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崔杰 《兰台世界》2019,(7):48-50
本文在“元数据”定义的基础上,应用同构性档案本质观点详细地阐述了档案元数据核心集构建中的元问题,将“档案元数据核心集”定义为“档案历史联系数据的数据集合”,揭示出了档案元数据核心集“整理档案历史联系”的根本功能以及“必须最大限度保持档案历史联系与历史同构性”的构建原则,以此印证了同构性档案本质观点的理论导向功能及其科学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我国档案学界普遍认为,原始记录性是档案的本质属性。昊宝康以及冯惠玲、张辑哲教授主编的《档案学概论》都持这一观点。由于我国在学术上实行的是“百家争鸣”的方针,因而在对档案本质属性的认识上,又出现了一些新颖独到的观点。其中,邹吉辉同志就提出了历史再现性是档案本质属性的新论。笔认为,这一认识是值得探讨的。  相似文献   

3.
单一概念的档案和组合概念的档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各自都有不同的适用领域或者适用对象。就档案的实存形态来说,档案宜为单一概念的档案;从档案的整理和保管来看,档案应强调组合概念的档案。档案的单一概念和组合概念不是对立存在的,而是可以统一于档案这一事物之中,各司其职,各尽其力。  相似文献   

4.
5.
德里达的后现代主义哲学著作《档案狂热:弗洛伊德印象》涉及了档案概念及相关问题,认为档案必然是一种外在于人体的物质,也是其形成者执行职能的产物,它与"本原"概念相对应,集"开启"与"戒令"两种原则于一身并且存放在"拓扑学和法理学交织,位置与法律交织,物质载体和权威交织的地方"。他还进一步探讨了档案管理、档案科学以及档案作为制度化产物的政治性意义。  相似文献   

6.
考释西藏地方档案教育发展内在机理,阐释其对多民族地区档案教育发展的启示,以期强化未来档案教育发展的民族共同体意识。以西藏地方档案教育的历史基础为引论,论及初步形成、长足发展,以及主要特质:根本法宝是党的领导,基本目标是培养合格人才,国家政策支持,在内地创办大学。针对西藏地方档案教育发展面临的困境,应更新观念、创新发展,突破其闭环与固化表征。借助数字人文技术,升级换代已有档案教育机制,为西藏社会的未来发展提供政治站位高,专业素质过硬,产学研一体化的复合型档案人才。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当前国内档案应急管理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发现相关研究主要围绕事前防范准备、事中应急响应、事后抢救修复等关键环节展开,尚未成体系;基于此,文章从组织体系、预案体系、响应体系、保障体系、法制体系等方面提出构建档案应急管理体系的基本思路,旨在为档案应急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8.
在当今高风险社会背景下,档案资源面临的风险与挑战,档案部门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档案理论体系的创新与发展,要求档案部门加强档案风险管理;而风险管理理论的发展、档案风险管理研究成果的涌现、档案安全体系的建设则为档案部门加强档案风险管理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本对档案本质价值进行了探讨。认为档案的化价值、多元价值、史料价值、参考价值(情报价值)都不是档案的本质价值。只有凭证价值才是档案的本质价值。档案的凭证价值源于档案原始记录性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10.
从档案对软权力建构的意义出发,分析了档案服务于软权力建构的三种推动力:文化吸引力、制度推广力和国际规则塑造力,并提出了实现档案推动力的三种途径:分别从档案的收集广度、整合强度、利用力度三方面入手,提升软权力的广泛性、渗透性与独特性。  相似文献   

11.
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性、档案信息控制灵活性及海量存储性等特点给档案信息管理利用带来了极大的变化,在充分体验这种变化的同时,档案信息管理利用中的道德失范和伦理冲突也在逐渐显现.本文针对这些失范和冲突,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探究档案信息伦理与档案信息法律同构路径,以确保档案信息管理利用的公平、公正、公开、准确、安全及高效.  相似文献   

