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有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就是有些报纸喜欢跟着“起哄”。例如,有位中央领导同志到一家负债经营企业视察,看到负债经营效果不错,给予充分肯定。于是,某些报纸便大量刊发“敢于负债经营”之类的报道,鼓动人们去从事负债经营,什么“先当债主,后当财主”云云,将负债经营说得天花乱坠。  相似文献   

2.
新闻界一些朋友把中央及所属各部门领导的报纸喻为“条条领导的报纸”,把地方党委、政府领导的报纸称之为“块块领导的报纸”。有些地方报纸编辑部的同志谈起舆论监督报道来,总这样诉说着:“唉,相比之下,条条报搞舆论监督好办,块块报搞起来难啊!”  相似文献   

3.
报纸上经常有关于“新事物”的报道。在改革的年代,确实有不少新事物,但是,也有许多能不能算上新事物却打上问号。比如,有报纸说诞生了“一个全新的服务行业——当铺”;有报纸说:“拍卖是一种新的贸易形式”:还有报纸说:“合同制是新型的用工制度”;更有的报纸把列车上卖水,服务行业收小费,中介拿回扣等等统统称之为“新事物”。  相似文献   

4.
革命的群众运动发展起来以后,必然要出现大量的新事物。如何对待这些新事物,是马克思主义者对待群众运动的态度问题,是无产阶级报纸和资产阶级报纸的重要区别之一。青年报是团委的机关报,它必须满腔热情地注视着新事物,满腔热情地宣传歌颂新事物。真正做到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须要报纸编辑部做很多的努力。一 1958年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大跃进以来,在中共河南省委和团省委的正确领导下,河南青年报宣传了许多新事物,在协助团省委促进团的工作继续跃进方面,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从我们编辑部身旁也溜掉了一些新事物。为什么会溜掉?从我们编辑部来看,主要是在一部分同志存在着“抓不着”和“求全  相似文献   

5.
切莫瞎起哄     
常常听到有人这样议论:有些搞宣传的人总喜欢瞎起哄。这话是有一定根据的,去年夏秋有一阵子一些报刊关于福寿螺成灾的报道,可算是瞎起哄的一例。曾记得,在那阵子,从南疆到北国,从  相似文献   

6.
据了解,目前读者对报纸宣传的意见,呼声最高,反映最强烈的是:要彻底摒弃低劣的配合性宣传、言之无物的“长而空”报道及跟着社会舆论起哄的“炒新闻”。对此,尽管大多数新闻界人士与读者有共同认识,但反映到报纸版面上,此类报道却总是“制而不止”,有时甚至出现愈演愈烈的苗头。究其原因,乃是一些记者背离了新闻的传播规律,固守陈旧的不合时宜的新闻报道“惯势”所致。由此可见,记者要跳出上述新闻报道的怪圈,步入按新闻规律办事的轨道,在激烈的舆论争  相似文献   

7.
在我们的工农业图片报道中,虽然出现过许多好照片,但是有些报道和群众的要求确实还有距离,从内容到形式还都比较枯燥、呆板,引不起读者的兴趣。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人说一是由于记者片面地理解“抓中心工作报道”。例如,报道增产煤炭,许多摄影记者都去拍摄掘进的情况,跟着报纸上就不断地出现清一色的“打眼”和“剥离”工作的照片。农业图片报道中也有这样的情况。另一个原因,是记者  相似文献   

8.
记者起哄     
有人自诩会轻功,身子一纵上楼顶。记者跟着瞎起哄,采访拍照忙不停。萨马兰奇哈哈笑;“大概来自某行星!”有人自诩善发明,水变汽油举世惊。记者跟着瞎起哄,采访拍照忙不停。科学院士哈哈笑:“通天教主显了灵!”有人自诩多才能,速将企业亏转盈。记者跟着瞎起哄,采访拍照忙不停。反贪局长哈哈笑:“早经查明是蛀虫!”调查研究基本功,记者应戒瞎起哄;若为私利乱捧场,制假骗钱一般同!记者起哄@马良  相似文献   

9.
一月谈     
“重要”太多有何益申建华常常看到一些媒体在领导干部的政务活动报道中,使用“亲自”、“重要”之类的词句,有时一篇文章出现十几次,以致形成了一种令人生厌的文风。人所共知,目前新闻稿件中的“亲自”用得过多过滥,诸如某某领导同志亲自批示、亲自主持、亲自调查、亲自考察,等等。除此之外,新闻稿件中的“重要”二字也不宜使用过多。领导同志讲话、作指示或发表文章,在报纸上发表就是了,用不着动不动就说某某领导同志作了“重要”讲话,不分场合,不分地点,也不管讲多讲少。“重要”多了,也就不重要了,而且有些领导同志的讲话…  相似文献   

10.
看了报纸上关于若干商业、服务业发展集体所有制单位的报道,得到一个启发:图书发行工作,可不可以有领导地发展一些集体所有制的站、组之类? 爱逛书店的朋友聚在一起,多次议论过:如果有点竞争,可能对改善图书发行工作有些好处吧! 以“开架经营”来说,读者呼吁、报刊提倡、领导布置,已有不少时间,但是,言者谆谆,听者藐藐,实行开架的究竟有几  相似文献   

