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苏州园林是一幅写意山水画,更是一首山水田园诗。苏州园林是全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是我国古典园林的典范,令居之者忘老,寓之者忘归,游之者忘倦。叶圣陶的《苏州园林》是一篇序,更是一篇情文并茂、趣味盎然、别具魅力的说明文,是说明文中的精品、经典,文中的美点很多。叶圣陶说苏州园林"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化用一句,阅读《苏州园林》这篇文章的审美感悟是"阅读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相似文献   

2.
叶圣陶先生写的《苏州园林》,是一篇十分出色的说明文。其说明技巧主要有四点:一、采用先总提后分述的说明方法。全文紧紧围绕一个中心,从几个方面层次井然地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第二自然段说:"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是苏州园林的共同点,是全文的中心。接着从四个"讲究"(3一6自然段)和三个"美"(7一9自然段)两  相似文献   

3.
【原文】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又是入画的一景。【分析】《苏州园林》一文,虽然也描述了苏州园林的山水花木,但它的目的,仍在于介绍苏州园林建筑的特点,给读者以有关的知识。所以这篇文章不是记叙、游记类的文章,而是一篇说明文。文章先对苏州园林作总的说明,说它“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它不讲对称,是美术画而不是图案画。第四  相似文献   

4.
<正>《苏州园林》这篇优美的说明文,是叶圣陶同志为一本苏州园林的图片册写的序。一般序言的作用是介绍作品的主要内容,成书经过或创作意图,指导读者如何阅读,帮助读者理解作品并增加收获。《苏州园林》的写作目的跟一般的序言完全相同,只不过它是为了指导读者更好地鉴赏园林的图片,提高我们欣赏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5.
《苏州园林》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写的一篇说明文。本文从写作的构思到语言都带给读者以丰富的美感,尤其是它的结构美。 文章没有采取一般按照空间位置、游览路线介绍名胜古迹或其他处所的结构方式,而是以先总说、后分说的结构形式,抓住了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从几个角度分别解说,写得谨严有序,条理分明。 作者开篇说明苏州园林在园林艺术中  相似文献   

6.
中学语文课本中 ,文学作品的分量很重。文学作品的教学 ,很重要的一个目标就是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如何把审美能力的培养贯穿到语文教学中 ?近年来我作了一些尝试。  一、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中语言美的感受  文学作品的语言 ,不是固定不变的。不同的题材、不同的体裁和不同的作者 ,都有不同的语言风格 ;有的朴实无华 ,有的雅致亮丽 ,有的幽默含蓄 ,有的锋芒毕露。如叶圣陶的《苏州园林》 ,其语言严密而又生动 ,作者从欣赏的角度 ,用高度概括的语言 ,综合说明了苏州园林异中之同的整体特征 ,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一个点上 ,眼前总是一幅…  相似文献   

7.
《苏州园林》和《中国石拱桥》都是介绍建筑物的说明文,相同和不同之处较多,下面从三个方面比较其异同。一说明顺序两篇文章都采用了逻辑顺序,不过《苏州园林》采用的是先总后分的顺序。先概括苏州园林总的特征: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然后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  相似文献   

8.
刘勰说:“情理设位,文采行乎其中。”(《文心雕龙·熔裁》)叶圣陶先生的《苏州园林》就是这样一篇按内容而确定形式,因而结构工整却自然,文采飞扬而严密的优秀说明文。教师在教这篇课文时,怎样将该文总说和分说的结构与多样严谨的语言特点这两个教学重点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呢?语感教学“披文以入情”,采用抓文眼来串全文的方法,能将这篇课文重点巧妙地落在实处,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苏州园林》的文眼就是全文出现过十次的“图画”:文章第一次出现的“图画”也就是全文结构上的总说:苏州园林的追求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那  相似文献   

9.
<正>【设计思想】《苏州园林》是叶圣陶先生为一本苏州园林图册写的序言。文章虽说是一篇介绍园林的说明文,但它表现出来的美俯首可拾。首先是美在结构,作者凭借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点的深刻理解,以及对《苏州园林》图册的反复揣摩,从艺术的高度准确地抓住了苏州园林的共同  相似文献   

