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读书四季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和书结下了不解之缘。当我轻轻翻开书页,手中仿佛不仅仅是书,还有一份珍惜,一份虔诚。当我读书时,我的思维便在书中神游,情感便在书中起落。  相似文献   

2.
去年,我在一次培训会上谈到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到教师要抓紧时间多读点书。会后有位教师走上来,随意地说:“麻烦你给我开个书单,我要读点书。”——如果是学生这样说话,我会建议他读什么书;教师,特别是一位语文教师问出这样的问题,则让我不知如何是好。我看她不过30岁,就问:“你最想读什么书?你感到缺什么?”她说,她也不知道缺什么,就是觉得自己不行,因为“我不怎么喜欢读书”。——谈话变得困难,但我觉得一个人提出要读书,毕竟还有向上的意识,  相似文献   

3.
【阅读格言】 阅读,是一种享受,一种情怀,一种幸福。每当你第一遍读的时候,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你再一次读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了。  相似文献   

4.
读书与悟道     
杨旸 《山东教育》2004,(21):20-20
近日读《庄子》,书中有一段话颇令人深思。齐桓公坐在堂上读书,有一个在堂下正在做车轮的木匠过来问道:“请问国王读的是什么?”桓公说:“是圣人的书。”木匠又问:“圣人还活着吗?”桓公说:“已经死了。”木匠听后不禁感叹地说:“既然圣人已死,那你昕读的东西就不过是圣人的糟粕了。”桓公听他的话中对自己所读之书竞如  相似文献   

5.
张鹰 《下一代》2011,(8):29-30
我儿子小的时候,我无论带他到哪里,包里总装有一本书。等车、等吃饭或者玩的间隙,我都会拿出来读给儿子听。有一次我们乘火车外出,恰遇晚点,我的书让我们度过难挨的等待。儿子说:“有书真好”我家的灶头、床头、卫生间都有随手可取的书。哪怕有几分钟间隙,  相似文献   

6.
教书与读书     
似乎老师们都已习惯了“教书的”这一称呼。台湾著名学者郭春兴教授曾问一老师:“你是干什么的?”那老师答道:“教物理的。”郭教授纠正道:“你应当说教学生学物理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些老师着实在“身体力行”着这样的一种角色:教书者,教授书本知识也。教师们用的书,无非是课本、教参及辅导材料等等。走进英语老师的房间,也许你能看到的就是一些英语教学方面的书,如果还有的话,那就是尘封已久的读大学时的教材了;随意翻翻语文、历史、政治等老师书柜上的书,也许你很难找到一本数、理、化方面的书;反之亦然。我们的老师…  相似文献   

7.
高伟叶 《中学文科》2007,(10):125-125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如何引导学生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下面想谈谈个人的一些体会:[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张景 《天津教育》2006,(11):20-21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在人类一切健康的消遣中,读书是最高尚的。“”读书,永远不恨其晚。晚,比永远不读强。”……当我们的教师把一条条耳熟能详的关于读书的格言送给学生的时候,自己是否感觉到离书籍的距离越来越远。据调查,有许多教师一年都不读一两本书;有许多教师的阅读习惯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他们的目光逐渐从书籍转移到网络;有许多教师不知道该读些什么书;有许多教师不知道书该怎么读。教师读书问题已经引起许多教育工作者关注。本期“的教育三人行”将围绕“教师读书”这个话题展开。  相似文献   

9.
读书如读雨     
当我用手轻轻翻开书页,手中拈着的不仅是书,感在书中起落。我觉得,读书就像在读缤纷多变的还有一份珍惜,一份虔诚。我的思维在书中跳跃,情雨。读不同的书,便是在读不一样的雨。  相似文献   

10.
近期,与教师教研谈话中,发现部分教师在读书学习上应改变方式,特别是读什么书,怎样用书上的先进内容,值得我们深入探究。有的老师说:“我读了很多书,但就是用不上。”还有的老师说:“我学习了很多方法,但在我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就是不起作用。”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样读书呢?  相似文献   

11.
我爱读书     
我爱读书,始于幼年。当时,幼儿园老师不仅教我们识字,还鼓励我们读一些简单易懂的童话作品。我与书似乎有缘,一读便着了迷,识字又特别快,从此便上了瘾。后来,我读书的胃口越来越大,百科全书、中外名著、剧本诗歌等,只要能找到,我都要读上一读,父母只要同意买,我都会一一收藏。我家住宅较小,只得让书屈居卧室一隅。一个书柜早被众“贤”挤满,还来不及“啃”完,又有新书进来,苦于无安顿之所,只好委屈在书桌一方。久之,书渐多,横七竖八堆积成“山”。做家庭作业,我偶尔惊动书山,便会造成“坍方”,翻倒墨水瓶,弄脏书和本…  相似文献   

