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教师是学生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和促进者。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营造融洽和谐的气氛,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引导他们掌握阅读的方法.把“点拨”“启发”“引导”“激励”留给自己.把“阅读”“领会”“体味”“品味”“感悟”还给学生。  相似文献   

2.
一、开辟以课内阅读为指导的课外阅读活动课程 (一)课堂阅读 课堂阅读指导和学生课外自读是互为补充、互相促进的。正如叶圣陶所说:“教材只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课堂教每一篇课文的目的,决不是让学生把这一篇课文“吃透背熟”,  相似文献   

3.
一、功利性的阅读有弊端 第一,阅读的目的偏重于考试。 打开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的书页,徜徉于油墨清香之中,读书的确是一种美的享受,可我们的学生却往往很少能领受到,因为他们的课本上写满了“考试”这两个字。语文教学中学生的阅读常常带有过多的非文本本身的动机,学生须面对与考试有关的许多问题,提取与考试有关的许多信息,迫使自己在阅读中去做自己并不情愿的分析、推敲。  相似文献   

4.
许多老师都喜欢听名师上课,因为他们的课堂对自己来说是一种享受。但是听完课后,许多老师却又“望课兴叹”,因为把他们的教学设计及流程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中一试,不但那生动的动态生成没有了,连学生的高兴劲没有了,教师的话语似乎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即使听了很多课,可自己教学的提升依然不明显。于是,许多老师抱怨:“听课不实际,对咱们没有多大的用处。”那么,如何才能真正使听课为自己服务,提高自己的课堂实效呢?一、把握整体,寻找理念支撑点之所以特级教师能让课堂精彩纷呈,学生跃跃欲试,不仅仅是基于教者的基本功,更重要的是他有一…  相似文献   

5.
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自主学习强调的是自由阅读、自主创新。课堂是学生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一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精神,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人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阅读活动,引导他们在阅读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相似文献   

6.
师范学校主要是培养小学教师,目前,在课堂教学的许多方面已落后于小学教学改革的需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教学中我们要突出师范性。叶澜教授呼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中师阅读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上还很难享受心旷神怡的阅读,因此,我们要在“还”字上动真格,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真正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相似文献   

7.
新课标对语文阅读教学有如下描述:“阅读是师、生、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感受和体验”等等。新课标把学生提到了一个应有的高度,还他们学习主人翁的身份和地位,把学生定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一改过去教师主讲、学生从听而造成课堂死气沉沉、学习效率低下的弊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思考的积极性。新课改下的很多课堂都焕发出勃勃生机,学生在学习中主动、积极,有话想说,也有话可说。[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一、“开放性”阅读欣赏的“开”与“放”“开放性”阅读欣赏首先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读物,用自己的眼光审视文本,感悟文章的精华,质疑文本中的疑点、缺点,进行创造性解读,然后再到班级中进行合作性阅读欣赏,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作者,学生与文本展开亲密对话。1.开———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把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首先要给予学生时间和空间,引导他们把阅读面扩展到课外去,让他们到报纸、杂志、网络中,去寻找自己喜欢的读物。然后再激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让他们自己来回答这些问题,使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得到充分体现,创造性阅读得…  相似文献   

9.
新课标的出台,新教材的启用,为语文课带来了新鲜气息,又为语文教育构设出了美好前景。课堂只是小天地,笔者认为在“大语文观”的指引下,以“大阅读”与“语文生活化”为重要途径,水到渠成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尤为重要,在此我们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一、拓展阅读视野,每天专门设立“阅读课”和“美读时光”,让学生的心灵沐浴书香。语文教师不能只满足于把自己的知识传输给学生,最重要的是给学生以良好的引导和影响,让他们开阔视野,不满足于把眼光盯在有限的课本知识上,而是自觉地进行力所能及的涉猎,在广阔的天地里汲取丰富的语文养料。建立在大…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理念的“个性化学习”、“个性化阅读”让语文课堂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我们的课堂热闹许多,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张扬,他们在课堂上搜肠刮肚地寻找有自我创新的观点,有的学生甚至提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口号。但在这热闹繁华的背后,有些隐患是不可忽视的,那就是对个性化阅读的过度追求。有的教师盲目追求学生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悠久的绘画艺术中,有一种美叫做“留白”,它显示了中国传统艺术的智慧。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门艺术,也需要“留白”。课堂上的“留白”不是说留下空白让学生随意活动,而是在隐伏着学生创造性的地方,教师应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引导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感受,大胆提出不同的见解,积极展开不同意见的争议,给学生以吸收消化、发现、体验的广阔天地。“留白”的课堂不仅把学生看成教学的主体,  相似文献   

