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5 毫秒
1.
“梅花香自苦寒来”──记顺义县杨镇一中几位青年教师林馨“仅次于上帝的人”,“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人们把多少崇敬、多少赞美、多少桂冠奉献给了人民教师!其实,当教师的也和普通人一样,也有七情六欲、酸甜苦辣。只不过教师们在工作、...  相似文献   

2.
一所中学“我最敬佩的老师”评选结果出来了,27岁的数学教师倪波出人意料地脱颖而出,摘取了初中组的桂冠;高中组“之最”则众望所归地写到了语文教师袁之良的名下。  相似文献   

3.
抓重点讲词析句重联系以情促读哈尔滨市继红小学宫爱萍《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评述哈尔滨市继红小学青年教师宫爱萍,在省小学语文第二届“最佳教师”评选会上讲了《狼牙山五壮士》一课,一举摘取了“最佳教师”的桂冠。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13课《狼牙山五壮士》。...  相似文献   

4.
人们习惯称教师这一职业为“太阳底下最光辉事业”.这一桂冠是对教师职业精神高度赞赏,但同时也让教师们感到这一赞赏带来的“高处不胜寒”之叹,这意味着做为教师要有经受得起各方面压力超越自我的“圣人”之态。  相似文献   

5.
除了关注教师桂冠上的高尚、使命、责任的光环,我们还应该对教师关注些什么?笔者从不同角度撷取有代表性的只言片语,尝试在多视角下观照作为“人”的教师。  相似文献   

6.
我们曾听到“桂冠诗人”这个词。现在“桂冠”已不限于赠给诗人了,几乎夺得最高荣誉的胜利者,都赠以“夺得桂冠”的荣誉。“桂冠”的出典是:希腊神话记载:长着翅膀的小爱神丘比特,为了复仇将一支燃烧着爱情之火的金箭射中了太  相似文献   

7.
在初中毕业班设立“把关教师”似乎成了一种“传统”,历任校长都不肯轻易改变。笔者以为,“把关教师”应该立即撤掉。 首先,毕业班设立“把关教师”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以前因为师资的问题,有些老师只能教低年级,到了高年级很难胜任。  相似文献   

8.
古奥运会的优胜,被戴上用橄榄枝编成的花冠,这花冠被称为“桂冠”,作为神圣的奖赏。至今,“桂冠”二字仍然是优胜和荣誉的象征。这种用橄榄枝编成的花冠,怎么会被赋予如此深刻的含义呢?这里面有一个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  相似文献   

9.
大山深处的奉献──记固原县三营镇民办教师李治安胡晓琳诗人艾青说:“光荣的桂冠,历来都是用荆棘编成。”28年前,刚从中学毕业的李治安背着一口小锅和一卷铺盖,爬上了麻狼山,来到了山拗拗里的西台村,开始了他当民办教师的生涯。西台村,山和沟亲密地拥抱在一块,...  相似文献   

10.
我接的这个班,“散班”的“桂冠”一直戴到了初三。进入初三时,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差,课堂纪律混乱,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冲突时有发生。这样一个积重难返的班级只怕我“大开杀戒”也不一定能使局面立即改观,我需要选择新的工作切入点。  相似文献   

11.
心照不宣     
桂冠和镣铐在一个风雨交加之夜邂逅了。“请自重点,别老往这边挤!”桂冠捂着鼻子恶狠狠地说,“你就不能把身上的锈斑和血污洗一洗吗?”“别惺惺作态了!你忘了自己戴在那些歹徒头上的情景了吗?那才叫肮脏透顶呢!”镣铐反唇相讥。“古往今来有多少仁人志士屈死在你手中,而我却使许许多多伟人流芳百世……”桂冠据理力争。“但你庇护的暴君、伪君子、阴谋家多于牛毛,倒是我将许多杀人犯和盗贼送上了断头台。”桂冠愣了一下,随即放下架子同镣铐握手言欢。“那就让我们世世代代和睦相处吧,我们简直是一对孪生兄弟。”“对,还是心照不宣的好!”■…  相似文献   

