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接受美学理论对布莱希特的剧作《高加索灰阑记》中的人物形象阿兹达克的“陌生化”及其接受效果进行了分析,认为与作者同时期剧作中的伽利略、潘第拉、沈德等形象相比,阿兹达克除在阻止观众的感情共鸣上与上述人物具有大体相当的作用外,在“陌生化”以及引起观众的惊异、惊讶程度方面,在激发观众的能动性和认识能力方面,在经由观众的接受所可能产生的社会效果方面均更为充分地体现了布莱希特在其戏剧创作和实践中所遵循的陌生化原则。  相似文献   

2.
在宋初的诗坛上,潘阆诗名早著.然而历来的文学史与诗歌史多衍刘克庄、方回之论,将其类归为晚唐体诗人,这种类归有粗略之嫌.诗歌在潘阆是生命存在的方式,他的诗在宋诗演进史上具有独特的意义.首先,潘阆是一个自我意识颇为强烈的诗人,他的诗写出了自己的心态历程,描绘了栩栩如生的自我形象.其次,潘阆为诗推崇贾岛苦吟的创作态度,具体表现为"搜疑沧海竭"与"诗须字字清".第三,潘阆为诗追求"诗无入俗章"的新变,主要表现为创作方法上的以议论为诗,他的诗歌因此寓含了丰富的理趣特征.  相似文献   

3.
布莱希特提出了文学艺术特别是戏剧艺术的“间离化”效果.爱尔兰剧作家塞缪尔·贝克特的荒诞派戏剧《等待戈多》是对这一理论的实践.该剧没有人们通常所理解的故事情节和戏剧冲突,它将观众与戏剧的距离拉远,造成了陌生化的效果;与此同时却又让观众对剧本反映的现实问题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此剧可谓是戏剧史上一次真正的革新.  相似文献   

4.
论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的"陌生化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莱希特以其独树一帜的"史诗剧”给20世纪的世界剧坛以巨大的影响.本文包括三个部分(1)"陌生化效果”的本质--对西方传统戏剧"共鸣”的消减.(2)我们的误读--"陌生化效果”即形式主义.(3)"陌生化效果”的困境--动机与效果的矛盾.  相似文献   

5.
形式主义者认为文学作品的"文学性"是通过"陌生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在小说《我弥留之际》中,福克纳运用了各种陌生化技巧,不守传统小说"常规",使小说特点鲜明。本文分析《我弥留之际》中的陌生化技巧。  相似文献   

6.
"陌生化"首先由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稍后"陌生化效果"也成为布莱希特戏剧理论的关键词。二者的陌生化术语名称虽同,实际上内涵各异,其原因在于二人分属于不同的文艺理论体系。两人的陌生化理论在"作品"、"世界"、"作者"元素的区辨上虽然有诸多差异,但两者对于"读者"要素有一个共同的认知,他们都把"读者"依附在自己的概念之下,服从于自己的理论设定。这从另一个角度揭示了陌生化概念的实质,即是读者阅读具有陌生化效果的文本的同时,其原有经验、观念、感受、认知受到翻覆,从而达到各自设定的"陌生化"效果。  相似文献   

7.
当我来到宁夏文联采访潘振声时,他要求文章的第一句话由他写,这句话便是:“我的墓志铭:无愧,遗憾!”潘振声,上海青浦县人,我国著名的儿童音乐作曲家,现任宁夏文联主席、音协主席、《民族歌声》主编、宁夏少年儿童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音协第四届常务理事、  相似文献   

8.
陌生文本 "陌生化"是德国著名戏剧大师布莱希特创建的戏剧理论,是指在戏剧创作和表演过程中,采用"间离技术",突破观众与剧情之间产生的移情、内模仿或感情共鸣效果,使观众更理性地、冷静地分析判断剧情和人物,从而获得更深刻的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9.
莫詹坤 《文教资料》2010,(29):28-30
二十世纪中后期现代英美戏剧受到布莱希特“陌生化”理念的影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作者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剖析其理论建构基础,从戏剧表演手法出发.阐述陌生化与现代英国戏剧作品结合而产生的文学关感和瑰丽的戏剧艺术.从而达到“陌生化”理论与戏剧文学的天然璧合。  相似文献   

