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数的意义 低年级学生缺乏生活经验,理解数会感到困难。因此,要创设丰富的情境,让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抽象出数的过程。如教学《生活中的数》,可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要数数,如“妈妈在银行工作每天都要数很多钱”、“妈妈买菜时要数数“、“想知道全班同学有几个要数数”、“数生字笔画要数数”等。接着,请学生找找身边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100以内的数,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这些来源于实际生活的感知有助于学生理解数的意义,为培养学生的数感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算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达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诚然,让学生建立与培养数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一、联系生活、引导观察、建立数感低年级学生缺乏生活经验,理解数概念会感到困难。因此在数概念教学活动中要创设丰富的情境,引导观察,加强联系对比,使学生逐步建立数感。如:在"数的认识"教学中,  相似文献   

3.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算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达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诚然,让学生建立与培养数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一、联系生活、引导观察、建立数感低年级学生缺乏生活经验,理解数概念会感到困难。因此在数概念教学活动中要创设丰富的情境,引导观察,加强联系对比,使学生逐步建立数感。如:在"数的认识"教学中,  相似文献   

4.
数学源于生活。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选择学生身边感兴趣的事物,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一、故事就在“口”边苏教版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最大的特点就是形式生动有趣,几乎每一道例题都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让学生自己提出有关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个优势,把学生顺利引入所要教的内容之中,如“停车场中停着汽车三兄弟,大哥公共汽车说……”“…  相似文献   

5.
教海撷英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愉快教学,要十分重视改革教学方法。我们的做法是以“形象”为起点,以“情感”为重点,以“成功”为基础。 一、展现生活情境。联系生活实际,把学生带进熟悉的真实或模拟的情景之中,让学生体验实际生活,加深理解学习内容。如教《葡萄沟》一课,一位  相似文献   

6.
小学生数感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明确地把数感作为数学学习的内容提出来,并把数感摆在首要的位置,充分表明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有良好数感的学生对数的意义和运算有灵敏而强烈的感悟能力,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地培养学生的数感.一、联系生活,获取数感现实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素材,让他们用数学的眼光认识周围的事物,用数学语言来表达与交流,从而理解数的意义,并建立良好的数感.例如在“认识0”的教学时,教师可启发学生说出在日常生活的哪些地方…  相似文献   

7.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数感的具体体现是:“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在数学活动中,具有良好数感的人对数学情境能反应迅速、准确、敏捷和思路简缩,能自然地运用最优化的解题策略。因此,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数感呢?在生活情境中,理解数的意义数学来源于生活,发展学生的数感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经验。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去感知、发现和探索,使他们在…  相似文献   

8.
二、数与代数领域的设计 1.加强与重视的内容 强调通过实际情境使学生体验、感受和理解数与代数的意义。《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要让学生“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经历数学是数学学习的过程目标,是指“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初步经验”。也就是说,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通过活动体会数学、了解数学、认识数学。  相似文献   

9.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东安县是第一批省级课改实验区之一,在课改教学中,我们在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数学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下面谈一些体会。一、利用教材资源,创设形象化情境与老教材相比,人教版实验教科书最大特点之一是设计了大量活泼生动的情景图。这些图画的风格和色彩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富有儿童情趣。我县小学全部采用人教版黑白版教科书,因此教学中我们做到“三变”“两结合”,着力创设形象化情境,吸引学生主动学习。“三变”是变黑白插图为放大的彩色挂情境下,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然而有的问题情境不能直接真实地在课堂展现出来,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生活经验,用模拟的方法,如模拟表演,开展游戏活动等,将枯燥的知识通过生动活泼的生活场景来展现,使学习活动在与现实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让学生观察思考、积极参与。如教“几和第几”一课时,让学生做模拟排队购票的游戏,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体验并逐步理解“几和第几”的联系与区别。再如教学“人民币的认识与简单计算”时,创设“小小商店”的情境,让学生进行模拟购物活动。教学加法的初步认识,让3个学生做玩纸鹤的游戏,从而体验和理解加法的含义。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解决数学问题,用得最多的是“猜一猜、摘苹果、开火车、夺红旗”等游戏活动,这些模拟化活动能激发学生兴趣,取得良好的学  相似文献   

