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弗朗茨·李斯特是浪漫主义鼎盛时期伟大的作曲家、音乐家、钢琴家,在他众多的钢琴作品中,用乐曲改编的钢琴曲《爱之梦》最能体现他的浪漫主义精神.本文以他的《爱之梦》第三首为例,这是李斯特众多以文学名著为题材的钢琴作品中最能体现他艺术价值和追求的一部作品.本文从这首钢琴作品的演奏分析与情感表达来探究李斯特钢琴作品的艺术情怀.  相似文献   

2.
《爱之梦》是李斯特重要创作时期的作品.它具有三部曲式结构特点,在音乐处理、演奏技巧和踏板的运用上都有着李斯特独特约风格,此曲不但旋律优美.而且还蕴含着崇高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4.
王建中是我国钢琴音乐发展早期的代表人物之一,其民歌改编钢琴曲《陕北民歌四首》将中西方音乐文化以钢琴技法进行融合,具有重要的民族钢琴研究价值。《陕北民歌四首》在创作上为进一步促使和弦和声与我国传统民族审美特质相契合而采取巧妙弱化偏音的方式处理;作品多次运用复调手法提高音乐层次,以及利用润饰手法提高变奏效果。《陕北民歌四首》以地域民族音乐作为改编基础,通过模仿民歌唱腔体现民族特质,通过模仿民族乐器强化民族音乐风格,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5.
李莉 《儿童音乐》2012,(11):48-51
苏少版九年级音乐课本上册第二单元有一首欣赏曲目——李斯特的《爱之梦》(第三首,本文特指这一首,不再一一注明),课本上用简谱写出了其起始的主旋律乐句,并提出了欣赏的导向:乐曲创作于1850年,原为一组三首抒情性钢琴曲,其中以第三首降A大调,最为著名。乐曲音调含蓄深沉而又艳丽多姿,洋溢着充沛的热情,表达着爱意。但在笔者的教学过程中,对于这样的欣赏导向和目标总有一些疑问:首先,有关这首钢琴曲和原歌曲有什么联系;其次,如何让一个普通中学生理解A-B-A-B-A这样作为专业音乐学习者大学课程的内容;再次,这种具有文学性的浪漫主义时期音乐情感的表达,到底应该怎样让学生去感受呢?本文将尝试以李斯特《爱之梦》为对象,探讨与之相关的音乐、文化内涵,并谈谈对其赏析目的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6.
巴赫是教会音乐伟大的作曲家之一,基督宗教思想深深地影响着他的整个人生,这种影响也体现在他的音乐作品中,他的代表作品之一《平均律钢琴曲集》,看似只是一套钢琴基本功的练习曲,但结合巴赫生平,从这一作品中不难看出,基督宗教信仰对他在音乐作品创作的结构、发展趋势等因素上,都有着深入骨髓的影响。从宗教信仰的角度来探讨巴赫音乐以及其他宗教音乐,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基础。  相似文献   

7.
《大连大学学报》2021,(4):66-72
在我国现代文学发展过程中,抗战时期出现的"名著改编热"是一个值得注意的文学史现象。当时名作家的畅销小说被改编为舞台剧与电影剧本的案例层出不穷。此类"名著改编"实践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就已经开始出现,然而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大量出现的同类改编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相比出现了较为明显的转变,这种转变的背后透露出抗战环境下文艺实践活动与时代社会思潮的互动关联。在这种改编热潮中,巴金《家》的改编具有较为典型的代表性,将《家》的改编纳入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这样一个相对宏观的历史范畴中进行考察,不仅可以更为清晰地看出《家》的改编在同类改编中处于何种位置,同时还可以勾勒出这一文学史现象在特定历史时段中所体现出的基本逻辑脉络。  相似文献   

8.
9.
近年来围绕《红楼梦》展开的学术研究琳琅满目,其中多艺术介质的改编活动在其传播过程中起到秉要执本的扩散功用,不但推动了红楼文化的社会传播,更以其媒介特征和传播逻辑对其文化内蕴进行了异质同构。其中黄梅戏《红楼梦》的改编,用其独特的叙事视角和叙事结构的安排,以戏曲的形式诠释了《红楼梦》崭新的主题内涵,辅以清新细腻的音乐格调,再赋予《红楼梦》现代化气息,让更多观众接受的同时,完成了对《红楼梦》的又一次艺术传播。  相似文献   