10.
潘菽的社会心理学理论乐国安,沈杰在潘菽博大精深的心理学思想中,他关于社会心理学的思想同样是丰富而深刻的。其中既体现了潘菽关于心理学基本理论问题方面的一贯主张,同时又反映出他对于社会心理学领域的独到见解,通过初步的研究,我们把潘菽的社会心理学思想粗略地...  相似文献   

11.
正一个人能够走多远,取决于他能看多远。一个人能够看多远,取决于他能站多高。理论的作用就是使人登高望远,建设学习就是要求人们不断学习新知识,获取新信息,建立"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学以致用的良性循环求知途径。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上述这段话就可以形容潘玉田同志。潘玉田同志是我的老领导,我们有很深的感情,他在学识方面用上面的一段话形容我认为非常贴切。潘玉田同志是从  相似文献   

12.
谭颖 《考试周刊》2013,(47):35-36
作者简析了布莱希特的戏剧观——陌生化效果。布莱希特的陌生化是吸收中国戏曲的表现方法形成的新的戏剧体系,由此可以看出中国文化对西方文化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少年科学》2007,(2):3
潘塔纳尔(Pantanal)是位于南美洲中的一片辽阔平原."潘塔纳尔"是葡萄牙语"沼泽"的意思.这里人口不多,但有大量的美洲虎、各种奇妙的鸟类的许许多多的野生动物.……  相似文献   

14.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布莱希特说戏剧是对人类日常生活的陌生化处理。既然是对日常生活的处理,那么戏剧展现出来的种种意象肯定不是偶然突发的,每一部戏剧都有其深刻的社会诱因。戏剧是对现实社会的折射镜,剧外人透过剧中人得以窥视一个时代的文化。对戏剧进行抽丝剥茧的结构之后,隐藏在剧幕后的主题逐渐清晰,观剧的人成剧中人,不断地自省,人生存在的意义。通过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人物贝克特的《等待戈多》和荒诞派后起之秀汤姆斯托帕德的戏仿型剧作《罗森格兰茨和吉尔德斯特恩已死》来探索人类生存的困惑。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陌生化”解读? “陌生化”是德国著名戏剧大师布莱希特创建的戏剧理论。该理论的重要特征就是,戏剧创作和表演过程中,应采用“间离技术”,突破观众与剧情之间产生的移情、内摹仿或感情共鸣效果,使观众更理性地、冷静地分析判断剧情和人物,从而获得更深刻的审美享受。我们在这里借用是对文本阅读时的一种感觉状态。  相似文献   

16.
一天晚上,我正在电视旁兴致勃勃地观看精彩夺目的全国流行歌曲总决赛,突然插播了5月14日"当代中国儿歌大王"潘振声去世的噩耗,这使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真如一颗辉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在语文教学中大胆运用"陌生化"理论,通过教学内容和方式的陌生化,让课堂充满别样的魔力,提高教学实效性,从而感受到"陌生化"带来的可视性成效.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理论对蔹拉·凯瑟的《一个迷途的女人》进行解读。在该小说中,薇拉·凯瑟对小说的叙述视角和语言等均进行了“陌生化”处理,从而增加了作品的审美难度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9.
正10月19日上午,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政协常委、外事委员会主任,原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党组副书记潘云鹤在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作了题为"智能城市的四个理念"学术报告。潘云鹤院士指出,世界正处在下一场重大技术变革的风口浪尖,以新制造技术、新能源和智能城市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将在塑造未来政经和社会发展趋势方面产生重要影响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建设"智慧城市"(Smart City)成为共识。潘院士认为,中国需要构建的是智能发展的城市。使当代传感器技术、互联网技  相似文献   

20.
"陌生化"理论一直是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俄国形式主义者什克洛夫斯基和德国戏剧美学家布莱希特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陌生化"理论,二者之间的相似之处是它们都具有一种将熟悉、众所周知的对象反映为奇特的、陌生的机制,不同之处是前者探讨艺术本质论,后者区分了戏剧与现实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