10.
一、教学中,要创设适台学生亲身经历的问题情境 数学课堂教学,要从实际出发,要创设适合学生生活经验的问题情景,即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入手或从学生感兴趣的实际操作入手,为他们提供感性材料,提供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在活动中去体验、感受、认识、理解数学.如北师大版初一数学(上)第三章第三节“代数式的值”,我们首先从游戏开始,全班分若干小组做传数游戏:  相似文献   

11.
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它与实际生活联系十分密切。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价值,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从而培养和提高数学应用能力。基于以上认识,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以实现“联系生活实际,让数学生活化”。一、以“生活情境”的导入,引出数学问题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让数学贴近生活;要尽量创设一些生活情境,从中引出数…  相似文献   

12.
一、现实性———联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数学是对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的一种抽象。因此,在活动课中,我们要依据有关数学知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为学生提供喜闻乐见的素材,创设问题情境,让他们根据生活体验理解和掌握数量关系。例如,为巩固第一册10以内数的认识与加减,我以《生日快乐》为课题安排了一次实践活动课,以学生最乐意接受的“庆祝生日”点蜡烛活动加强学生对10以内数的认识。同时还要求学生用“10以内的数字”说一句话。如教室里有2块黑板,我家的电话号码是,我家的门牌号是,“119”是火警电话,有困难找“110”等,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又如学完《元、角、分》认识后,让每位学生准备5元钱,组织学生去超市购物。购物后,让学生根据购买商品的价钱和还剩的钱数来算原来的钱数,比较两种商品哪种贵,贵多少等等。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事设计问题情境,让他们感到数学并不陌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二、开放性———设计开放问题,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传统的数学应用题向学生提供的是理想化、格式化的数学问题,不利于学生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此,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我们要更新观念,大胆设计开放性的...  相似文献   

13.
钱聪  杜玉坤 《广西教育》2006,(1A):60-61
【教材分析】《小小养殖场》这课是北师大版教材第二册“生活巾的数”这个单元中有关“比较大小”的内容。教学目标和重点是: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和差不多”的含义,并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培养学生的数感。  相似文献   

14.
一、让学生用获得的知识去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问题解决”的基本教学策略,是要求学生用获得的单个知识(如概念)去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因此,教师首先要让学生获得对概念的真正理解,这是儿童实施问题解决的基础。其次,呈现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让他们应用所学概念去分析、解决问题。例如,通过对加法概念的教学,学生理解了把两个数量合起来,在一个数量上再添上一个数量,都是用加法运算。然后,教师让学生分析和解决熟悉的实际问题。例如,让学生根据“小胖过生日”的情境图说三句话,然后列式计算。学生理解了“几里面有几个几”与“…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体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亲近数...  相似文献   

16.
一、贴近生活,重组教材《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经验和知识出发,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但教材中的情境不可能符合所有学生,因此,我们可以结合学生生活实际重组教材。如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分类”的教学,教材中的“文具商店”对于城市里的学生很容易理解,但对于绝大多数农村孩子却很难理解。因此,很多农村教师把该情境改为让学生从书包里找  相似文献   

17.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一学段的教学建议中指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在本学段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在第二学段的教学建议中指出:“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在本学段的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8.
周红梅 《新教师》2019,(12):45-46
学生数感的建立对于理解数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对于数量关系在具体情境中的理解和应用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注重数感的培养,就要有意识地将生活中的问题、现象用数的语言来进行表达,从而让学生感受数的意义,能够把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技能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途径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数感。  相似文献   

19.
一、数学的生活化新教材的基本特点之一是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它有实实在在、生动活泼的生活背景,在教学中我们应多从生活中寻找数学素材和多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找数学、想数学,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例如,在“角的初步认识”中,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地方有角;在学习“对称”时,找一找生活中的对称现象,都能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生活中有许多的数学。再如“统计”的教学,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让他们统计自己身边的事物,不仅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感受到数学就在生活中,自然而然地学习了现实的数学、有意义的数学。二、数学的情趣…  相似文献   

20.
一、结合课堂教学延伸拓展语文课本上的一些难点难以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彻底解决,可通过语文活动来深化理解。如教《倔强的小红军》,让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是难点。我们就指导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全班学生共同参与。演出后,及时组织学生评议,哪些地方演得精彩?哪些地方需改进?学生既当演员又当观众,全身心投入,全身心感受,自然加深了对人物的理解。这种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是难以达到的。二、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灵活组织1.结合学生的在校生活开展活动。如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编辑小组轮流出黑板报,组内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学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