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位老教育家说得好 :“教育不仅是文化的传递 ,更是人格心灵的唤醒。”也有人说 ,人类最大的危险不在核云盖顶 ,而在于人类心灵的残缺 ,在于道德的堕落。因此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 ,完善学生现代人格是2 1世纪素质教育的灵魂。中学阶段是实施人生预备教育的时期 ,也是心理渐趋成熟 ,实现初步社会化的关键期。这就要求教育不仅要立足现在 ,更要超前于时代。高中地理新教材(人教版 )把“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作为整个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为学生提供充分自主发展的实践机会 ,让学生的个性得到最大限度地健康发…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阐释由《米洛斯的维纳斯》的美学思想引发的思考:残缺是一种美,但不是所有的残缺都是美,残缺美是有前提的:1.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2.具有一种共同认知的美感;3.残缺美不能伤整体。残缺的美不是表现在外在形体上,亦即不在残缺本身,而在残缺形成的无限艺术空间,即空白上。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阐释由《米洛斯的维纳斯》的美学思想引发的思考残缺是一种美,但不是所有的残缺都是美,残缺美是有前提的1.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2.具有一种共同认知的美感;3.残缺美不能伤整体.残缺的美不是表现在外在形体上,亦即不在残缺本身,而在残缺形成的无限艺术空间,即空白上.  相似文献   

4.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神话般的人物。她留给我们的不仅是传奇般的故事,而且是离奇故事背后对人生对命运的思考。张爱玲的小说除了苍凉,更多的是缺憾,在张爱玲的小说中找不到完美。文章试从三个方面论述张爱玲小说中的“残缺性”:家庭的残缺、爱情的残缺和人性的残缺,并指出了残缺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未来学家预测 ,知识经济时代的 2 1世纪是一个受文化冲击的世纪 ,世界各国都难以避免地面临冲击的挑战。因此 ,无论是政府、企业、公司、银行等都必须密切关注不同文化的冲击和融合 ,不仅要关注这种变化给自身带来的深刻影响 ,而且要注重研究在这些影响中自身利益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丛晓君 《新疆教育》2012,(23):151-151
国民素质的提高需要教育,幼儿教育又是国民基础教育的基础,它的成败关系到21世纪建设者的质量,而幼儿教育的成败又取决于幼儿教师,因此我们必须高瞻远瞩,及早研究2l世纪幼儿教师的素质要求。1要有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1.1幼儿教育的未来性观念。①时问观念:21世纪将是一个快节奏、高效率的社会。充满活力、紧张忙碌的气氛是21世纪的象征,然而时间观念淡漠,办事效率低下等弊端在幼教领域均有明显表现,造成了幼儿时间观念淡漠的弱点。因此21世纪的幼儿教师必须要有很强的时间观念,合理安排幼儿一日生活;②环境意识:2l世纪的人们面临着不可替代的生存环境的危机,环境问题是2l世纪的人类能否幸福生活的重大问题。培养未来公民保护环境的公共道德和社会责任,这是未来社会的需要;③开放意识:21世纪是交往频繁的世纪,交通、通讯技术的发达,将使偌大的星球变成小小的地球村,这就要求2l世纪的幼儿教师必须具备开放意识,要不断地去接触多元文化,多样化的价值观念,并渗透影响幼儿,使他们初步位得自己是多元社会的一个成员,从而不仅热爱祖国和祖国的文化,同时又尊重其它国家和其它文化。  相似文献   

7.
教育应充分全面地发挥自身的职能,否则将是偏废残缺、软弱无力的。当我们对近几年普教工作进行反思时,就不难发现:未能充分全面地发挥教育职能是多数普通中学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教育的政治职能、社会职能、文化职能、经济职能和个体发展职能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知识分子小说中出现一系列人格残缺者形象,这些形象成为标示着当代知识分子兴衰历程的精神标本。当代作家在记录他们挣扎、沉沦、毁灭的精神轨迹的同时,从历史文化与现实两个层面探讨当代知识分子人格残缺者形象的成因,重新审视知识分子的人性弱点和历史文化根源,并考量其人格深度。  相似文献   

9.
解读张洁和陈染的作品,我们不难发现一个共同的现象,那就是男性形象的残缺。在女性写作中,解构男权中心的文化传统,重建女性自我是一普遍特质。但是在这之中男性以残缺的、物的形象出现却是不容忽视的事实。  相似文献   

10.
面向未来世界的素质教育断想张旭东面向21世纪,高等师范院校培养人才的素质不仅关系到中华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而且还与我们社会主义祖国能否全面地适应国际上日趋激烈的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竞争密切相关。众所周知,“21世纪将是一个空间时代和信息社会的新世纪...  相似文献   

11.
<正>给你一段残缺的圆弧,我们能用尺规作图法找到其圆心位置,确定其半径大小。如果给你一段残缺的圆锥曲线,你也能用尺规作图法找到其对称轴、焦点位置吗?一、平行组线定椭圆作法:1.如图1,在椭圆内作平行弦A_1B_1∥A_2B_2,画出过两弦中点直线M_1M_2。再作第二组平行弦  相似文献   

