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啖助、赵匡、陆淳是中唐开风气之先的《春秋》经传学的新派代表人物。三人关系当以吕温《代国子陆博士进集注春秋表》所述最为明当。啖助、赵匡二人著述不传,陆淳《春秋》学著述至今保存得相当完整。《春秋集传纂例》十卷相当集中地保存了啖赵学派的学术宗旨。啖赵认为三传均未达《春秋》深指,圣人笔意;三传互有得失,《左传》叙事详备,《公》、《谷》二传则传经密于《左传》,同时穿凿附会也甚于《左传》;“左氏非丘明”,绝不与与孔子同时,亦不受经于孔子。啖赵《春秋》学派对当时以及后世都产生了很大影响,这是毋庸置疑的,而对其评价则因时因人而异。舍传求经,自出机杼,很能概括啖赵学派的基本风格。  相似文献   

2.
本文着重探讨了啖助、赵匡、陆质(淳)等人的《春秋》学派的学术贡献,认为其学说特别值得注意的有两个方面:一是在学风上舍传求经、会通三传;二是在内容上关于《春秋》的主旨以及三传的得失的阐释.其贡献则不仅在活跃学术思想,推动舍传求经的风气,而且具有经学的示范意义,促使人们思考怎样进一步阐发“微言“,复兴儒道.  相似文献   

3.
儒家诸经中,《春秋》因其自身的特点,最容易与现实政治生活发生联系。自汉代被列入五经以来,受到历代封建统治者及学者的重视,对其经传的研究代不乏人,成果丰硕,因而逐渐形成了《春秋》学,而南宋胡安国的《春秋》学却后出转精,成为诸多研究著作中的翘楚,曾与三传并列于元、明学官,成为科举考试的圭臬。通过综合其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其自身的特点,可以探索出胡氏《春秋》学的超凡之处。  相似文献   

4.
王夫之在经学与史学上均有精深造诣。他援经论史,以史证经,把经学与史学的密切关系表现得十分透彻。其中王夫之《春秋》学见解直接成为他史学研究的思想根源,所以,研究王夫之史学离不开他对《春秋》学的理解。而《春秋》学对王夫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春秋》书法上,即《春秋》"尽而不汙"和"惩恶劝善",使王夫之史学研究形成了直笔和致用思想,在中国史学史上具有一定的理论高度和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5.
《春秋》为六经之一,解释《春秋》的有《公羊传》《糓梁传》《左氏传》等,各派学者公认《春秋》有"大义"存于其间。笔者汇总前人意见,归纳为四条:一是天下公平原则,主要表现在国家官吏要选用贤能,人们之间要讲究信用,相互和睦;二是以天子为国家统一的象征,诸侯必须尊重天子;三是诸侯国之间要以仁爱之道相处,反对相互欺诈和侵伐;四是在文化认同上,站在自身所处的华夏文明的立场上,以之为内,以四裔文明为外,先内而后外。  相似文献   

6.
《史记》将“春秋”与“国语”相及而言者共二处:  相似文献   

7.
苏轼以《春秋》学为儒者本务,终身关心此学。他认为《春秋》一断以礼,当以观其意的办法探讨其旨;《左传》主以史实,不专为经,不专为例,最识《春秋》之用;而《公羊》、《毂梁》以义例解《春秋》有如法家,专求于绳约中,不可取。苏轼认为《春秋》立法虽严,而责人则宽。他还借《春秋》学反对王安石新法。在苏轼的影响下,在其周围形成了一个不小的《春秋》学学派。  相似文献   

