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沈从文的《边城》给人们创造了一个奇特的"湘西世界",给人展示了一种湘西农村所特有的山水美、环境美、人性美的奇美景观。寄托着作者"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文章从人情、风情、人性、语言等方面的描写来分析沈从文《边城》的美学特色,揭示出《边城》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2.
《边城》是沈从文一部优秀的中篇小说,描绘了一个瑰丽而温馨的"边城"世界,一个充满"爱"与"美"的天国。小说以撑渡老人的外孙女翠翠与船总的儿子天保、傩送的爱情为线索,表达了作者内心的追求。那乡土气息浓郁的《边城》凝结了人类灵魂深处至真至善的美。  相似文献   

3.
沈从文的《边城》读者很多。《边城》的内涵经历史演变而成为“湘西人情美”的文化概念。我们曾概括过《边城》题目的含义:它是一个地理概念——偏僻的湘西边陲;是一个时空概念,作者所描写的生活背景是空间的,但作者所精心构筑的生活场景、人生图景却是一个隐喻的时间概念;它还是一个文化上的概念,让人联想起小城文化、人情人性美及地域风俗图。这些都与《边城》的内蕴的理解有关。为了更好地把握小说,我们就《边城》意蕴展开讨论,其中不乏新意。  相似文献   

4.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寄寓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在作者笔下,古老的边城具有桃花源般神奇的美。边城明净的风光,淳朴的民风,教化着善良敦厚的人们。  相似文献   

5.
湘西世界在过去一直保持着一股单纯清新的气息,作者沈从文在他的佳作《边城》里想把一幅风俗、人性皆美的画面展现给我们。然而,现实中的边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者力图挽留这美好的边城,可是展现给我们的却是一幅美好风俗、人性走向崩溃的现实画面。  相似文献   

6.
沈从文的代表作《边城》是一部充满着浓厚民族色彩的乡土抒情小说,更是一首动人的“乡土抒情诗”。作者以一只带着温情的笔,为我们描绘了“边城”美的自然、美的风俗、美的人物,为我们构筑了一个善与关的湘西世界,表现了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方式。从《边城》中,我们可以感悟到湘西独特的风俗美。  相似文献   

7.
一个“其貌不扬”的个体小店,为什么能成为“美丽的边城霍尔果斯最繁华的去处”?作者以朴实的语言,向我们娓娓道出了个中原委,尽诉了小店主人——两个姑娘令人钦羡的美。仪表美任何一个带有服务性质的行业,其服务人员总是以年轻貌美的女性居多,边城小店也不  相似文献   

8.
一幅幅优美的画卷,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段段经典的对白构成了沈从文先生的《边城》。要说《边城》中最能够触动人心,让人久久难以忘怀的部分,还是要属《边城》中每一个鲜活的人物身上所展现出来的人物美。无论是重义轻利的淳朴美,还是祖孙互守的人性美,坚守爱情的痴情美都无时无刻不触动着每一个读者的灵魂。本文以《边城》中若干人物的刻画出发,发掘其中表现出的人物美,以期对《边城》有更为深刻形象的解读。  相似文献   

9.
沈从文在《边城》中描绘了一幅人性美的风情画,有人情、恋情、亲情之美。展现了理想化的边城风貌,从中灌注了作者关于自然人性的理想,描述了美好的人性所遭遇的不幸,表现了悲剧现实的无奈与苍凉。  相似文献   

10.
沈从文的长篇小说《边城》是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卷。小说语言清新别致,意境深远,使人性的纯美与自然的静美水乳交融,表现了作者强烈的人性意识。从当时的社会环境及作者的个人经历来探讨《边城》以人性为主题的原因,了解作者对人性美的诠释,从而领略该小说的语言特征和艺术特色之美。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性爱神与美神成为一而二、二而一的感性存在可以证明,在民族深层心理结构体系中。对于女性是的审美价值的评判是:爱与美同在,女神的爱与美代表着一种超功利的美学观念的发生。这种美学观念于不自觉中突破了弥漫四周的以男性为中心的语言符号的压迫,树立着爱与美之女神的不朽形象,左右着华夏民族“集体的梦”。女神所生发出来的女性精神及相应的女性崇拜的集体无意识倾向,可谓是人类命运史或文化史上的潜宗教。它化作“社会性的共同情感”潜伏在文学作品中。  相似文献   

