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3 毫秒
1.
感受幸福     
《新作文》2007,(4)
人一生在世的几十年中,一本书将一直被我珍藏在心中的殿堂。我将耗费一生的时间去读她,读懂她的人,才是真正幸福的人。这本书便是我们的父母。阅读父母有时通俗易懂,有时又那么深  相似文献   

2.
我喜欢读书,活到70多岁当然读了不少书,但并不是“读书”都有故事可讲。像现在,每天晚上睡觉之前,我总是要找本书随便翻翻,这大概没有什么故事可讲了。但有时读一本书会影响你一生,会是一个美丽的故事。这个故事会让你常常记起,甚至你会一次又一次地向别人讲述。1950年我还是北大哲学系三年级的学生,现在是我妻子的乐黛云,她是北大中文系二年级的学生,我们一起在北大青年团工作。有一天乐黛云拿了伏契克的《绞索套在脖子上的报告》给我看,她说:“这本书表现的对人类的爱深深地打动了我,我想你会喜欢它。这本书是捷克共产党员伏契克在1943年…  相似文献   

3.
李欣恬 《作文》2022,(38):23-24
<正>我有一个“书迷”妈妈,她只要一有时间,就会捧着书专注地阅读。一天中午,妈妈在家给我做我最爱吃的胡萝卜排骨汤。她将食材都放入砂锅后,便缓缓地走向沙发。一见妈妈往沙发那儿走,我就知道她又要去读书。果然,妈妈拿了一本书,坐在沙发上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只见她一会儿眯着双眼,似乎在寻找什么;一会儿双眼圆睁,好像发现了什么;一会儿眉头紧锁,  相似文献   

4.
年华如流水,在我们风一样的岁月中,不知留下了多少记忆,有时悲伤,有时欢笑,而阅读,给了我最大的欢乐。在我的青春岁月中,这些活跃于每个人内心的文字,好似夏天的一片云彩,冬天的一只火炉,春天的一株小草,秋天的一片良田,给你、我、他在心头搁下了一份欢乐。——题记阅读,顾名思义,就是读书。书分三六九等,而每本书中都有一份欢乐,更令人欢喜的是,每本书中都有一段岁月,所以说,读什么书,就是读什么样的岁月。现代文是我们偏爱的,因为那里的文字更直白,更令人欣喜。而我心中的理想多多少少受过这些文字的影响。读泰戈尔,相信飞鸟永远也不会落…  相似文献   

5.
木槿 《师道》2012,(4):57-58
其实买这本《远山淡影》,除了喜欢书名之外,吸引我的还有书的封面.远山淡霭间恍若手触即能拭去的点点雨滴,预示着这本书将会有怎样的一种淡淡的感伤流溢在文字间。但是,我一直未起强烈阅读欲望,直到这个假期。女儿因为读多了福克纳而有点生腻,她想调剂一下被福克纳的纠结文字所折磨的神经,于是在书架上抽出这本书去读,谁知读完以后,强烈向我推荐,在一个晚间,我读完了这本书。  相似文献   

6.
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是一个问题吗?仔细想想,还真是个大问题:读书是读快些好,还是慢些好?为什么不同的人读同一本书,收获会大不一样?为什么有的书常读常新,在不同年龄段会有不同的感受?读到这本《如何阅读一本书》(商务印书馆2004年第一版),我和译者的心情一样,既感到羞愧,也感到幸运。羞愧是因为,从识字起读书近30年,对如何阅读我却知之甚少,徒然走了许多弯路,很多好书让我错过了,很多时间叫我浪费了。幸运的是,这本书教会了我许多阅读的方法、技巧和理念。兹举数例,与读者分享。本书序言中,作者引用了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詹姆斯.黑塞尔教授写于1939年的文章《学校教育的失败》,给人极深的  相似文献   

7.
我的阅读缘     
如果要说爱上阅读的原因,那或许就是一种缘分吧!自幼就喜欢抱着一本书坐在阳台上看,不知为什么,只要认认真真地读了几遍,心中便有了一种说不出来的感受。从此以后,我就对阅读情有独钟了。不论是阳光明媚的好日子还是风雨大作的坏天气,我总会让书和我如影相随。因为,我喜欢它。我喜欢读课外书。“阅读书籍,悔人良多”。读书可以陶冶情操,净化身心;读书也可以提高修养,端正品行;更可以增长知识,积蓄内涵。当你完全沉浸在作品中描写的那种心旷神怡、悠闲自得,或者热血沸腾、慷慨激昂的情绪中时,方知其乐无穷。最近,读完了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代表…  相似文献   

8.
正书吧新访客今天,"豆蔻镇书吧"里的新访客是仪征市实验小学六(4)班的郭老师和她的学生们。听说他们班有"阅读绝招",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他们怎么来读《青铜葵花》这本书。郭老师:同学们,我们班进行小组循环日记已经十一轮了,我看着你们的日记,心中十分高兴。今天我们来共读《青铜葵花》,请大家拿出你们的日记本,同学们静心听,看看在你的阅读中,有没有发现这本书更多的精彩之处,这本书你读到了什么,什么是你最想读的。  相似文献   

9.
尘埃落定,掩卷深思。一次完整的主题之旅即将结束,你是否准备好满载而归?或许,道别之时的话语最是走心,你又能否体会?而下期的精彩还在期待你的贡献。自有记忆开始,我便开始读历史书。当时,小小的我从父母卧室的书架上取出一本书,就歪在床上以各种姿势阅读,虽然读的史书都是儿童版,但我仍觉得历史比童话有趣。从《上下五千年》到《三国演义》,幼年的我常读中国古代史,枭雄良将,朝代更迭的故事自是好看,又有着残酷的美丽。一将功成万骨枯的事实与成王败寇的价值观,总让我心有不忍。一再轮回的王朝倾覆总也走不出封建窠臼,也每每让人感到  相似文献   

