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求真 什么是作文的“真”?在生活中耳闻目睹的人、事、景、物是真,基于生活的艺术加工和合乎情理的虚构也是真。说假话大话不是真,无病呻吟不是真,胡编乱造不是真,抄袭作文更不是真。作文求真,就是要求我们怀着一腔真情去写作,写出“我”的生活和想象、“我”的情感和体验、“我”的思考和感悟……作文求真,首先是要求我们具有十分认真的写作态度。这是写好作文的前提。  相似文献   

2.
李晖东 《中国教师》2011,(16):45-46
<正>好文章都是有感而发的。纵观当前学生作文,说的、写的大都不是自己的心里话。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的作文教学是为考试而教,注重所谓的写作技能的培养,忽视了情感因素。在这种功利作文模式训练下,学生不是为表达而作文,而是为作文而作文,为考试而作文,这就偏离了作文教学的本源。我认为,情感是作文  相似文献   

3.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常发现这样的情形:一宣布上作文课,学生便唏嘘连声,叫苦不迭,一铺开稿纸,学生便茫然无措,无从下笔,原因何在?学生怕作文。学生为什么怕作文,原因很多,但我认为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不是我们批改作文不认真,也不是我们讲评作文不透彻,关键是我们忽略了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渗透作文教学,讲课是讲课,作文是作文,两相脱节,学生写作无可依托,下笔当然难了。  相似文献   

4.
作文语言从来都不是作文语言自己的事,作文语言的背后是思维,语言只是思维的表象.一旦我们的作文教学脱离思维培育,就作文语言教作文语言,必然会引发作文语言的欺骗性,作文语言将不再是生活本真的表达,我们对此应保持应有的警惕.  相似文献   

5.
作文是胸中有所郁积而自然流露出来的精神产品,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语文学科鲜明的人文性在作文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在多年的教学中,我们发现,不是学生无所积蓄,也不是学生不会说真话,而是我们作文指导思路出现了偏差。例如,周记、日记、随笔等都是有话说而且能说真话的。写自己所思,  相似文献   

6.
马利 《教师》2010,(10):85-85
几乎所有的语文教师对作文教学都感到头痛,感到作文是一团乱麻,无从下手,要想取得成效,又不是一朝一夕的工夫,因此我们当老师的常常将责任推卸到学生自己身上。但是,回头想想,我们是学生求学道路上的引路人,学生不会作文、厌恶作文是不是与我们长期因循守旧、教学与实践相脱离的落后作文教学方式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7.
正一、正确认识小学生作文的性质和教师评改习作的目的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认识到小学生作文是习作,是一项练笔活动,是书面表达的最基本训练,而并不是艺术,不是文学创作,只要学生能正确地、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就行。因此,教师要求每一个学生把他的每一篇作文都写成小学生优秀作文是不现实的,因为我们培养的不是小学语文教师,更不是培养作家和文学评论家。所以,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不要用成人的水平去对学生的  相似文献   

8.
学生害怕作文、厌恶作文已成语文教学中一个普遍的教育问题。美国当代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说:"我们的学习者比我们的策略更重要,当学习者不想学习时,应该改变和抛弃的是策略,而不是学习者本身。"可是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只重视教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全面实施以后,作文教学也呈现了许多令人释怀的新气象,这是我们孜孜以求的。但是,纵观现如今的小学作文教学,现状仍不是很乐观,它的前景也并不是灿烂如花的。那么如何使得我们的作文教学别有洞天,生机盎然呢?我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有以下体会:  相似文献   

10.
(作文材料讲的是有关财富的话题,文题表述的就是作者对财富的观点。)挣钱是为了生活,但生活却不是为了挣钱。很多时候,工作就是挣钱的代名词。然而,53岁的余友珍却告诉我们,财富不是让我们安于享乐,工作则是为了让生活更有意义。(开篇从作文材料余友珍的财富谈起,紧扣作文题"正确对待财富",提出"财富不是让我们  相似文献   

11.
褚丽霞  宗文菊 《生活教育》2014,(11):119-120
正"生活作文",作为一种规律,揭示了生活对于作文的本源意义,告诉我们:丰富的生活是成功的作文的必要条件,所谓"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意即在此。然而,生活作为作文的源泉,并不是纯粹的"自然"之源,并不是在你写作之时需要"生活"了,便能"开闸即来"、"伸瓢便得"的,而是需要我们平时有心有意去关注、点点滴滴去积累的。这就要求语文教师着力引导学生、指导学生,培养他们开掘"生活"之源的良好习惯。生活作文的题材开掘主要有以下途径:  相似文献   

