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直以来,人们多把曹丕对曹植横加迫害的原因归于曹植曾经与曹丕进行过激烈的立嫡之争,这实际是一个"冤假错案"。仔细考察历史记载和曹植的诗文,结合曹植的思想个性,不难发现所谓"立嫡之争"只是曹丕在和曹操的选择及曹植的依附者进行竞争,而曹植本人根本不曾有争夺之意。  相似文献   

2.
曹植和曹丕本是同胞兄弟。曹植少年时聪明好学,能出口成章,下笔千言,深受他父亲曹操的宠爱。曹操曾几次想立他为太子,后来听信谗言,认为曹植行为不检,作事任性,就改立曹丕为他的继承人。曹丕对曹植的才华一直嫉妒,当了皇帝以后,他对曹植深为不满,怕他日后威胁自己的王位,就找借口向他兴师问罪。  相似文献   

3.
曹操有四个儿子,其中曹丕(pī)和曹植是一母所生。曹植从小聪明非凡,十几岁的时候,就读了不少书,能写很出色的文章。曹操试了曹植几次,觉得他确实才华出众,就对他特别宠爱,多次想立他为太子,只是因为有些大臣反对,才决定不下来。曹丕文才也很好,但比不上曹植。他怕自己地位不稳,就想方设法讨曹操喜欢。有一次,曹操外出打仗,曹丕、曹植都去送行。临别的时候,曹植马上念了一段颂扬曹操功德的文章,大家听了十分赞赏。这时有人在曹丕耳边小声说:“大王要离开了,你只要表示伤心就是了。”曹丕赶紧抹着眼泪向曹操告别,曹操很受感动,也掉下了泪。这…  相似文献   

4.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首流传广泛的《七步诗》,相传为三国时曹植所作。曹植生性聪明,十岁能诗,深得父亲曹操宠爱,因而受到胞兄曹丕的妒忌。曹丕即位为魏文帝以后,有一次故意为难弟弟曹植,限令曹植在走七步路的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首流传广泛的《七步诗》,相传为三国时曹植所作。曹植生性聪明,十岁能诗,深得父亲曹操宠爱,因而受到胞兄曹丕的妒忌。曹丕即位为魏文帝以后,有一次故  相似文献   

5.
骨肉相残 孰是孰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三国时期,曹丕虐待曹植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于是,历代文人皆归咎曹丕,然而,笔者发现,曹植是曹丕地位的争夺者,政治的反对者,名誉的诋毁者,在骨肉相残的过程中,应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6.
《洛神赋图》是东晋时期杰出画家顾恺之根据曹植的著名诗篇《洛神赋》而创作的著名绘画作品。曹植,字子建,是魏晋时期著名的作家和诗人,生于公元192年,是曹操的小儿子。他自幼很有文学天才,作品乐观开朗,富有理想和抱负,曾被曹操所赏识,准备立为太子,这引起了哥哥曹丕的猜忌。曹操死后,曹丕继承了王位,千方百计对曹植加以迫害。悲惨的遭遇使他更清醒地认识了现实。他的作品揭露了统治阶级内部残酷的骨肉相残,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生活的痛苦。传说曹植和他哥哥曹丕跟随曹操讨伐袁绍时,得到一美女甄氏,兄弟俩都爱上了她。但由曹操作主把甄氏嫁给曹丕了。曹丕做了魏帝以后,把甄氏立为皇后,但不久就被曹丕的宠妃郭氏害死了。到黄初三年(公元222年),曹植进京朝谒,曹丕故意  相似文献   

7.
鲁迅结合汉魏之际的政治情势考察了曹操和其子曹丕、曹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他破除历史偏见,突出了曹操在建安文学风貌形成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在文学史上首次为曹操正名.他着重论述了曹丕影响下建安文风的发展变化,认为文学风格的"华丽""壮大"是曹丕提倡的结果,充分肯定了曹丕的功劳.他还从心理分析的角度审视曹植的"辞赋小道"说,分析曹植的矛盾心理,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崭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鲁迅结合汉魏之际的政治情势考察了曹操和其子曹丕、曹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他破除历史偏见,突出了曹操在建安文学风貌形成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在文学史上首次为曹操正名。他着重论述了曹丕影响下建安文风的发展变化,认为文学风格的“华丽”“壮大”是曹丕提倡的结果,充分肯定了曹丕的功劳。他还从心理分析的角度审视曹植的“辞赋小道”说,分析曹植的矛盾心理,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崭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三国时,魏王曹操传位于长子曹丕,曹丕的弟弟曹植,名子建,文思敏捷,名播海内。  相似文献   