10.
周顺海 《师道》2024,(3):39-41
<正>飘着墨香的《特殊教育书稿:昙花冷香》一书,终于摆在了我的书桌上,自从两年前初读电子稿之后,我便时时记挂着这本书。而今,我又可再细读一遍了,心中窃喜,见书如见人,我又可以在梁敏仪先生的灵思中获得一种学养的滋养了。这本书是她作为顺德启智学校校长践履“人性化课程”近20年的治学回思录,那一次,我与她第三次相遇,她说到她现今得益于远离“中心”而有机会冷静而客观地看待这20年的实践,  相似文献   

11.
"师生共读一本书",这是新教育提倡的,也是我们学校建设书香校园的一个重要方面。孩子的世界多彩、天真。或许有时候我们做了充分准备,结果却在孩子心门外;有时候,无意的、让我们很不屑的一句话、一个动作说不定会深深印在孩子的心中。有时候,与其说我们不理解孩子,还不如说是我们与孩子之间的共同话题太少了。为了能想学生所想,乐学生所乐,"师生共读一本书"这样一个活动,或多或少地让我们走近孩子,更贴近孩子。为此,笔者与学生共读《小猪唏哩呼噜》,通过导读课的引导,教会阅读方法,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真正爱上读书。  相似文献   

12.
学生时代,每个人心中都有最恨的人——或许,是欺凌过自己的恶霸;或许,是在课堂上毫不留情嘲笑自己的老师;又或许,是对自己管教苛刻的父母。与众人不同,最让我恨得最刻骨铭心的那人,却是个大部分时间都存在于"故事"中的女孩。妈妈非常热哀把我与同龄人比较,最常挂在嘴边的那个人叫作"徐珊"。徐珊是舅妈的外甥女,我从小学开始就听过她的大名:我走路时总弓着腰,而徐珊学过芭  相似文献   

13.
每个人内心深处都会珍藏着一段属于自己的童话,或许是一段回忆、一片憧憬,抑或是一个疯狂的梦想。大多数人会默默地让它们谁在心底,我却幸运地可以把心中的"它们"唤醒,因为上苍给了我一双可以描绘童话的手。  相似文献   

14.
十年前,我还是个稚气未脱的小男孩,读初一,13岁。家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住在学校。每个星期六回家,星期天返校,带来饭票、菜和零花钱。父母是土里扒食的,日子过得艰辛,意味着我的零花钱并不多,有时一元,有时几元,最多的一次是父母走亲戚了,没有给我准备下饭的菜,破天荒地给了我十元钱。我小心翼翼地放在内衣口袋里,珍藏着这宝贝。  相似文献   

15.
《细节决定成败》这本书不是我平时阅读的教育教学理论书籍,但我细读了两遍。法国思想家伏尔泰说:每当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再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二次阅读真的就像和老朋友重逢一样,我读得很  相似文献   

16.
2014年10月8日晴这已是我第二次读《人间有晴天》这本书了,第一次读这本书算来已经是四年前了,当时只是为书中的亲情而感动,现在再读这本书,我却有了哲理的启迪:爱如流水。十二岁的虎娃是个聪颖活泼的女孩。虽然她有着智障的父母,但靠着外婆支持,家庭还算不错。可外婆猝死,她只得到姨妈所在的派登如旭市寻找新生。但临行前的暴风雨使她醒悟,她懂得了父母浓郁而简单的爱,  相似文献   

17.
《新作文》2006,(4)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自然是一本书,社会是一本书,父母是一本书,老师是一本书,同学是一本书,我是一本书……人生经历中,各种接触,交流的过程都是“读”的过程。读是面对,读是探索,读是了解,读是感悟,读是品味,读是沟通,读是超越……  相似文献   

18.
十年前,我还是个稚气未脱的小男孩,读初一,13岁.家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住在学校.每个星期六回家,星期天返校,带来饭票、菜和零花钱.父母是土里扒食的,日子过得艰辛,意味着我的零花钱并不多,有时一元,有时几元,最多的一次是父母走亲戚了,没有给我准备下饭的菜,破天荒地给了我十元钱.我小心翼翼地放在内衣口袋里,珍藏着这宝贝.  相似文献   

19.
一花一生命     
Nothing 《高中生》2014,(28):20-21
它是我钟爱的一本书。它讲述花朵间的爱情,讲述光阴,讲述生命是一个传奇。可惜我只能用文字传递它的美,不能赋予文字以色彩和香气,但一个个阅读它的夜晚因此在记忆中芬芳起来。我还把它介绍给了一个喜欢植物的小朋友。我隔一段时间就给他读上一章,有时他自己也会迫不及待地读下去。他对爱情一无所知,对生命一知半解,但是这本书让他接近和了解了美。我希望更多的人读到它,喜爱它,希望他们也能在花朵的秘密生命中,发现那不为人知的美,并在望  相似文献   

20.
<正>有一种精神,存在于我的心中;有一种力量,支撑着我披荆斩棘;有一种信念,伴随着我一往无前。在我外婆的家里,有一个木头盒子,上面的铜锁被磨得发亮,外婆说里面都是她的宝贝。有一次外婆打开盒子给我看,里面是外婆年轻时珍藏的东西,她最珍惜的是一本书——《毛泽东选集》,书被硬硬的牛皮纸包着,能看到侧边鲜红的封皮,外婆将它轻轻抚摩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