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课魂"即一节课的灵魂,应是一单元或一节课的核心概念,具有深刻性的特点。"课魂"也是贯穿一单元或一节课的核心线索,统摄历史事件的前后联系。历史教学也应该像散文创作一样,"形散而神不散",不管采用何种教学模式,都要始终围绕"神"即"课魂"服务。通过确立"课魂",让历史课有线索、有中心、有高度、有灵魂,让学生获得更加深刻的历  相似文献   

2.
正一、设计思路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对人教版必修一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一课的学习要求是: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依据学情及本课内容特点进行分析,学生对"一国两制",台湾问题,香港、澳门回归等基  相似文献   

3.
李卫平 《广西教育》2014,(48):50-50
正中学生接受新鲜事物的速度之快令人咋舌;对于历史,他们却选择了"遗忘",其"遗忘"历史的速度之快同样令人咋舌。作为历史教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呢?我决定在教学中做一次新的尝试。我选取的课题是《红军长征》。单从教材而言,这一课的内容不多,但是,我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懂得长征的前因后果。为此,我在课前找了大量与课题相关的素材,并决定在这些课里突出多媒体课件的作用,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花费了两天时间,反复酝酿课件的设计思路,筛选有关的音像、文字  相似文献   

4.
微课资源给历史课堂教学带来课堂教学模式的翻转——把"先教后学"的传统顺序翻转为"先学后教",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但是,微课资源用于历史学科教学也有其局限性:不利于学生问题生成与创新,课堂教学缺少师生交流与碰撞,忽视学生高阶层次思维的培养等。因此,理性思考与充分发挥历史课程微课资源的教学价值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5.
不少学生认为"历史课太枯燥太乏味"历史被人当作"副"科,是"死记硬背"的代名词,所以学生学习起来也是左耳听右耳冒没有一点兴趣,究其原因还是我们初中历史教师本身的方法。把本应具有活力的历史课变成了"闷课"、"死课",使学生越来越感到索然无味。那么如何使初中历史改变目前的困境呢,使学生  相似文献   

6.
提高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有:通过塑造良好的教师人格魅力;教师角色的转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的方法;教师应加强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课堂效率;合理运用"课前提示",激发学生兴趣,以提高课堂效率;利用中学历史巧记速记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相似文献   

7.
历史课堂教学必须扎实推进"学讲",以推动历史学科的深度学习。深度学习已经成为推动未来教育发展、适应学生个性化需求的有力抓手。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历史学科的特质,将故事移植、学法体验和"课魂"感悟融入"学讲"之中,进而实现深度学习。  相似文献   

8.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提出历史课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其中,时空观念被视为"诸素养中学科本质的体现",是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能否成立的基础。笔者以《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2课"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一课教学设计为例,着重探讨时空观念素养如何在统编版教科书的教学中落实。  相似文献   

9.
历史学科在大多数学生的眼中是枯燥乏味的,学生对历史学科的理解那就是"死记硬背",视历史学科为副科、小科.这种观念在头脑中已是根深蒂固,教师再把课讲得枯燥乏味,学生学习起来便显得心不在焉,随随便便.在信息化的今天,采用多媒体技术,多角度地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还历史以本来面目,让历史课堂充满活力,改善课堂教学效果,多媒体显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正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教师为了考试成绩往往注重让学生加强对知识点的记忆和背诵,教学方式往往是"填鸭式"的,历史课也就成了"一言堂",成了学生眼里"枯燥乏味的课"。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为此,笔者在历史教学引进灯谜活动的教学方式,用和历史知识有关的灯谜来增加历史课堂的趣味,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下面,笔者就来谈谈灯谜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一、有助于学生认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丰富学生的人文常识新版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指出,通过历史教学要让学生认识和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尊重和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而起源于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已有两千多年  相似文献   

11.
历史乃是活生生的生命存在的历史。不是历史需要我们,而是我们需要历史。历史也需要我们去延续,延续历史的根本意义还是在于当下和未来。我们应该改变物化的历史观,拉近历史与当下生命的联系。历史教育必须超越知识的教育,而成为提升个人主体性,提升生命中的历史意识与历史情怀的教育。正是生命化的历史与历史教育,使我们在大地上“诗意的栖居”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2.
侯外庐的《中国古代社会史论》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的失误后走向新的发展阶段的标志,它把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与中国历史发展的实际相结合,提出文明发展的多线论,打破生硬套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局面,真正走进中国历史资料库,着力揭示中国历史的具体特征,在史学理论和方法论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为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中国化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正在深入进行。此次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可以说是全方位的,不仅对课程设置进行了新的编制,而且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过程、评估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新的教育和教学理念的提出和推广,冲击着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使得中学历史教学处于一个转型期,需要研讨的问题很多。本仅对新历史课程所使用的历史教科书中对史料的运用,进行简要的评析。  相似文献   

14.
15.
世界教坛中出现的历史教科书公然违背历史的现象,值得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美国一些宗教团体为了维护其宗教利益,日本右翼势力为了掩盖日本在侵略战争中的罪行,任意修改、篡改历史教科书,严重误导了青少年,破坏了民族和国家的形象。因此,我们要坚决抵制有意识地篡改历史的反科学做法,还历史以真实面目。  相似文献   

16.
历史教科书中对史料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通过梳理区域社会史研究具有代表性的论著,可以清晰地看出学界从地方史到区域史研究的学术研究历程,这种转向体现了国内学者追求本土理论和方法的学术研究,成就了不少区域社会史研究的范式.但争议也不少,主要集中在区域是如何划定的,争议的背后在于如何看待自己研究的“区域”.这些区域史的基本问题,对于做区域社会史研究来说是不得不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史学、史才、史识,是唐代著名的史学家刘知几提出的治史三长,是作为一名史学家必须具备的三种基本的要素。把它移到当今的历史教学中非常契合,符合素质教育对课堂改革的要求,也可以解决目前历史课堂教学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9.
《关于"问题与主义"之公案的历史还原》一文认为,"问题与主义"之争是当时进步知识分子内部对现代中国思想发展和现代中国历史命运的理性讨论;胡适与李大钊共同开创了如何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维史.这些认识摒弃了阶级分析方法,离开了历史的大背景,无视这场论争的实际,因而是非科学的,不能反映历史的真实.科学的历史研究,应遵循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当前一些错误的思潮,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历史与怀旧小说是20世纪90年代流行小说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类别:一是重述的历史,以二月河、唐明浩和以《还珠格格》等为代表的戏说历史;二是以上海怀旧类小说,使小资情调渐成时代风尚;三是知青怀旧类小说,使曾经被叙述为苦难的历史成为审美对象。历史小说的流行,是90年代多元文化语境的结果,也是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文化显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