10.
曹氏父子三人都曾写过游仙诗,但因曹操、曹丕、曹植三人各自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等诸多因素不同,他们在游仙诗中流露出的情感也是各不相同。曹操只为寿命游仙,曹丕因反对游仙而写游仙诗,曹植心灵求解脱所以游仙。  相似文献   

11.
三国时.曹植天性聪慧,才出众,深受曹操喜爱。曹操本打算立他为太子.但曹丕“矫情自饰”,用尽各种手段当上了太子、曹丕做了太子后,对曹植进行无端迫害。有一次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以“兄弟”为题作诗一首,并不准出现“兄弟”二字.否则处死。曹植果然七步之内成诗:  相似文献   

12.
曹丕与曹植,虽为兄弟,但在文学价值论方面,曹丕强调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曹植则强调"辞赋小道,固未足以揄扬大义,彰显来世也".表面上水火不容,其实实质皆重视文学的创作.  相似文献   

13.
七步诗曹植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操在立太子事情上极其慎重,为了避免废长立幼引起宫廷政治斗争,最后还是把王位传给了曹丕。曹丕在位期间,曹植受到了排  相似文献   

14.
从休闲的视角对三曹探讨,有利于理解他们的真实性、丰富性。三曹在休闲之余都热衷于文学创作,曹操对文学的态度是“歌以咏志”,曹丕则认为文学是“不朽之盛事”,而曹植的文学创作只是他寻求政治理想的替代品;游宴活动是三曹休闲的另一种形式,曹操在游宴之时不忘政治寄寓,曹丕的游宴多是娱乐,作为游宴配角的曹植,更多的是附和;关于养生,曹操与曹植一样,由刚开始不相信神仙、方术到后来注重养生、甚至渴望在神仙世界里解脱自我,相比之下,曹丕倒较为理性;曹操对于酒可以说是操纵自如,他饮过酒、献过酒并戒过酒,曹丕认为酒能成礼也能败德,曹植则饮酒不节;在其他的休闲活动中,三曹都喜欢武略,曹丕的休闲更多的是娱乐性、享受型,曹植的爱好则更趋向于文人化;曹氏父子在历史的舞台上留下永远的丰碑,从休闲的角度来观照他们,父子三人在显示各自特点的同时,其实离我们普通人并不遥远。  相似文献   

15.
三国时魏国的曹植自幼文思敏捷,才智过人,深受父亲曹操的宠爱。曹操死后,长子曹丕称帝,猜忌排斥曹植,令他七步之内成诗一首,否则处死。自幼敏慧的曹植镇定自若,特定的情境使他迅速捕捉到可供寄托的物象,诗句脱口而出:“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就是流传至今为世人熟知的《七步诗》,曹植因此得到“七步之才”的美称。据说曹丕听了此诗后面露惭色,曹植因而保命了性命。  相似文献   

16.
七步的距离     
魏晋南北朝时期,曹丕称帝后,嫉妒其弟曹植的才干,命曹植在七步之内做诗一首,否则赐死。——题记  相似文献   

17.
人们一直认为曹丕重视辞赋而曹植轻视辞赋。其实,曹丕主要重视的是"成一家之言"的论说类文章,而不是不含政教意义的辞赋。曹植曾说"辞赋小道",实为愤激之语。他把辞赋比之于《雅》、《颂》,终生未辍辞赋创作,以及他对辞赋创作的认真态度和对辞赋的大力推广,都可反映出他是重视辞赋而不是轻视辞赋的。曹丕对辞赋经世致用功能的无意识弱化,突破了传统辞赋的藩篱;而曹植对辞赋地位的有意识提高,却深陷传统藩篱之中。  相似文献   

18.
刘宏图 《甘肃教育》2011,(23):I0001-I0001
据《世说新语》记载,曹丕做了皇帝以后,对才华横溢的胞弟曹植一直心怀嫉恨,有一次,他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一种非逻辑思维方法——类比。借助类比,常能创造性地解决一些十分陌生、十分困难的问题。可以说,能够有意识地通过类比解决问题,是解题能力有了质的飞跃的重要标志。 类比并不是什么稀罕的东西。在我们的日常交谈、文学创作和艺术表演中广泛运用的“比喻”就是类比。 相传曹操的长子曹丕十分忌恨才华横溢的弟弟曹植,想找个借口害死他,先是要求曹植按他的命题,行七步赋诗一首,曹植七步成诗之后,曹丕又说:“七步成章,吾犹以为迟,汝能应声而作诗一首否?”曹植说,行,你就命题吧。曹丕说:“吾与汝乃兄弟也,以此为题,不  相似文献   

20.
历史上往往否定曹植"七步成诗"一事的真实性.文章拟从《世说新语》的历史性,《三国志》的作者、注者对曹植、曹丕的不同态度和曹植诗歌内容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证明这个故事应该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