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巧燕 《考试周刊》2008,(51):122-125
在中国当代作家中,史铁生是一个理性的作家。在众人狂热的年代里,他表现出特有的冷静。他在残疾的围城中,冲出肉体的困囿,安详地走向精神的圆满。史铁生在作品中体现出来的苦难意识,是完成天、地、人的思索后的自然流露;他对残缺人生的乐观、豁达,是因为爱的滋润。史铁生在创作中关于苦难的表达,给我们以丰富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现代作家师陀的创作有着鲜明的个人风格。目前,关于师陀创作的研究也已由早期的杂芜逐渐走向成熟,在研究观念、研究视角、研究深度与广度诸方面都有了很大进展,但整体上仍存在不足。本文将以1949年为界分两个时段,对师陀创作研究状况进行综述,希望以此引起研究者进一步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余华与陀斯妥耶夫斯基都在他们各自的作品中浓墨重彩地展示了自己对人类苦难的关注与追寻.然而面对人类苦难的追寻与出路的勘探,两位作家却在追问的途中产生了分岔.相比较而言,毫无疑问余华与陀斯妥耶夫斯基不在同一层次的作家苦难追寻途中.然而正是在面对同一主题的探险与思考追问中,余华体现出难能的冷静和令人惊异的细致发现,而陀斯妥也夫斯基则是凸显出了他深刻伟大得多的意义与价值,这也正是伟大作家与一般好作家的区别.  相似文献   

4.
现代文坛上著名女作家萧红,短暂的人生充满了苦难,作为女性是不幸的,但其内心却是坚强的,与苦难进行抗争着;创作上的超越与成功,作为作家,她又是幸运的。从自然性别与作家双重角度来解读萧红这位具有传奇经历的女作家的人生及其创作,是论文所要阐释的。  相似文献   

5.
余华与陀斯妥耶夫斯基都在他们各自的作品中浓墨重彩地展示了自己对人类苦难的关注与追寻。然而面对人类苦难的追寻与出路的勘探,两位作家却在追问的途中产生了分岔。相比较而言,毫无疑问余华与陀斯妥耶夫斯基不在同一层次的作家苦难追寻途中。然而正是在面对同一主题的探险与思考追问中,余华体现出难能的冷静和令人惊异的细致发现,而陀斯妥也夫斯基则是凸显出了他深刻伟大得多的意义与价值,这也正是伟大作家与一般好作家的区别。  相似文献   

6.
史铁生是当代文坛最具有哲学思想的作家之一。《我与地坛》是作家历经磨难和困苦之后的心血之作,积融了他十五年来对生命爱和忧的沉思与断想。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不断地探寻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不仅看到生命中难以承受苦难的普遍性,也敢于在苦难中不吝前行,更把自己融入到生命整体的永恒流变中。从理解苦难到勇于生存,从敢于生存到懂得生活,一种宏阔而恒远的境界由此洋溢在个体周围,最终成就了作家内心无限的希冀与不舍的探寻。  相似文献   

7.
自发的哲学家气质和苦难经历把史铁生引向存在主义,使他与之共鸣并深受影响。存在主义对史铁生创作的影响主要表现于:对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深刻领悟;对人的荒诞处境的深切体验;面向荒诞和虚无进行勇敢抗争。存在主义促进了史铁生对人生思考的深度,存在主义借助史铁生被广大读所理解。  相似文献   

8.
费多尔·米哈依洛维奇·陀斯妥耶夫斯基是十九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他以自己杰出的创作,为俄国乃至世界的文学事业做出了宝贵的贡献。 陀斯妥耶夫斯基是出身于贫苦军医家庭,从小就饱尝贫穷与苦难困扰的一位作家。  相似文献   

9.
史铁生是中国当代非常有个性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在语言表达上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其中最突出的便是修辞化生存现象。鄢文龙的新著通过对史铁生作品深入全面的研究,不仅揭示了史铁生作品风格特点形成的内部动因,而且揭示了史铁生创作的文化心态,探寻了其作品修辞化生存的奥秘,是一部研究作家作品修辞的力作。  相似文献   

