬼脸,昆得兴高采烈。现出格外的得意。是呀,他们可以去上体育课.可以去发足狂奔……留下的这些.只有眼巴巴地羡慕。露出渴望之情。我心里忽地“不忍”:我放飞了一群白天鹅.留下了一群丑小鸭!从来没人这样做过。我这样做了!是不是合适?会不会太“残忍”?  相似文献   

14.
91renqiuyuan19@hotmail.com问:我的儿子3岁,自从看了爸爸手机里一个画面暴力的游戏后一直很迷恋,看见里面的人物被打得流血就哈哈大笑,还说"一刀就把他打流血了"之类的话。请问,这会不会导致孩子的暴力倾向?答:家长所描述的这种游戏我认为不太适合孩子。因为孩子的认知发展还不能让他分清  相似文献   

15.
佚名 《师道》2006,(3):5-5
儿时,小男孩家很穷,吃饭时,饭常常不够吃,母亲把自己碗里的饭分给孩子吃。母亲说,孩子们,快吃吧,我不饿!——母亲撒的第一个谎。男孩长身体的时候,勤劳的母亲常用周日休息时间去县郊农村河沟里捞些鱼给孩子们补钙。鱼很好吃,鱼汤也很鲜。孩子们吃鱼的时候,母亲就在一旁啃鱼骨头,用舌头舔鱼骨头上的肉渍。男孩心疼,就把自己碗里的鱼夹到母亲碗里,请母亲吃鱼!母亲不吃,母亲又用筷子把鱼夹回男孩的碗里。母亲说,孩子,快吃吧,我不爱吃鱼!——母亲撒的第二个谎。上初中了,为了凑够男孩兄弟姐妹们的学费,当缝纫工的母亲就去居委会领些火柴盒拿回家…  相似文献   

16.
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教学中,针对低年级儿童存在着不敢说、不会说、说不好的现象,我想方设法指导他们进行说话训练。一、"让我们听听你美妙的声音"刚入学的孩子千姿百态,有的天真烂漫,想说就说;有的腼腆胆怯,欲说还羞;有的沉默是金,一言不发。怎样才能让这些可爱的孩子们破除心理上的藩篱,畅所欲言呢?1."太精彩了,比老师讲得  相似文献   

17.
大家好!我是凯特·史密斯,在美国伊利诺伊州的一所小学教授写作课。我的一位四年级学生已经是你们的好朋友了,她叫米丫。我喜欢跟孩子们相处,作为老师,我希望在写作方面能够对孩子们有所帮助;作为朋友,我简直太佩服这些孩子的想象力啦!写作是一件自由而令人愉快的事情,每次写作课后,我都会将自己的教学心得记下来。我希望孩子们通过练习,能把故事写得更精彩!  相似文献   

18.
我教孩子们写作文和自己写文章一样,不拘一格。我教他们"写人"的时候,首先找来一大堆人物漫画,孩子们看了,乐不可支。他们说:"这些漫画太好玩了!你瞧,马季的脸像一个倒着的三角杯,冯巩像一条摇摇欲坠的竹节虫,潘长江龇牙咧嘴,把一根卷尺拼命往上拉,  相似文献   

19.
一、儿时,小男孩家很穷。吃饭时,饭常常不够吃,母亲就把自己碗里的饭分给孩子吃。母亲说:“孩子,快吃吧,我不饿!”——母亲撒的第一个谎。二、男孩长身体的时候,勤劳的母亲常用周日去郊区农村河沟里捞些鱼来给孩子们补钙。孩子们吃鱼的时候,母亲不吃,母亲说:“孩子,快吃吧,我不爱吃鱼!”——母亲撒的第二个谎。三、上初中了,为了缴够男孩和哥姐的学费,当缝纫工的母亲就去居委会领些火柴盒回来,晚上糊了挣点零钱补贴家用。男孩半夜醒来说,妈,睡吧,明早您还要上班呢。母亲笑笑,说:“孩子,快睡吧,我不困!”——母亲撒的第三个谎。四、高考那年,…  相似文献   

20.
《小学生》2007,(5)
儿时,小男孩家很穷。吃饭时,饭常常不够吃,母亲就把自己碗里的饭分给孩子吃。母亲说,孩子,快吃吧,我不饿!——母亲撒的第一个谎。孩子长身体的时候,勤劳的母亲常用周日休息时间去县郊农村河沟里捞些鱼来给孩子们补钙。鱼很好吃,鱼汤也很鲜。孩子们吃鱼的时候,母亲就在一旁啃鱼骨头,用舌头舔鱼骨头上的肉渍。男孩心疼,就把自己碗里的鱼夹到母亲碗里,请母亲吃鱼。母亲不吃,母亲又用筷子把鱼夹回男孩的碗里。母亲说,孩子,快吃吧,我不爱吃鱼!——母亲撒的第二个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