12.
一、开放式阅读教学,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阅读期待”是一种教学理念,是在呼唤生成的课堂,但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我们在设计时往往喜欢环环相扣.教师怎么问,如何答;怎样总结,如何过渡,一一设计.为了“完美”地完成既定的教学设计,课堂上师生步步为营,短兵相接,当学生在阅读中产生“卡壳”或“争议”时,就急于把所谓的“标准”答案“抖包袱”给学生,殊不知这是在给自己和学生来了个五花大绑!试想,教师在课堂上还有什么激情、灵感可言?学生有自己的阅读期待、独特体验吗?这样的课堂又能生成些什么呢?在孙建峰老师执教的《钓鱼的启示》中,他对于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改革基本理念首先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把语文能力改为“语文素养”,其目的在于进一步开发语文教育更广泛的功能,重视语文课程实施过程中增强底蕴、提高修养的功夫。课堂只是小天地,天地乃为大课堂。笔者认为,在“大语文观”的指引下,以“大阅读”与“语文生活化”为重要途径,水到渠成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尤为重要。拓展阅读视野,每日特设“阅读课”和“美读时光”,让学生的心灵沐浴书香阅读带给人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其品德修养和思想情趣,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因此,语文教师决不能只是满…  相似文献   

14.
如何上好阅读课,关键是要围绕五个“性”,即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和问题性。一、主动性。应当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他们的阅读积极性,让他们把被动的阅读变得主动。教师要让学生发挥阅读的主动性,可以为学生的“阅读成果”提供一定展示的空间。如可以搞小规模的班级“读书课”、“读书方法交流”,以学生为主的“读书小讲座”或某一主题的交流演讲活动,让学生自己投入到阅读中,自己找阅读的内容,自己阅读、自己思考、自己做笔记、自己整理知识。二、独立性。即在阅读中强调以学生自身为主,由学生个人完成查阅资料或查…  相似文献   

15.
如何改变“教师泛讲,学生滥练,死记、硬背书本”的呆滞课堂,构建富有活力的阅读新课堂?其实阅读教学需要“对话”。一、建立平等、和谐的课堂要激活阅读教学,就必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处理好师生互为主体、平等的关系,教师不能把学生当作工具和手段加以控制、操纵,在阅读教学中应让孩子有发言权。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允许学生在阅读中阐述自己的观点,可以质疑,批判教师的观点。这样学生才能把教师当成朋友,把心声敞亮出来,进行富有活力的平等对话。这是阅读进行“对话”的基本条件,也是其重要的表现。二、形成新型的教师观教师…  相似文献   

16.
在一些教师眼里,所谓“启发式教学”就是先把文章大卸八块,然后预先设置好一个个“问题”去“引导”学生。这实在有些“请君入瓮”的感觉。遗憾的是这些“君”常常不大买账,半天入不了“瓮”。阅读当然离不开对“问题”的研究,但既然阅读的主体是学生,那么这“问题”是不是也应该来自学生呢?换句话说,我们能不能把课文完全交给学生,让他们根据自己原有的知识能力基础去质疑呢? 在上《故都的秋》的课堂上,我尝试  相似文献   

17.
一、“无我”的语文是苍白的语文 和许多同仁一样,在教学中,我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现实:学生能够在博客中不厌其烦地堆砌文字,却不能在课堂上写好少得可怜的作文;他们可以在自己的网络空间洋洋洒洒,势如流水,却不能在现实中规范地写出自己的人生感悟;他们可以在MP4狭小的屏幕上津津有味地“阅读”,却不愿在纸张和油墨的组合中舒畅地欣赏;他们对地摊书籍有着狂热的追捧,却对课堂阅读和推荐书目索然寡味!  相似文献   

18.
有一些学生问我:“老师,我不知道怎样才能把文章写得漂亮。”于是,我告诉他们,文章有四美:语言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一、语言美我所说的“语言美”,是指文章有文采。怎样才能使自己的文章显得有文采呢?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些都表明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学本式”语文阅读课堂,就是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本的语文阅读课堂。它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把学生的学习当作第一要务,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让学生兴趣盎然、生动活泼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那么,如何构建和谐的“学本式”语文阅读课堂呢?  相似文献   

20.
“问”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落实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学习的理念,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我曾采用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提问,自我解答的方式,可是总觉得课堂难以驾驭,后来还是主要采用教师提问题,学生阅读回答的形式,觉得这样自己手里有根绳牵着,执教起来心里有数。不过课堂气氛有时不免沉闷,怎样看待这种教学方法?怎样才能把这种课上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