10.
仡佬族作家创作是多民族文学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建构多民族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仡佬族民间民俗风情文化以民族记忆的形式进入到作家文学。在认真解读其创作及对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突破对仡佬族作家个案分析,试图从整体上对新时期以来仡佬族作家创作提供一套可行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进而体现出对其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我与地坛》中,作家史铁生叙述了他十五年里在地坛流连的所见所思所悟,展示了他走向成熟的心路历程:史铁生在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他想到了死,是地坛这一荒凉而不衰败的地方启示了他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他作出了生与死的抉择。而地坛中行走的人,他们不同的遭遇使史铁生感悟出了个人对苦难的承受是为了保持世界的和谐。理性地解读了苦难的史铁生在爱的激励下展开对生命的突围,他用笔撞开了一条路。参悟了生死、苦难及生命的意义的史铁生走出了一条感悟生命的路。这是一条对生命意义和终极价值的苦苦追寻的路。这条路洋溢着生命本色之美,使人清醒,催人奋进!  相似文献   

12.
杰符什金与阿Q都是身处社会底层的穷苦人,他们有着相同的苦难遭遇和相似的个性心理:然而另一方面,他们又表现出不同的日常行为和相异的生活态度。从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同与异的比较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和鲁迅的某些异同之处。  相似文献   

13.
徐倩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1):107-108
女性弹词小说作家对才子佳人小说有着浓厚的阅读兴趣,在日常生活中也会经常欣赏弹词演唱的才子佳人故事,这对她们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阅读弹词小说可以发现,它与才子佳人小说有着很多的共同点,但是女性作家在进行创作时,以特有的思维方式使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发生了新变,具体从故事发展模式的角度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寻求对苦难的超越,表现苦难生存背后的美与价值,是苦难叙事的魅惑力所在"。史铁生是中国当代文坛上一个独特的存在,多舛的命运决定了他对苦难的关注度,也影响了他对"苦难"诠释的广度和深度。而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四大悲剧不仅寄托了作家本人对各种人生困境的理解,更诠释了西方的悲剧精神。本论文将从三个方面比较两位作家作品中的苦难叙事。  相似文献   

15.
桂西北小说家群作为广西文坛的主力军,从出现之初到现在一直为人们关注。人们对其小说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文本中的现代性或后现代性,探寻作品的主题和表现手法与西方作家和作品的关系,这样的研究切入点无疑是正确的,其学术成果也令人侧目。但作为一个作家多来自于共同的地区,且该地区有自己独特地域文化的小说家群,从地域文化的角度切入,研究他们及其作品和该地域文化的关系应该更有研究价值。文章将在理清红水河文化特征的基础上,在对作家们共同关注的苦难主题的阐述中,探寻该小说家群的创作和红水河文化之间精神血脉般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毫无疑义,对于作家说来,小说创作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艺术思维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作家与作品的艺术形象间必然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表现在作家对于形象特定的观察和着眼点上,就形成了所谓作家创作的视点。关于视点的研究早已有之,有人称为观点,有人称为立足点,但一般多从叙述人称方面加以考察,当然,叙述人称与作家创作时选取叙述角度的关系,确实反映了视点一些方面的特点,但终究还不是它的实质,因为同一叙述人称,视点既可以落到形象的内  相似文献   

17.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俄国文学史上一位颇具特色的作家。他特别倾重于表现苦难及苦难之中人的追求与犯罪,并力求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他得出的最后结论是宗教信仰。他的创作尤其是代表作《罪与罚》和《卡拉马佐夫兄弟》都贯穿着浓厚的宗教思想,往往触及人的灵魂深处,陀氏是一位拷问人类灵魂的大师。  相似文献   

18.
萧红和迟子建两位东北女性作家的苦难书写经常会被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发掘她们苦难书写的不同美学风格,以及不一样的时代意义。从文本分析、比较阅读的角度切入她们文本中的苦难书写,发现她们对苦难的理解和书写不尽相同:萧红的绝望、尖锐与迟子建的希望、温墩。探究其中原因,发现她们苦难书写的差异和时代的大环境与个人成长的小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我国对于屠格涅夫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研究多限于对其中某一位作家的本体研究,偶有比较,却不言其同。而在俄罗斯,这一对研究仍相对鲜见。其实,屠格涅夫与陀思妥耶夫斯基有着长期深刻,且互为影响的文学关系。作家在创作中所选取的艺术方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现实世界的认知,对历史与人的认知。屠氏的“隐蔽心理学”隐含着陀思妥耶夫斯基式的“公开”,而陀氏的“公开心理学”更不乏屠格涅夫式的“隐蔽”。  相似文献   

20.
从渴望死去到珍惜生命,从思索个体生命的残疾到全人类所共有的残疾,从对命运的无奈到对命运的反抗、求解,史铁生通过文学创作观的形成以及在这种创作观的指导下的文学创作,充分展现了他不同于其他作家的文学创作的独特之处。因此,通过对史铁生的文学创作观进行研究,我们能透彻地体悟史铁生创作的心路历程,更好地领悟其作品展示的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