12.
《教育文汇》2008,(2):11-11
季羡林先生在最近出版的《病榻杂记》中称“三顶桂冠一摘,还了我一个自由自在身。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了真面目,皆大欢喜。”这三顸桂冠指的是民间封给他的,“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和“国宝”称号。  相似文献   

13.
一主多元 一体多翼 开创职后培训的新天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师范院校一直被誉为教师成长的“摇篮”。“摇篮”之喻形象说明了师范院校是教师培养的发源地;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折射出师范院校传统的办学理念,即培养教师如同生产产品。“产品”一旦形成,学校的任务也就算完成了。但随着终身教育理念的日渐深入,传统的“终结式”教师教育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教师“必须在整个生存期间更新和改进自己的知识和技术”,这就要求师范院校不仅是教师成长的“摇篮”,更应该是教师终身学习的“加油站”。  相似文献   

14.
《天津教育》2009,(10):13-13
从小学开始,韩国许多学校就规定,无论任何情况,都必须对教师使用敬语。学生在对教师讲话时,日常口语中使用的“年龄、名字、睡觉、吃饭、在、说话、家里、见、给、亲自”等词语都必须用“年岁、姓氏、安寝、进餐、安在、讲话、府上、拜见、呈、躬亲”等书面语来代替,以示尊敬。在教师面前,学生不使用谦称也被视为无礼的表现。如,“我”、“学生”要换成“在下”、“弟子”等。  相似文献   

15.
6月29日,和谐中华第二届民族之花全国“土家族之花”评选总决赛在恩施州举行,建始二中教师李娜荣膺桂冠,并获得最佳人气奖。[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桂冠;指以月桂树叶编成的帽子,古代希腊人授予有杰出成就的诗人或竞技优胜者。后来,欧洲形成习俗,以“桂冠”象征光荣,故借“桂冠”代替“第一”。 执牛耳:古代诸侯订盟约时,每人必尝一点儿牲血,立盟者要亲  相似文献   

17.
国际政治     
10月24日,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举行的2004年“地球小姐”选美比赛中,巴西小姐梅雷莱斯获“地球小姐”桂冠。  相似文献   

18.
课堂,是进行教学活动的场所,是学生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学习的乐园。课堂上,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活动的机会。然而,在不少的课堂上,由于教师过分追求教学的“完美”、“圆满”,担心时间被耽误而完不成教学任务,总是把学生的提问、思考、解答当作“例行公事”,教学成了演绎、完成教案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一词多性和活用词性庄文中教师有老师问:“他红了脸。”“他红着脸。”“他红过脸。”“红”本是形容词。在三句中,“红”分别带动态助词“了”“着”“过”,“红”是否转为动词?文中幄,这类问题提得不少。我到马来西亚,华文学校老师也提这类问题。教师汉语词类划分...  相似文献   

20.
人们往往将"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桂冠献给两种人:教师与作家。然而,顶着同样的桂冠,二者的声望却天差地别。在世俗的眼睛里,教师不过是"照亮了别人,毁灭了自己"的蜡烛。以王立根的素质而论,他似乎更具诗人的气质,不适宜当教师。早在师院读书时节,王立根就担任中文系文学刊物《闽江》的诗歌编辑;在《少年文艺》、《福建文学》的前身《热风》、《福建日报》上都发表过诗文。那时,他一副圆头圆脑的孩子相,一双少女般腼腆的大眼睛,老师上课提问他,他"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那几乎让人听不见的颤音,恍若秋风中摇曳的一线游丝。一位女教授担忧地说:"像玉立根这样的学生,将来怎样上讲台呀!"就个人的愿望来说,他强烈地想成为一名诗人。因而,进师院后的一段时间,他自怨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