12.
现实生活决定了美学意境只能是一种有着诸多缺陷的残缺的美,这是我们创造新的平衡和完美的基础和动力。残缺,是一种自然率真之美,残缺给了我们无限的想象的空间。残缺的本体也要是美的而且残缺的部分要恰当,才能产生残缺美。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和20世纪西方民族乐派对民族音乐文化发展、世界文化多样性等方面所做的贡献直到现在对我们仍有很大的启示意义。在对待民间音乐素材上,两个时期民族乐派的态度和方法是不一样的。19世纪民族乐派将民间音乐素材"规范"和改造,使其符合浪漫主义专业作曲技法的原则;20世纪民族乐派在留声机、录音机等设备帮助下,较完整地采集到原生态的民间音乐,这些民间音乐不仅被直接用于音乐创作,而且也成了20世纪现代作曲技术。  相似文献   

14.
我们正处在一个新的世纪起点上 ,中华民族正信心百倍地实现新世纪里的伟大复兴。经济的发展 ,需要大学的发展 ,大学的发展 ,必然推动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的发展只有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来运作 ,实现办学主体和办学形式的多样化 ,形成社会化和多元化的高等教育投入体系 ,才会有高等教育的大发展。 2 1世纪的高等教育理念决不是唯国立独尊的 ,2 1世纪高等教育的大发展不仅是规模问题 ,更重要是质量问题。实现教师队伍最优化 ,关注学生道德责任的培养 ,将是高等教育大发展的重要内涵  相似文献   

15.
当前素质教育的目标 ,是培养 2 1世纪创造型人才。要实现这一目标 ,就必须进行创造性教育 ,使学生成为创造型学生 ,而创造型学生在学习中的突出表现是具有创造性的学习能力 ,他们批判地吸收从书本或教师传授所获得的知识 ,善于独立思考 ,擅长发散思维 ,在学习中不拘泥 ,不守旧 ,敢于打破旧框框 ,求异创新 ,勤学好问 ,如饥似渴地探究未知世界。我们提倡学生创造性学习 ,就是要使他们不仅能够学会 ,而且会学、善学。 2 1世纪的人才应有的素质标准之一 ,就是不仅具备合理知识结构和一定知识基础 ,同时还要具备获取知识的方法。这就要求他们在学…  相似文献   

16.
论经济全球化、高教国际化及我们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经济全球化、高教国际化及我们的对策。 人类迈入了一个新的世纪。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 ,成为新世纪一个显著的新标志。经济全球化正在日益深刻地影响各国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改革与发展。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首当其冲。深刻地、理性地认识经济全球化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挑战和提供的新机遇 ,顺势而为 ,深化改革 ,加速发展 ,着力创新 ,对于确立 2 1世纪人才和智力制高点 ,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经典文言,是母语原野的茉莉花,清新绵幽,雅香醇厚。她对于提升当代人的文学教养、德性修养、思想品质、民族文化绵延度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旨趣。作为一名秉有文化自觉的母语工作者来说.面对经典文言的边缘化境遇、语文教育的失重状态,我们焉能持鸵鸟态度?人为地在少年儿童和经典文言之间横亘无数的屏障,挟制儿童进入半殖民地的残缺阅读状态,  相似文献   

18.
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机遇1.2 1世纪是教育的世纪 ,教育倍受世人关注。随着知识经济对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 ,处于教育界龙头地位的高等教育的地位与作用正发生着变化 ,高等教育从社会边缘被逐渐推向社会的中心 ,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江总书记在庆祝北大建校 10 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深刻地阐明了在知识经济社会中大学的重要地位、作用和任务 ,同时对我国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1世纪的大学将不仅是知识的创造源、人才的培养库、文化的传播者 ,也是经济的增长源和高新技术的辐射源。2 .教育工作受到高度重视 ,“科教兴国”战…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 ,具有现代意义的学术研究发端于 2 0世纪。 1 0 0年来 ,中国的学术在艰难中起步 ,又在艰难中跋涉 ,从而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辉煌成就。站在世纪之交的临界点上 ,我们回眸 ,那 1 0 0年来的学术风云犹如就在眼前。承前是为了启后 ,继往是为了开来 ,当新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的时候 ,为推进下一世纪的学术研究 ,回顾 2 0世纪和展望 2 1世纪的未来的学术无疑是有着重要意义的话题。为了回应时代赋予的重任 ,本刊决定在哲社版开辟“学术百年”专栏。借此 ,来检阅人文学科在各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和进展。热忱地欢迎海内外从事人文学科研究的方家…  相似文献   

20.
在作文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向 2 1世纪 ,世界教育提出一个响亮的口号 ,那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 ,在世纪之交的今天 ,我们将面对不可阻挡的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挑战 ,造就一代具有高素质、高文化修养、高科技本领、高管理水准的创新人才 ,这是时代和历史赋予我们每个人的神圣使命。我国的面向 2 1世纪振兴教育的行动计划明确地指出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这是从幼儿教育到大学研究生教育的共同任务。我们的语文教育 ,当然责无旁贷。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也明确提出 :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鼓励他们进行创造性思维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