12.
牛瑞梅 《教师》2010,(4):74-74
现在中小学生害怕作文,厌恶作文以至拒绝作文,成了一个普遍的教育问题。美国当代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说:“我们的学习者比我们的策略更重要,当学习者不想学习时,应该改变和抛弃的是策略,而不是学习者本身。”因此,认真研究中小学生作文的兴趣,想方设法激发他们的作文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到底怎样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呢?  相似文献   

13.
欧阳伯荣 《文教资料》2007,(17):147-148
我们遵循“生活即教育”的理论,开展了生活作文教学研究,提出了“开源激流”的口号,“源”是指生活之源,“流”是指表达之流。生活作文是联系生活和作文的纽带,我们创设条件丰富学生生活,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学习写作,提高了学生认识生活、表达生活的能力。生活作文教学研究,它不是一般的生活指导,也不是泛泛而谈的写作形式的研究,而是在生活中学写作文,指导学生写出反映生活的作文,并在作文中学会做人。为了让生活真正成为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我们根据小学生的年龄与身心特点,遵循作文教学的内在规律,从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入手,让学生觉得作文是一件乐事。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授集语言信息和写作素材的能力,提高他们描写事物的能力,培养他们修改作文的习惯。经过5年多时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逐步走出了一条作文教学高效之路。  相似文献   

14.
小学生作文是一个练习过程,是由一个不会写到学会写的过程,并不是创作。因此,我们在要求学生作文时,要注意恰当地引导,尤其在批改作文时,要注重点拨、开导与启迪,切不可把小学生当成人看待,或过分拔高、或居高临下、或盛气凌人。如果这样,只能给学生作文带来负效应。因此,我们在批改  相似文献   

15.
作文只能看、只能用来模仿写作吗?作文的功能真的这么单一吗?当然不是!作文的功能多着呢!它可以让我们足不出户环游世界。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们的作文现状是:一方面,我们在努力减少条框限制、开放写作空间,鼓励写出真情实感、鼓励个性创新;另一方面,不论作文命题如何花样百出、求新求变,学生的作文仍然是“殊途同归”、“条条大路通罗马”,作文的形式、材料可以变,而思想价值取向永远不变。如此,学生作文怎能有“真情实感”的流露 ?而思想价值取向单一,又何谈个性的发展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我们课本里有《荷塘月色》,但如果学生写荷花不是“出淤泥而不染”而是借此表现一种哀愁的情绪,能获得我们的通过吗 ?我们课本里还有《故都的秋》,但如果学生写秋天不是收获…  相似文献   

17.
臧迎春 《教师》2011,(31):66-67
陆游说:“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同样的道理,学好作文,不能只在课堂上局限于作文的小圈子里腾挪翻滚。即使有进步,也大多只是使学生学会了技巧的运用和辞藻的堆砌罢了。那样的作文是没有真情实感的。那么,是不是我们就不能在课堂训练学生的作文能力,为作文服务呢?当然不是,它须与我们的阅读课紧密结合,由此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是一个细火慢熏的过程,绝不是集中十几节指导课强化训练所能达到的。以下谈谈笔者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8.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这就告诉我们:写作不是独立的语文教育领域,它与阅读教学紧密相连。阅读是作文的基础,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学生的作文能力才会逐渐提高。  相似文献   

19.
语文好学,作文难写,是我们常说的话,也是我们教学实践的总结。的确,语文与其他学科相比,学起来要更容易些,只是作文难一些。不过,作文虽难,但也并不是无可攻克的堡垒,写好作文的方法其实很多,关键是要找准切口,方法恰当,作文之难也就迎刃而解了。  相似文献   

20.
<正> 学生为什么要作文?叶老说:“教学生作文,要端正学生对作文的认识。作文不是装饰品,不是生活的点缀,不能认为我现在作文了,就要说漂亮的话,在生活中人是非说不可的,作文无非是用笔来说话,这是生活的需要。”这番话是1982年张寿康《春日访叶老》一文中透露的。 叶老清楚地告诉我们:作文是人们的书面讲话。你嘴上说什么,再用文字写出来。你怎么说,就怎么写,这就是作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