10.
“十七年”中,通过改造与加工,少数民族民间文艺作品由芜杂、多样的民间形态向社会主义国家新文艺转化.以苗族口传文学作品《蔓萝花》的整理改编为例,我们可以窥见民族民间文艺如何成为符合主流文化审美要求的新文艺作品.  相似文献   

11.
作为重要的学术课题,古代小说与戏曲关系的研究已积累了一定的成果,但晚明曲家傅一臣的杂剧集《苏门啸》皆改编自拟话本《拍案惊奇》之现象,因《苏门啸》曲本面世较晚,尚未得到学界关注。据我们考察,这种戏曲、小说题材对应关系为现存戏曲创编仅见之案例,傅一臣围绕伦理教化这一主流思想意识,在戏曲脚色体制的制约下,凝练原作叙事时空,调整叙事视角,动用多种叙事技法,完成了从小说文本到戏曲舞台表演的转换。对比分析其创作经验,不仅为古代戏曲与小说的关系研究增添了新的内涵,也有助于进一步辨析古代小说、戏曲文体之差别。  相似文献   

12.
13.
改编者对原著的阐释是文学作品改编的核心问题。文学作品的阐释有主观性的一面,同时也有客观性的一面。不同改编者的阐释方式和角度,常常差异明显,这就导致了名著改编类型的巨大差异。  相似文献   

14.
《云岭素描》是我国近年来较为有代表性且较为成功的民歌主题钢琴改编曲,其出色的改编技法以及出色的作曲技法,堪称近年来民族音乐钢琴改编作品的典范。这首钢琴曲由朱培宾先生于2007年完成,自发布之时起,便引起了非常广泛的关注和认可,被认为是可以引领民族音乐走向世界的优秀作品。《云岭素描》民歌钢琴组曲有相应的创作背景,其艺术特点和演奏风格及技巧对民歌钢琴曲创作具有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5.
胡炳娴 《文教资料》2013,(12):77-78
《西游记》自成书以来被动地接受了很多艺术性改编,在改编的过程中呈现出娱乐化、情爱化、特效化的趋势。作者以《西游降魔篇》为例,从故事主题、主体及人物形象方面阐释影视对文本的改变,并具体分析当代人对《西游记》改编后的影视的接受状况。  相似文献   

16.
朱熠 《文教资料》2014,(27):3-4
《白鹿原》是陈忠实先生的力作,这部小说人物众多,情节曲折,具有博大精深的艺术境界。该小说自问世以来,影响十分广泛,在国内外有着庞大的读者群。自电影《白鹿原》公映后,各方面争议不断。鉴于此,作者从故事情节、人物设置、表演、电影画面四个方面就小说《白鹿原》改编成电影创作进行思考分析,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17.
浅析由陕北民歌《兰花花》改编的两首钢琴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钢琴改编曲《兰花花》、《兰花花的故事》是汪立三和叶露生两位作曲家分别根据陕北民歌《兰花花》改编的钢琴作品,两首作品的改编手法既有共性又有个性,都在我国钢琴改编作品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从和声、曲式结构、叙事性的发展手法三个方面对两首钢琴作品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初,西方复调音乐理论开始对中国专业音乐创作、教学和研究产生影响。经过几代音乐教育家和作曲家的努力,他们创编了大量具有多样性复调技法的音乐作品集,这些作品不仅证明了我国作曲家运用复调技术创作的高超能力,同时也为高等音乐教育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提供了丰富的创编实例。本文以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林华先生创编的《中外民歌钢琴曲集》为分析对象,剖析其典型复调技法在织体创编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小说《白鹿原》是陈忠实先生的力作,该书情节曲折,人物众多,艺术境界博大精深,这是理论界所公认的。然而小说和电影是不同的两个艺术门类,小说在内容方面一般不受篇幅限制,电影则必须服从时间性的要求。论述了笔者拟从材料的取舍、人物形象塑造、影片色彩运用,以及故事情节方面将小说改编为电影的一些基本想法。其中主要是对内容的删节,因为在区区一部影片中是不可能完全展示该小说的完整形象的。所以,谈及改编,肯定要有所取舍,但是前提是不伤害小说的主要情节以及主题深度。  相似文献   

20.
导演巴兹·鲁赫曼的作品《了不起的盖茨比》改编自菲茨杰拉德的同名小说,但电影的主线情节、影片氛围、人物形象和叙事等方面与原著颇有出入.导演对情节的把握失误,将“美国梦破碎”的主题庸俗化;情节的高潮部分以及一些细节的处理也不够严谨.其中既有自身才能的原因,也有迎合市场需求的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