8.
《春秋》是宋代学者着重研究的儒家经典之一,此时期《春秋》学研究的主流在于诠释、探讨、阐明经义,带有鲜明的政治针对性,同时也有学者研究《春秋》经传中的具体问题,学术性较强。宋代学者研究《春秋》的重要特点在于试图摆脱三传,直接从经文中去挖掘微言大义,这样不可避免地走上了逞臆说经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传统史学领域,虽然《春秋》褒贬特指孔子修订《春秋》的书法,但经由历代学者逐步阐发、深化后,《春秋》褒贬就不仅仅只是一种史书编纂过程中的写作方法,更是一种影响深远的历史观念。作为一种普遍而又深层的历史观念,《春秋》褒贬左右着史家著史动机、良史标准、史书内容和形式,制约着史学的社会功能,从而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史学发展的趋向和态势。  相似文献   

10.
《春秋纬》对《春秋》经的阐释,主要集中在释成书、释星象灾异、析义理和疏经义四个方面,其间所存留的资料,可与《春秋》三传相补充,是汉代《春秋》学研究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宋刻本作为较早的传世纸质文献,在保存、传播宋代及之前的春秋类文献时所显现出来的文物和学术价值毋庸置疑。尽管以往的善本目录或研究论著有过著录和整理,但尚存在一些问题,未能准确全面揭示其现存状况。时至今日,这些春秋类宋刻本已有八、九百年的历史了,究竟还有多少存在于世?版本状况怎样?保存在哪里?搞清楚这些问题,无论对春秋类文献本身的研究,还是对中华民族遗产的整理、保护等都会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12.
儒家文化典籍中的《春秋》经传因其与历史的紧密结合,包含了丰富的历史思想内容。主要表现在对治乱兴衰的考察、突出的人本主义精神和批判意识,以及丰富的历史变易思想等多个方面,对中国古代历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三国演义》一书深受《春秋》的影响。具有比较明显的“春秋特征”。《三国演义》“拥刘反曹”的思想观念是“春秋大义”的体现;小说中一宇而寓褒贬的“春秋笔法”,对历史材料的“笔削”以及“简而有法”的叙事方式都明显地受到《春秋》的影响。罗贯中作《三国演义》与孔子作《春秋》有着相似的创造动机;《春秋》本身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另外,我国古代文学有文史不分的传统。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三国演义》“春秋特征”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略论《春秋》对中国传统史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春秋》对中国传统史学的影响在三方面:“立元正始”的正统观作为中国古代史家评判王朝政治的主要价值尺度;开中国史学编年体之先河;“春秋笔法”作了传统史学批评之范式。  相似文献   

15.
惠栋本着尊汉求古、实事求是的治经宗旨,以校字通经为基本方法,以尚礼为治经取向。惠栋的治经取向与研究方法,在方向上确定了清代《春秋》学尊汉征实之风气;在方法上确定了校字通经之法则;在训诂体式上促进了新疏的产生。惠栋的《春秋》学研究亦存在不少缺失,然而,瑕不掩瑜,其在清代《春秋》学史上的地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6.
17.
三.《左传》与《史记》之不合 《左传》与《史记》记事,时有不合。细考其不合的原因,当是多方面的.就多数情况而论,是司马迁失考误采.班固批评《史记》“采经摭传,分散数家之事,甚多疏略,或有柢梧”.其论并非诬罔太史公,这是一种情况.也有《左传》失误而《史记》正之者,这  相似文献   

18.
【作者】《春秋》三传即《左氏春秋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三部编年体史书的合称,均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为儒家重要经典。相传三部书的作者分别为左丘明、羊高、毂梁傲。  相似文献   

19.
春秋学从董促舒“公羊学”盛行后便陷入了误区。本文探索两千年来形成的误区,正期本,溯其源,以抛砖引玉,引起学界的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20.
董仲舒从公羊学中继承了褒贬之法.通过对董仲舒的各种言论和行为的研究,可以看出:在汉代儒生操持了批评、论断现世世界的权力,而儒家的经典成为评断事物是非长短的依据.儒家思想为汉室的政治提供了合法性,可是也相对地把知识分子提升到与政权抗衡的地位.由此以后,汉代的知识分子脱离了役属的成分,建立了对政权进行褒贬和评判的信念和自觉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