12.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统一全国,为了妥善接收北平各机关的档案与物品,行政院所属各部按照中央政治会议要求陆续设立了北平档案保管处。本文从当年的公文和档案信息中获得了内政部、外交部、军政部和司法行政部四部北平档案保管处大量的史实与细节,梳理和归纳后形成了系统的认识。北平档案保管处实际上是特定时期内为了接受前政权留下的档案与物品而设置的临时机构,在当时产生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人事、经费和行政管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该机构的工作成绩和效果并不突出,成为历史档案保管的反面案例,并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相似文献   

13.
“档案热”推动了档案艺术的兴起与发展。档案艺术以档案载体为媒介材料、以档案内容为视觉与文化符号参与历史叙事,将真实与虚构、记忆与遗忘的差异转换贯穿于作品始终,展现艺术家诠释的历史事实。档案艺术创作有利于促进档案媒介的开发利用,揭示档案隐藏的情感价值,但也极有可能泛化档案认知,伤害档案的本质属性。这促使档案工作者思考艺术给予档案工作、档案学的多项启示:树立社会档案观,加强档案背景研究,守护档案本质,并寻求与艺术的融合协作;同时,科学认知档案,主动融合他学科,以期在更为宽阔的视野下,探索档案学与其他学科的和平共处之道,实现档案学发展的融合与创新。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在寻找档案和原稿的管理方法过程中,档案管理人员已经找到了一些合理的原则和理论以及有用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在寻找档案和原稿的管理方法过程中,档案管理人员已经找到了一些合理的原则和理论以及有用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16.
随着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发展,档案界出现的“叙事转向”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在分析后现代档案叙事发展的思想、技术、资源、价值认知背景的基础上,借鉴叙事学的基本理念,剖析后现代档案叙事的基本概念与内在逻辑。以解构性后现代主义为依据,解读后现代档案叙事对于档案中立性、档案叙事的权威、档案唯线性叙事和技术万能论的理论批判。并在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基础上,分析后现代档案叙事的现实建构,包括档案叙事的文化诠释、档案叙事的全知视角呈现、档案业务流程的整体叙事化建构和社群/家庭/个人建档。  相似文献   

17.
档案资源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其他资源无法替代的贡献力,如何能够在政府决策领域发挥档案知识资源的价值成为档案利用研究中的一个新的着眼点。我国政府在执政决策过程中面临决策依据缺乏、决策过程不完备、决策缺少机构支撑的新问题。本文论述了档案部门的核心优势;提出通过构建面向政府决策的档案知识库,阐述了知识库构建的总体设想及架构方案,为深入挖掘档案的知识价值、提高档案利用与服务能力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数据、关系、数据库的角度分析了档案数据库质量的内涵,提出档案数据库质量内涵应包括数据库的总体质量、模式层与实例层质量,以及多种属性质量。总结了档案数据库质量问题的主要形成原因与典型表现,提出应开展包括数据质量、系统性能和系统效益在内的质量评价工作,以及构建以标准体系为基础的质量控制体系来开展档案数据库质量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9.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个人信息可以轻易地在互联网环境中被获取,在方便个人生活和工作的同时,也增加了档案利用中的个人信息安全风险。本文调查了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中国五个国家的国家档案馆网站上档案开放利用的政策和规定,通过比较研究档案馆在档案利用中的个人信息保护依据和措施,发现国外档案馆在处理档案利用中的个人信息保护问题时,主要以隐私法和信息自由法作为法律依据,采取的主要保护措施是档案内容审查与档案封闭期限相结合。然而面对大数据时代对个人信息安全的新挑战,档案馆并未采取新的保护手段,档案利用中的隐私保护技术要求并未得到有效关注。解决档案开放利用与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矛盾需要档案馆在法律保障、保护措施制度建设和保护手段技术要求等多个方面采取综合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20.
历史档案是中国档案资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也是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历史凭证,更是学术研究与社会文化繁荣的重要基石与资源宝库。作为历史档案重要组成部分的明清档案,其主体是各类纸质档案,由于年代较为久远,在具有珍贵文物价值与史料价值的同时,也具有形制复杂、残损严重等特点,对数字化工作造成诸多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