12.
我喜欢看书,只要一看到一本好书,我就会如饥似渴地读起来。我认为,书可以陶冶情操、开阔视野、丰富感情,它增加着我们的见识,开阔我们的胸襟,因此,高尔基把书比做人类进步的阶梯,古人也留下了“贵者因书贵,富者因书富”的金玉良言。  相似文献   

13.
读书真好     
读了冰心奶奶的《忆读书》,我有种志同道合的感觉,因为我也是爱书之人。当然我所读的书只是茫茫的冰山一角,更不能与冰心奶奶的博览群书相提并论,但我也深深体会到了———读书真好!我想这就是书籍的魅力所在吧。21世纪的阳光洒满我们读书的路,飘一路欢歌,留一串笑语,携一路温馨———只因为读书的惬意。我们读书不再是因“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也不再是为了“光耀门楣”;更不是为了“敲开官府的大门”,只是为了再度震响那一声“为中华之崛起”而去读书。“书籍是人类的营养品。”不错,读一本好书胜交十个好朋友。烦闷时,捧一本…  相似文献   

14.
女儿和我有着许多共同的爱好,其中之一就是逛书店。我们逛书店除了各自选购自已所需的书之外,选一两本我俩都爱看的书回来一起看,是我们的一大乐事。 我们一起看书有多种方式,有时是我读她看、我讲她听;有时是她念我听、她讲我想;有时一本书夹上两个书签,我俩穿插着看。无论是哪能种方式,一同读书的快乐始终伴随着我们。 最初女儿小,一起看书自然是我读她看我讲她听。无论讲什么,她都会聚精会神地听。那时只要和她一起看书,她便高兴地把她的书都拿出来,叫我一本接一本地给她读。有的书读过几遍甚至十几遍她都不厌烦,而且总是听…  相似文献   

15.
试论读书对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人说:“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每天读点有益的书,对精神有滋补作用。 一、书带领我们进入新的境界 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友,人们通过阅读自己喜欢的书,感受作者的情感,领悟作者的智慧。美国作家黑兹利特说:“书会潜入我们的心田,诗歌会流入我们的血液。”书可以带给我们很多东西,拉近时间和  相似文献   

16.
读书的故事     
我爱读书,我的学生也爱读书。每隔一两周,当我更新读本的时候,总有学生跟着买跟着读:《朝花夕拾》、《悲惨世界》、《论语》——而《苏菲的世界》,竟然有6个学生同时读,一个学生还告诉我:“不太懂,古希腊人的名字好难记。什么唯心唯物的真绕人,我觉得,它其实不是一本故事书!”孩子的语气里有抱怨的成分。我笑了:“老师30多岁读它,还是读了两遍才基本弄通的。先放书架上吧.到了高中——如果你够聪明,也许到初中就读懂了。”  相似文献   

17.
阅读与人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言 《中国德育》2008,(10):8-12
我童年最大的痛苦就是没有书读,而现在最大的痛苦就是书太多读不过来。我总结出一条经验:当书越多的时候,实际上人读书的热情就越淡薄;当书越少或者找不到书读的时候,人渴望读书的热情就会越高。在这里,主要讲一下我读书的经历以及阅读对于创作以及人生的影响,希望同大家一起分享。  相似文献   

18.
赵秀娟 《天津教育》2013,(13):107-107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会产生主动阅读的需求。因此,教师只有科学地指导阅读,有效地开展阅读{舌动,注重阅读延伸,才能使学生爱读、会读,读得积极主动,实现从“要我读”到“我要读”的目标,尽享阅读乐趣。  相似文献   

19.
本学期,我负责四年级语文教学。一开学,我便向学生提出要求:多读课外书,勤作读书笔记;每个同学准备一本摘抄本,每天摘录一些好词佳句;每一个月评一个“阅读大王”。所谓“阅读大王”。就是摘录的词、句多。  相似文献   

20.
我和丈夫在没有什么思想准备的时候,孩子出生了;我们在没有懂得怎样做一个合格的父母的时候,孩子一天天地长大了,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一晃,我们的孩子已经几岁了。这时,我们忽然发觉自己作为父母是多么的不称职。也就因为这样,我们错过了教育孩子的启蒙佳期,当我们开始抱怨孩子如何呆滞、蠢笨的时候,难道作为父母的我们就没有责任吗?为了补上做一个合格父母这一课,我和丈夫开始阅读大量关于如何做父母的书,以及后来读到的如获至宝的《家教博览》。现在我期期都要读,而且还把有助于孩子成长和成才的好文、好句、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