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 近几年来,学术理论界围绕历史创造者问题展开了讨论。黎澍同志在《论历史的创造及其他》一文(载《历史研究》1984年第5期)中,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两个命题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进行了考察分析,认为“只讲英雄创造历史固然不对,提出只有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有片面性。”  相似文献   

2.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唯物史观区别于唯心史观的一个根本点。黎澍同志在《论历史的创造及其他》(载于《历史研究》,1984年第5期),《再论历史的创造及其他》(载于1986年7月30日《光明日报》)等文中,对这个原理提出质疑,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只有一个提法:“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说法是“片面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曲解”。笔者认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两个不同层次的马克思主义命题,它们具有不同的含义,是相辅相成而不是相互排斥的。把两者绝对地对立起来,进而否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  相似文献   

3.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是唯物史观的重要理论。理解“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必须明确三个问题:一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由来及人民群众的内涵,人民群众是在劳动实践的过程中对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具有主体性的大多数人;二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表现,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以及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三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方法论意义,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及人民群众主体意识的挺立。  相似文献   

4.
究竞谁是历史的创造者?哲学界的传统观点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只有人民群众才创造历史,这是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命题。近年来,理论界提出一种新的认识,认为人们自己创造着自己的历史的提法较为准确,我的看法是,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主要的决定力量,但并不排斥其它人也在创造历史,历史是群众创造的。一历史的创造者是群众,群众和人民群众是不能完全等同,它们是互有区别的两个范畴,  相似文献   

5.
是英雄创造历史,还是奴隶们创造历史,这是唯心史观和唯物史观长期斗争的根本问题.旧的中国历史课本,竭力为“圣君”、“贤相”树碑立传,美化他们的“文治武功”,推崇他们是中国历史的主宰,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丰功伟绩,成为宣传唯心史观的工具.林彪反党集团更是疯狂鼓吹“天才史观”,宣扬“天生之才”、“先知先觉”,胡说有“天赋才能”的少数人物是历史的创造者.当他们的这一套受到揭露批判之后,又抛出了所谓“英雄和奴隶共同创造历史”的谬论,用诡辩的手法,顽固地坚持他们的唯心史观.我们学习了马列和毛主席关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等论述,狠批了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历史唯心主义.在新编历史课本中,我们以大量的篇幅热情洋溢地赞颂了劳动人民的伟大斗争,说明人民群众是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史学界和哲学理论界对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原理存在不同认识。黎澍同志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观点完全错误,不仅有转述中产生的错误,而且最初提出这个命题的逻辑推理也是错误的,不值得苦心加以维护了。”主张彻底否定这个提法。笔者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提法确有表述不够完全确切的地方,忽视强调杰出人物也是历史的创造者。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作为一种历史观和方法论来说。仍然属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于人民群众创  相似文献   

7.
关于历史发展动力的问题有一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这种观点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只有“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这一个提法,没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提法”,因而不能讲历史是人民群众的历史,只能讲“历史是人人的历史”。这种观点不仅没有正确表达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发展动力的全部内容,而且忽视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这一根本内容。关于历史发展动力的问题,革命导师的观点是丰富的、全面的。马克思、恩格斯经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以唯心史观为理论基础,通过否定社会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否认社会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因、否认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等手段,侵袭和攻击“四史”。唯物史观是“四史”教育的立论基础与实践意旨,也是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赖以生存和建基的唯心史观之根本有效武器。在新时代,我们要通过“四史”教育大力弘扬唯物史观,不断推进“四史”教育的话语体系和阵地建设,进一步完善“四史”教育机制,引导人民群众树立和运用唯物史观,坚守历史本真,自觉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以下四方面探究了历史合力论:①“一个总的合力”的形象描述,要借助于一个假设和两个步骤;②“一个总的平均数”宜作翻译上的改进,改为“一个总的中间数”;③人们和人民都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在人们基本就是人民的历史时期,历史合力基本等于历史动力;在人们大于人民,人民只是人们一部分的历史时期,历史合力也等于历史动力。但在这种条件下,历史动力区分为进动力和反动力。④社会基本矛盾的三个层次也是矢量,它们作为三个共点分力也能产生一个总的合力,其夹角的大小与总合力的大小成反比,可以表示经济增长率的高低。把历史合力概念引入社会基本矛盾,为社会历史动力系统的一体化,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以下四方面探究了历史合力论:①“一个总的合力”的形象描述,要借助于一个假设和两个步骤;②“一个总的平均数”宜作翻译上的改进,改为“一个总的中间数”;③人们和人民都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在人们基本就是人民的历史时期,历史合力基本等于历史动力;在人们大于人民,人民只是人们一部分的历史时期,历史合力也等于历史动力。但在这种条件下,历史动力区分为进动力和反动力。④社会基本矛盾的三个层次也是矢量,它们作为三个共点分力也能产生一个总的合力;其夹角的大小与总合力的大小成反比,可以表示经济增长率的高低。把历史合力概念引入社会基本矛盾,为社会历史动力系统的一体化,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参政是人民群众的原始权力.原始社会“自然产生的民主制”,是群众参政的最初形式。到了阶级社会,群众参政的权力被剥夺。但人民群众曾以各种方式试图“回复”到“原始”的民主制度,以维护和争取自己应有的参政权力。社会主义制度的产生,人民群众重新获得参政权力.人民群众参政程度的高低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标尺。  相似文献   

