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写作的道路是曲折的,在这条路上,不仅有阳光鲜花,而且有布满荆棘的坎坷。我是一个在新闻战线上度过了15个春秋的部队新闻工作者,1984年转业到地方后,继续从事文字工作。1988年底,我撰写的《新闻写作艺术》由山西书海出版社出版后,许多同志惊奇地问我:“在当前写书难、出版难、征订难的情况下,你是怎样写出这本书的?”希望我能披露点“经验”。凭心而论,对新闻写作艺术的研究,我  相似文献   

2.
编辑同志: 我给贵刊写的《<新闻与写作>引我上路》的稿子,经编辑修改,以《初学者的话》为题在《新闻与写作》第五期发表后,黑龙江、山东、辽宁、吉林等省的一些初学写新闻报道的通讯员给我来信,问我刊稿率那么高,秘诀是什么。在此我向同伴们谈点不成熟的体会。写稿总想被采用,这是通讯员的共同心理,特别是初学者,更是如此。可是怎样提高稿件的刊用率呢? 人们  相似文献   

3.
我白幼爱好文学。一生主要干了两件事;一是编辑,二是写作。编辑是本职工作,写作是业馀爱好。离开工作岗位以后,写作成了生活的主要内容。我先后出过十二本书,其中九本是六十岁后出版的。这部文集中大部分作品写于六十岁以后。  相似文献   

4.
以此为题写这篇文章,是由我出的一本书想到的。这本书名为《应该怎样写作——对78篇新闻稿的评析》,1998年7月由新华出版社出版。选辑在书中的78篇文章,都是从不同角度总结新闻写作的经验教训。新华出版社、中国新闻书店在向读者介绍这本书时写道:“本书与已经出版的诸多专门谈写作之类的书相比,别有独到之处:既有见报稿,又有原稿和评析,读者可以从两稿对比中研究、探讨新闻写作之功和编辑运斧2道……。”引用这段话,并无“王婆卖瓜”之意,而是想以此说明,这本书可以为记者、通讯员总结自己写新闻的经验教训提供参考和借鉴。从编…  相似文献   

5.
谢顾问:我是新闻报道的“门外汉”,很希望早日成为“内行”。可近年来,写了百篇报道都“泥牛入海”了,请问,我怎样才能尽快变“门外汉”为“内行”呢?54885部队范青翠范青军同志:要详尽回答出你提的问题,恐怕要写厚厚一本书。而你即使熟读乃至背熟了这本书,也未必就成了写作的“内行”。这说明:一、写作的“门外汉”变成“内行”的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决不是几句话或一篇短文所能解决的;二、写作的成功主要靠实践,别人的经验和写作理论仅供参考。那么,我应说些什么值得你参考的意见呢俄就说说写作的‘门外汉”\。何变“内…  相似文献   

6.
想起写这个题目,是因为最近读了一本书--老作家韶华所著的<说假话年代>.这本书记叙了作者在"文革"前后耳闻目睹的种种令人心颤的真实--说假话、做假事,几乎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使我们的党和国家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7.
十年前,我写过一本《新闻采访方法论》。那本书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来研究新闻采访学的尝试,一个很重要的写作冲动是,一定要把采访学从经验性学问提高到学术性体系,以打破“新闻无学”的说法。我的这种努力获得了一定的成功。成功的标志,不仅是那本书连续印刷了几次都很快销售一空,并且到今畅销不衰;更主要的是在它出版以后的第七年,即1988年秋天,获得了我国社会科学作品的最高奖——吴玉章奖金的优秀奖。有人甚至认为这本书可以作为“新闻哲学”来读。  相似文献   

8.
书架     
《报林求索》2012,(9):175-175
<正>《我不是潘金莲》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作者:刘震云价格:29.8元出版时间:2012年8月刘震云第一部以女性为主角的小说。直逼现实,书写民苦。本书写一个戴了绿帽子的人想杀人,其实不过是想在人群中找到能说上话的人。这本书中是一个戴绿帽子的女人,从杀人到折腾人,不过是想在人群中纠正一句话。  相似文献   

9.
叶伟民 《新闻与写作》2023,(12):101-102
<正>小时候看《西游记》,常为猴子鸣不平,漂洋过海找菩提祖师学艺,却打了七年杂。大了再看这事,才明白神仙的苦心,所谓“劈柴担水,无非妙道”,生活处处是修行,再小的事,做好了都是“人生的法术”。写作也应如此。一上来就冲大部头,既违背规律,又为难自己。60年前,老舍给工人朋友谈写作,就力劝打消这种念头“:有些人往往以写小说、剧本等作为初步练习,我看这不大合适。似乎应该先练习写一个人、一件事。”这就是文字修行里的“劈柴担水”,得不嫌事小、不厌其烦、一天一点才可能大成。  相似文献   

10.
“风雨爱心路,曲直总关情;志撰歌丽日,方田勤耕耘.”侃起这几句,既是我多年写作的感慨,也是我不断产生写作力量的源泉.十多年来,尽管道路坷坎、生活艰辛,但我写稿的爱心不改,年年结合上级的要求和本地的工作实际,不断地有计划地写、摸索方法写、迎着困难写,基本做到了工作杂,不让写意淡化;家事多,合理安排不歇笔;单位穷,力争新闻写个层出不穷,年年有几十篇稿子上报刊、电台.  相似文献   