11.
范长江在《记者工作随想》一文中写道:“我们的报纸首先应该面向群众。一张报纸,在大政方针、路线原则上,不能离开党的领导,但具体的报道就要考虑群众的需要。报道不能仅仅考虑地方党委的反映,也要考虑群众的反映。报纸对领导负责和对群众负责是一致的,不是对立的。报纸办得好不好,需要群众来回答,群众喜欢或不喜欢,总是有道理的,要不然就没有个标准。”我们的报纸、  相似文献   

12.
有位同志问一家报纸负责人关于新闻队伍的状况,回答颇有感慨:“现在有些编辑、记者的心,野了!”“心野了”,指的是在改革的浪潮中,有些同志的心思已不在办好自己的报纸,“飞”到外面去了。有的人借职务之便,联系之广,忙于给企业的经营者们当经济“红娘”,有的人把报社的岗位当作“兼差”,去另谋“职业”,有的人  相似文献   

13.
平时喜欢看报纸,久而久之,渐渐摸到了新闻报道中的一些用语规律,如:报道某工厂产量上去了,标题或文中往往有“创历史最高水平”之说;报道党政机关处理违法乱纪事件时,结尾一定是给予有关人员“严肃处理”;报道领导同志的公务活动,常常是“亲自”怎样怎样。这里姑且把“历史水平”、“严肃”和“亲自”三个词称之为新闻报道中的三个惯用词。在我们的新闻报道中,这三个惯用词用得近乎滥了。每天打开报纸,“历史水平”、“严肃”、“亲自”。几乎比比皆是。辩证法告诉我们,凡事都一分为二,不可偏颇,对三个惯用词的使用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对会议新闻的报道,议论比较多,反映比较强烈。改革会议新闻,阻力比较大,下面“三种心理”是不可忽视的障碍。一、上级个别领导同志的“名位心理”。会议是传达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指示精神,布置工作的一种手段和方法。但是,新闻媒介不能会会报道。因为有个会议新闻的价值问题。少数领导同志不这样认识和理解。他们往往较多地关心的是“报纸上有名,广播里有声,屏幕上有影”。不论大会、小会,业务会、工作会,只要他到会讲话,即使是会中插话,当地的新闻媒介也必须冠之“重要讲话”放在“头条”作“重头报道”。上级个别领导同志的这种“名位心理”,尽管表露的方式不同,但不能不说它是改革会议新闻的一种障碍。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们在办报实践中,一直注意探索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报道,有一些经验也走过一些弯路。我们的做法概括起来主要是突出重点、善抓亮点、强调看点。 一、突出重点,着力报道事关全局的问题 军区报纸是军区党委的“喉舌”,报道好会议和领导同志的活动,把军区党委的决策、指示和军区首长的工作思路、意图,迅速及时地传达给全区官兵,对部队工作起到组织、鼓  相似文献   

16.
一个时期以来,一些报纸对社会新闻炒得沸沸扬扬,连一些行业报也跟着在跑,似乎这张新闻纸的主体,就是刊登社会新闻。超量地刊登社会新闻,成了报纸的潮流、时尚。我们报社内部,也有同志提出赶“潮流”的建议,甚至有的同志提出,我们报纸的定位变,还是不变?  相似文献   

17.
编辑同志: 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入,一些报社的“机关化办报模式”已成为人们议论的热点。我走访过几家由社会团体和行业系统主办的报纸,发现相当部分报纸的主管领导忽视了新闻规律,经常凭主观臆断办报。有一家行业周报,上级领导召开一次行业会议,便给报社下指令、定规格,连篇累牍刊登会议发言稿和经验性报道,文章冗长,信息量少,业务性强,可读性差。有些报纸连本行业领导干部的一般性活动,也不厌其  相似文献   

18.
如何把握好批评报道的分寸,掌握好“度”,达到“适度”的要求,是个十分复杂,不易把握的问题。有些同志总是希望批评报道多一点,揭露得尖刻点,似乎只有这样才解渴,但另有些同志则希望报纸稳重一些,批评报道适当少一些,特别对有争议的问题少触及或不触及,尽量不要捅“漏子”。处于这两种意见之中,办报人应如何看待  相似文献   

19.
如果留心就不骓发现,有些报纸在报道色情、暴力、凶杀等方面的新闻时,其操作是非常“投入”的。那些对“三陪女”“工作”时的细节的描写,对犯罪分带到现场,让读者亲眼目击。对这样的报道,某编辑的解释是:读者喜欢,我们完全是为了迎合读者的口味。 从事新闻工作的同志都知道,真实性是新闻的基本要求。对社会上一些丑恶现象的报道和披露,同样要遵守这一条规则。问题在于,某些方面的内  相似文献   

20.
打开报纸和刊物,我总要先看看标题,标题新颖,内容又是我关心的,我是先睹为快的。有些名人(包括一些领导同志)的文章,我也总是格外用心地看。有的确实很有见地,读后获益非浅。但也有的文章长而空泛,人云亦云,读后似乎有些“受骗”之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