12.
“法轮功”是一种反科学、反社会的歪理邪说和非法组织,在它所谓的“讲法”和“练功”中,不仅处处表现同自然科学不相容的思想,更彻头彻尾地渗透着与社会科学相背离的精神。其观念和活动无不表现出它同唯物史观的根本对立。唯物史观主张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它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无论是社会的物质生活,还是社会的精神文化生活,都是人民群众特别是劳动人民创造的。个人只是群众的一员,任何个人,包括杰出的个人,都只有将自己融于群众之中,同人民在一起,才能发挥创造世界历史的作用。可是,李洪志及其所谓的“法轮大法”,…  相似文献   

13.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他们用行动“书写”了人类的历史;而记者作为人民群众中的一员,既用行动在创造历史,又以其特殊的职业书写了“今天的历史”。在高等教育改革、转轨、进入新发展阶段的21世纪,作为高校校报工作者,更有义务与时俱进,发挥“今日历史”的书写人职能,以历史的责任感来办好校报。 校报作为高等院校中的新闻媒体,既要为高等教育服务,又要遵循新闻规律。从新闻的真实性和时间的新鲜性来看,新闻报道最近发生的事实,虽然不是历史,但从某种意义上说,新闻是“今天”的历史,是对“今日”事实真实、客观的报道…  相似文献   

14.
论历史创造     
本文通过对历史创造的概念及其所涉及的趋向问题、力量问题、规律问题和鉴别问题的分析和探讨,初步阐述了究竟谁是历史创造者的命题。作者认为:“英雄”所指代的个体和“人民群众”所指代的群体之间的关系是有机存在的,而不是完全对立的。如果个体和群体同处于主导地位,其力量的结核体就构成历史创造的核心力量及其主导趋向,就形成历史创造的主体因素;反之,就只能是非核心力量及非主体趋向,或者成为历史创造的对象物。历史创造是有规律可循的,其规律分层累式深入和波浪式展开两个方面,相互之间又是有机联系的。而历史创造的鉴别标准不是实践,而应该是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相似文献   

15.
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而人民群众包含着男女两部分人。没有妇女,就没有人民群众,也就没有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从古代到近代,中国的历史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然后到封建社会。中国封窃社会这一历史阶段特别漫长,妇女所受的封建礼法思想的束缚与压迫特别严重,但她们仍不失“顶半边天”的作用;而且,巾帼英雄,在各个朝代中也层出不穷。这些女中豪杰,在中国的封建社会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妇女在历史上的作用,大体上可分为四个时期,呈马鞍形,由突出到下降,再上升,这是与中国社会发展的特点密切相关的。第一个时期是在…  相似文献   

16.
<正> “人类的历史是谁创造的?”这个问题是历史观的重要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对于这个问题作了明确回答:人类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但是,近几年以著名历史学家黎澍为代表的一些学者对哲学教科书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进行了批判。这些学者的批判文章在学术界和青年学生中产生了很大影响。因此笔者感到有必要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对谁是历史创造者问题  相似文献   

17.
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的观点,其哲学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观点。坚持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的观点,共产党必须坚持“三个代表”、坚持“三为”、坚持“三个有利于”、坚持“三问”。  相似文献   

18.
关于历史的创造者,目前我国理论界有许多提法和争论。其中,以现行哲学教科书为主,大都坚持并论证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黎澍同志对此提出了疑义,认为这是一个完全错误的命题,主张应当恢复马克思本人关于“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这一提法。我认为,上述两种观点都有合理之处,但也都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的群众观,内容丰富,思想深刻,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的群众观可以概括为“三论”。 一、群众首创论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决定力量。马克思指出:“历史上的活动和思想都是群众的思想和行动,历史的活动是群众的事业。”列宁说:“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造的。”毛泽东同志也曾精辟地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相似文献   

20.
从“重点中学”到“优质教育品牌学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重点学校”与“优质教育品牌学校”是两个不同而又相互联系的概念,“重点学校”,反映的是学校在政府教育资源配置格局中的地位,是一种典型的行政干预的结果。而“优质教育品牌学校”,反映的是学校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在社会和人民群众中享有的地位,社会与人民群众选择的结果。“重点学校”向“优质教育品牌学校”转型,就是一种历史的必然选择,也是学校自身发展的一种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