12.
墨子的美学思想属于伦理美学的范畴,而非形式主义。墨子的兼爱思想具有丰富的审美意蕴,因为,爱本身就是一种审美经验,而爱的经验和其他审美经验带给人的情感体验也是相同的:人在爱之中体会幸福,就是对美的人生的体悟;爱使得和谐的人际关系得以形成,可以说,是爱缔造了美的社会。  相似文献   

13.
意象的恰当使用可以突显作品的艺术审美价值。本文以火为例,探讨了《简·爱》作品中意象背后的心理空间。“火”在小说中随不同的场景具有不同的的象征意义:愤怒与复仇之火、涅槃之火、生命之火、温情与爱情之火。《简·爱》作品中“火”的意象的使用,增添了作品的美感,展示了作者复杂细腻的内心世界,深化了这部作品的主题。  相似文献   

14.
在新写实小说中,方方的小说以她自己独有的魅力赢得了众多的读者。在她众多的风格和题材各异的作品中,一部反映城市青年爱情故事的作品——《桃花灿烂》唤起了读者的强烈审美意象。在这篇作品中,我们看到了现代女性对爱情执著与追求,也看到这入世间那无法脱俗的爱情以及对女性自我人格的关注。作者的冷峻笔法延续了她一贯的行文风格,正视现实中爱情幻灭的悲剧,其悲剧性的爱情结局也更令人心动。  相似文献   

15.
文学大师川端康成将东方传统美于西方现代派手法相结合,创作了传世之作《雪国》。作品的核心是淡定的美学追求,充满着纯净、空灵、忧郁的色调,集中展示了一种东方式的空虚美。这种空虚美的构筑源自于作者自身固有的审美意念,展现在作品悲美的主题和唯美的文字之中。  相似文献   

16.
川端康成作品的核心是对美的追求。他是勇于探索和敢于创新的,重视小说的艺术表现和创新的,因此其小说也具有鲜明的艺术审美特征。本文从内容、语言、主题风格三个角度论证川端小说的艺术审美特色,体现了川端敬爱自然的文化底蕴、生命悲哀的哲学体悟、生命救助的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17.
综观新疆民族女作家的作品,我们发现她们的作品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独特的艺术风貌和美学品性,更为重要的是她们从文学的角度展现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审美把握:敬畏生命,亲近自然,充分肯定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亲和性;倾情表达对于人与世界一体的生命存在的关注与热爱。  相似文献   

18.
萧统在《文选》赋类中首次设“情”目,填补了在赋作分类中无“情”类的空白,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开创意义。入选的赋作代表了萧统心目中“情”类赋的理想面貌,萧统认可的“情”是“止乎礼义”的、为传统儒家思想所浸染的“情”。对赋中女子“中和之美”和赋中故事“以悲为美”的认同和赞赏则体现出了萧统对传统美学观念的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9.
大卫·赫伯特·劳伦斯是现代派作家之一。他的思想虽受过佛洛伊德的影响,但对于性爱的本质和功能,他与佛洛伊德的意见相异。劳伦斯认为,性之真正意义,是美感。性和美是一回事,尤如火和火焰是同一回事。憎恨性,就是憎恨美。想让爱具有生命之美,就必须尊重爱。劳伦斯认为,性爱的功能是快乐,而不是生育。人类的本能是积极的创造。劳伦斯的大部分性爱观点在其小说《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中均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20.
路遥、陈忠实、贾平凹各自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取向。路遥在其文学创作中追求的是宏阔的社会生活叙事的审美艺术建构,有一种雄浑壮阔的美,不失社会现实与人生理想相融会的美;陈忠实的文学审美追求是一种道德力量的美,并融于现实生活,有其蕴涵沉稳、真实质朴的美、刚毅人格的美;构成贾平凹生命情感、文化精神的最为重要的因素,就是爱与美,在贾平凹的文学创作中,善于发掘生活美、生命美、人生美和情感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