11.
一九一九年以后,资产阶级新闻学开始广泛地被介绍到中国来,南北很多大学设立了新闻系,开设了新闻学课程,我国自写的新闻学著作也陆续出版。戈公振于一九二五年在上海国民大学担任中国报学史的讲授工作,《中国报学史》一书也就在这时候开始写作,历时一年多,-九二七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这本书对旧中国新闻界是有影响的。一九五五年我们重印了这本书。下面对这本书作一个简扼的介绍,同时谈谈我对这本书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2.
“你都是大学里的副教授和部门领导干部了,怎么还老是写‘小豆腐干’文章呀?”有人不无揶揄地问我。是的,我多年来一直乐此不疲地写小言论、小体会、小通讯及知识小品。可并非一开始就乐于这种“小打小闹”,这一业余写作习惯乃是在听从编辑引导和遵从实际需要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的。  相似文献   

13.
<正>从泛舟阿姆斯特丹运河,到骑牛翻越阿尔卑斯山,最后来到宁静的博登湖和雪山,本书融合了奇妙有趣的旅行经历和非比寻常的历史叙述,讲述了莱茵河这条伟大的河流是如何塑造一个大陆的迷人故事。我昨晚睡在沙丘上,挨着一块写着“禁止野营”的大告示牌来挡风。早晨6点,我被一只大海鸥吵醒,它饶有兴趣地一直用喙“砰砰砰”地敲击昨晚我用来煮热狗大餐后没洗的炖锅。现在正是初夏,天气——至少从荷兰的标准来看——非常好,温暖而晴朗,  相似文献   

14.
最近一段时间,常听到一些作者说,他们的权益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因而对出版社很有意见。有没有不尊重作者权益的现象?的确有这种现象。特别是对那些不怎么知名的作者,这种现象就更容易发生。我就遇到过这么几件事情: 头一件,某出版社请一所学院中文系写了一部指导青年写作的书稿。作者按时交稿,出版社也认为稿件符合要求,准备出版。后来,因出版社内部调整出版任务,取消了这本书的出版计划。很明显,这本书不能出版,是出版社的责任,而不是作者的责任。出版社应对书稿妥善处理,向作者说明  相似文献   

15.
在朋友家,听到一位通讯员丧气地说:老师,我很喜欢写作,但我可能不具备写作细胞,写的东西寄出后大都石沉大海。很少见报,我真没信心啦……据说,这种情绪在部分通讯员中还较普遍。我说不清“写作细胞”这玩艺,也没见科学家论证过。反正我了解,古今中外,诸多名人名家,无不是经过长期坚韧不拔的努力才获得成功的。唐代诗人白居易幼年读书“口舌成疮”、写字“手  相似文献   

16.
这是第二次给路德坤写序了. 路德坤是我十分敬重的一个朋友,亦文亦武,博古通今;快人快语,嫉恶如仇.上一次为他写序的那本书,是他以前从政的心得.而眼前这本书,更多的则是他对未来的思考.只要看看这本书的标题,就大致能感到这本书的分量和沉重.  相似文献   

17.
寻根     
赵韦 《全国新书目》2022,(12):50-51
<正>本书以“漫写群像”的方式,以10多个典型人物的经历为主线,全景式地展示了中国战略导弹动力事业60多年的发展历程。书中以航天四院固体火箭发动机起步、研制、三线建设、反复搬迁为脉络,以表现火箭研制人员舍家许国的牺牲奉献精神为主旨,使“国家至上”这一广大航天人不变的信仰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把近九年的短文选一选,按发表先后次序排列,辑成了这本书。我虽于一九八一年才动笔写杂文,但爱上杂文的时间却要早得多。一九六九年二月,我作为知识青年下放到了长葛县农村,随身带去的少得可怜的几本书中,便有着两本薄薄的、已经发黄的鲁迅先生的杂文集。当时,农村的文化生活是极端贫乏的,每天下地劳动后,我的许多时间便是在油灯下翻来覆去地看这几本书;其中尤以鲁迅先生的杂文集翻看得最勤。两年后,我被选招进城,而这几本书却已被我翻看得破旧不堪了。大约也就是从那时  相似文献   

19.
《全国新书目》2023,(2):132-133
<正>本书写作风格诙谐幽默,讲的都是大脑如何经常犯错的糗事,将神经科学与普通日常生活之间的距离大大拉近,令神秘而引人好奇的大脑走下神坛,帮助读者快乐地了解他们想知道的关于大脑的一切。  相似文献   

20.
去年年初,《安阳日报》社的高庆云、冯湘平二同志来找我,谈到他们正在编写一本供初学新闻写作的通讯员和新闻爱好者学习参考的基础读物《新闻写作例话》,约我给这本书写篇序言。我翻阅了书稿目录,并分类重点阅读了其中的不少篇章,给我的突出印象是:这本书内容实在,条理清晰,能够结合实例,深入浅出地说明问题,比较适合初学新闻写作者的接受水平和实际需要。譬如,全书按新闻写作通常运用较多的消息、通讯、专访、调查报告、评论、来信等各种体裁,分别列出这些文体的大致分类,不同特点及其写作要领和应当注意的问题,并引举例文加以说明,较为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