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的课程标准有一个很大的特色.就是强调“用教材教”。这实际是让教师根据学情和教师的个体风格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结合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丰富、完善教材。但这一切是以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为前提的。我们经历了不断改进的教材解读活动,从最初的“茫然”到现在的“了然”,走过一段艰辛之路,也取得一些经验,总结起来,解读教材首先要做到“心中有数”和“目中有人”。为了做到这两点,在语文教材解读中,我们遵循了“四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2.
高等师范院校语教材教法课应变讲学为导学,上成指导课、训练课、研究课。“四结合”教学改革理论的学习、研讨,有利于师范生逐步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并运用到将来的教学中去。  相似文献   

3.
古人尚有“不唯书”之说,可今天我们的教师为什么仍然对教材如此虔诚,如此顶礼膜拜昵?教材到底是什么?多年前,叶圣陶先生对教材就有过精辟的论断:教材无非是个例子,通过这个例子来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专家也多次强调教材编制的目的不是为教师提供“法定”的文件,让教师屈从于教材的要求,而是定位在为教师的教学服务,是为教师提供精心打造的、可资利用的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展,以校为本的学校与教师发展日益被人们所关注,“校本培圳”的思想已逐渐被人们所熟悉。  相似文献   

5.
李文全 《四川教育》2004,(10):22-22
【案例】在一次学科培训中,一位资深科学课教研员以《观察树叶》为例,让我们这些受训教师当起了学生,现场进行树叶的观察和比较。近二十位听讲的教师被分成四个小组,每个组发给32张人工绘制有树叶并过了塑的卡片。他首先让我们观察这些“人造树叶”有什么不同。我们手上的这些“人造树叶”,初一看似乎都差不多,可仔细观察才发现,这些貌似一样的树叶竟然有许多细微的差异:有的叶缘有小齿,有的没有小齿;有的叶脉是对生的,有的是互生的;有的叶尖很尖,有的却较圆;有的叶根是凸出的,有的叶根是凹进去的……大家越往下观察,发现越多。观察活动结束…  相似文献   

6.
王慧 《青年教师》2009,(8):35-36
特级教师沈重予曾说过:“教材是执行课程标准与体现课改精神的载体,也是众多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智慧的结晶,粗线条的阅读肯定是不行的。”这足以说明解读教材一定要吃透教材,很好地领悟教材,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弄清教材中每一个主题图、例题中的每个问题所蕴涵的意思,  相似文献   

7.
一、教材分析“位置与方向”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数学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所安排的教学内容,此前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确定位置的经验,学习了上、下、左、右、前、后和东、南、西、北等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并掌握了用第几行、第几列确定物体的准确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要素确定物体的位置,描述简单的路线图,使学生能够描述较大空间范围内物体的位置,并综合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发展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8.
彦昌 《考试周刊》2011,(68):221-221
新课程改革在倡导学生合作学习的同时,也要求教师合作探究,形成研讨氛围,发挥“集团效应”。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对于树立教师团队合作精神,集思广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对优化集体备课的策略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的重要工具,但教材内容并不完全等同于教学内容,对教材合理的分析和解读已成了  相似文献   

10.
农村学校应充分挖掘师生教育资源和乡土科技人文资源,从“目标与理论相结合、教师与学生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科技与人文相结合、实践与反思相结合”五个方面开发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  相似文献   

11.
课程改革使语文教材呈现“一标多本”的格局。由于不同的编写者对课程标准理解的差异,导致了不同版本的教材对同一课文内容选择产生差异。这种群芳竞艳的局面为课程资源开发打开了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2.
"两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两课"教学创新是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必然要求。通过在教学内容、方法及考核方式等方面做好"四个结合",教学中进行创新,就能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两课"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14.
所谓“四结合三部曲”,即作文与生活结合,作文与书本结合,作文与心灵结合,想象与联想结合;生活中寻素材,书本中觅方法,练习中求提高的作文教学模式。   一、生活中寻素材   学生作文最大的缺点是无话可说,每次作文好像空牙膏皮中挤牙膏,大脑空白,举笔难下;有的好像房檐滴水,断断续续,文意不畅,行文干瘪;而有的东拼西凑,随意编造,出现假、大、空的现象……这种种情形表明学生缺乏生活、缺乏感悟。因此,作文教学首先应打开学生生活的宝库,解决材料问题。   1.作文与心灵结合。每个人的内心就是一个丰富的世界,尤其…  相似文献   

15.
明启文 《云南教育》2005,(19):63-64
“比较”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在认识了10以内的数(北师大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一年级上册)以后,在第二单元编排了“比较”这一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实验教材删除了“常见的数量关系”这一章节,给一线教师造成了错误的理解,认为新课程的“解决问题”只重视生活经验的积累,不强调数量关系的教学。从此,数量关系不敢讲了,生怕“套模式,束缚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发展”。其实,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已经把数量关系的教学提到一个相当重要的地位。那么,应如何进行数量关系的有效教学呢?现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7.
国内外学者普遍认可教师对于课程改革的重要性,认为教师对于把课程改革落实到课堂教学,把教学改革的理念转化为现实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对“课程标准”的认同有效利用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8.
曾扬明 《云南教育》2007,(6S):23-24
“我的发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语文一至四年级“语文园地”中一种训练形式(五、六年级为“交流平台”),人教版教科书编者对这一栏目做了创造性的安排。第一学段的内容由识字,初步了解字、词结构为主,第二学段转向以发现词、句、段、篇等语言规律为主,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思想,我们只有认真解读编写意图,才能用“我的发现”这一平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19.
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新课程理念的主要体现,教材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思想品德教师对教材的把握能力是教学成败的关键。那么,思品教师如何把握教材呢?  相似文献   

20.
所谓“超出教材”,就是开发课程资源和整合课程资源的过程,在实际教学中主要有以下几种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