10.
形神兼美巧妙赏析四川石柱中学夏光尧叶圣陶的《苏州园林》以精炼的语言,严谨的结构,介绍了苏州园林异中之同的整体特征,给读者留下秀丽园林、处处完美的深刻印象。教学此文,若用多媒体配合,必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生或能虚实相间地欣赏到苏州园林的图画美,或...  相似文献   

11.
(本课选自语文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第5单元。)教材简析:课文没有泛泛地介绍苏州园林的景物,而是抓住"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一总体特征,从整体到  相似文献   

12.
《苏州园林》是现代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创作的一篇说明文,文章不仅采用了总分总的叙述结构,同时还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从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摹状貌及作诠释五个方面剖析叶圣陶《苏州园林》所用说明方法,以跟随作者的笔触去欣赏园林美景,使学生掌握说明事物的方法,并在以后的实践中加以运用。  相似文献   

13.
何林源 《中学文科》2009,(15):96-96
苏州园林的设计,无论是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塘的配合,还是花草树木的映衬,远景近景的层次,都可谓是匠心独具。设计者和匠师们如此追求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那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无怪乎叶老先生说:“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相似文献   

14.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一步一景的中国式园林建筑,让苏州这个天堂般的城市闻名遐.迩,享誉世界。叶圣陶的《苏州园林》,更是锦上添花,为之增色。文章以精练的语言、严谨的结构。从欣赏者的角度,抓住苏州园林的艺术特点,条分缕析地作了全面、深刻的介绍.让我们足不出户,  相似文献   

15.
叶圣陶先生的《苏州园林》是一篇园林鉴赏例说,教材中作为说明文处理。它不仅让读者领略了苏州园林的“图画美”,还使读者懂得一些园林鉴赏的知识,领悟鉴赏的门径。后者是教学中的难点。 “图画美”的理解容易办到,比如找些苏州各园林的图片、挂图等,实际看一看,学生就会理解。至于理解鉴赏中的层次与景深,没有实际观赏的直接经验,必须想个法子才好。请看这段文字:  相似文献   

16.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也是道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新编初中课文第四册第一单元的《苏州园林》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说明文。作者叶圣陶既从大处落笔 ,又从细处描摹 ,以简明朴实而又准确传神的语言再现了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展示了设计者和匠师们过人的智慧和高雅的艺术情趣。读者通过阅读本文 ,既能了解居标本地位的苏州园林的艺术神韵 ,又能培养审美情趣。笔者在执教该课时 ,根据本课的这种独特的美质 ,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为核心 ,以“了解事物的美”和“品味语言的美”为目标 ,精心设计了一份教案 ,执教后学生反响强烈 ,听课的教师也赞誉…  相似文献   

17.
<正>苏州是一座精致的小城,苏州的园林、苏州的桥、苏州的水、苏州的昆曲……都透着一股精致味,"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叶圣陶在《苏州园林》里简简单单的一句话,把苏州的园林的精致绮丽,说了个透彻。苏州在全国颇有名气,虽然经济较发达,却不骄奢,是一个很平民化的城市,也因此让很多人爱上苏州,并融入苏州。一座城市的风貌,会影响这座城市的文化形成,也必将会影响作为城市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教育理念、教  相似文献   

18.
陈文宏 《现代语文》2010,(12):69-69
《苏州园林》的教学内容主要价值在于两点:一是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点,一是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深厚情愫。如果把这样血肉丰满的文本内容,理性抽象为说明特征、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等格式化的框架,而不能让学生感受到叶圣陶在文章中寄寓的情感,感受到苏州园林典范的艺术之美,不能不说是我们教学内容选择和建构的失败。  相似文献   

19.
宋敏 《现代语文》2008,(11):61-62
1.背景 《苏州园林》是叶圣陶先生的一篇介绍苏州园林独特景致的文章,是一篇内容相对抽象的“老”文章,备课时,笔者一直在思考,怎样才能激发起学生对它的兴趣呢?  相似文献   

20.
老作家叶圣陶先生的《“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收入中学课本时改题《苏州园林》,并略有删节。删去了一段引言,这从课堂教学的角度看是合适的,但它对教师备课则仍然有用。这里,我们且由这段引言谈起。今全录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