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英  王民  左海芳 《学科教育》2003,(12):41-43
目前为止,中国很少有人来研究中学生心目中的世界地图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以及教师是否利用心理地图来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能力。本主要以初一和初二的学生为研究对象,让他们画出心中的世界地图,然后按照统一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价,归纳总结出规律性,希望能给地理教师以借鉴和启发。  相似文献   

2.
区域地理是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普遍反应较难掌握的内容之一,从近几年的高考文综考试中也呈现出学生在这部分失分比较严重的现象。深入分析其原因发现,主要是学生在头脑中尚未形成清晰的地图表象,空间概念模糊不清。因此,学生就无法借助心理地图展开空间的思维与分析。地理的学科性质决定  相似文献   

3.
"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充分利用地图进行地理教学是一条普遍规律,但是心理地图作为地理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却往往被忽视.  相似文献   

4.
学会看地图是初中地理学习中最基本的要求之一,也是培养初中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初中地理教材中涉及大量的地图,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解决地理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及使用地图与绘制地图的基本技能,对于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和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发展至关重要。初步探讨如何通过在学生头脑中构建心理地图,进而改变学生的地理学习方式、提升学习能力的方法与策略。  相似文献   

5.
对地理空间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是学生地理学习的关键,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地理空间概念的理解往往不够,且教师对地理空间能力教育的重视程度也不容乐观。"心理地图"的形成和发展与地理空间能力的培养有着密切的联系,运用"心理地图"培养中学生的地理空间能力,首先要激发其学习兴趣,然后帮助学生建构地理空间概念,最后形成地理空间能力。  相似文献   

6.
王俊友 《地理教育》2014,(10):59-60
正一、心理地图的涵义美国《国家地理标准》认为:心理地图,是人们对地表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的内化了的印象,它反映了人们对位置和不同尺度区域的认识。心理地图首先是一种地理表象,具有空间性,是对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空间结构、空间演变和发展的主体的反映,同时心理地图也是一种记忆表象,它具有记忆功能,能在头脑中将地理表象保持和再现,可通过长期有意识的记忆训练,帮助学生获得比较稳定的地域知识和空间认知。本研究认为心理地图的内涵包括以下几方面:1心理地图是包含各种地理信息的地图在人脑中形成的表象。它是一种空间表象,是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特征、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7.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利用地图进行教学也正是地理教学特殊之所在。教师借助不同种类不同形式的地图可以将卜分遥远和广阔的地理事物呈现给学生,将使学生无法感知的地理事物形象化,抽象的地理规律、地理理论具体化。学生阅读分析地图,在图上找出地理事象之间的关系,发现地理事象运动发展的规律,是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识记能力的过程,这是最重要的地理能力,也是国家教育大纲规定的地理教学基本目标之一。而且,以地图为载体的综合试题也占据着高考试卷的主体,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直接决定了高考的胜败。  相似文献   

8.
管海东 《中学文科》2006,(11):58-59
近年来高考文科综合试题中往往从地理空间人手,要求考生对试题中给出的地理信息进行正确的空间定位,再以此为基础,分析、推理其他特征。如果空间判断错误,则一切都无从谈起。因此,如何正确判断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掌握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特点以及空间联系的规律,已成为地理学习的首要问题之一,那么怎样对地理事物进行空间定位呢?  相似文献   

9.
地图是按照一定数学法则,将地球表面上的自然和人文现象,通过制图综合,用符号缩绘在平面上的图形.地图不只是地理学的地图,也是所有和空间认知、环境认知有关课题的地图.学生的基本地图知识和使用能力,可以应用在认识社区环境、认识国家、认识地球等方面,是每一个学生终身可用的基本生活能力. 通过地图的使用可以提高学生的空间认知能力,而学习的方法必须符合认知发展规律.作为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地图信息是靠地图符号的定位形式、轮廓与相互位置来传递的,读图者和学习者如何从地图中提取认知需要的信息才是关键,如果说地图是认识空间和环境的模式,那么人们头脑中的地图就是富有个性的空间认知模式.因此,提高学生的空间认知水平是地图教学值得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一、心理地图构建阶段 1.构图阶段 区域地图一般空间跨度大且轮廓不具有规则性.因此,常将区域地图划分为若干个面并大致框定每个面的经纬度范围.  相似文献   

11.
针对高中学生存在身体和心理健康问题,采用实验法对福鼎一中高三年级8个班452人(实验班60人、对照班392人),从认知、情感、兴趣和评价4个方面进行体育教学诱导式教学改革的实验尝试.实验表明:诱导式教学对高中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要提高全民族素质 ,就要大力发展学生个性 ,使其向正常、健康、完善的方向发展 ,学校体育在培养学生个性方面起着独特的作用。在体育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 ,根据他们的体育能力、气质、性格差异进行分组教学 ,使他们的个性主动发展 ,从而使学生身心都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高等职业院校的快速发展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体现,高职学生的增加,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尤其是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要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水平,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必须分析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多种方式,有效解决高职学生的心理问题,使高职学生健康发展,成为社会的栋梁。  相似文献   

14.
中学生应付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防御方式问卷(DSQ)对470名中学生的测量结果表明,中学生对挫折和应激情境以“成熟型”和“中间型”应付方式为主,首选“期望”、“升华”、“压抑”、“解除”、“幻想”等应付策略;“成熟型“和“中间型”应付方式的使用高中生显多于初中生,“不成熟型” 付方式随年龄而变化的趋势不明显;初中生两性间应付方式的差异较小,高中生两性间差异显增加,但中学生总体在应付方式上的性别差异不显。  相似文献   

15.
论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大学生心理素质是与大学生的学习、学术研究和生活实践密切联系的心理品质的综合表现。心理素质与能力、人格特质、心理健康及创造力既有密切的关系 ,也存在着差别。大学生心理素质建构应以人的大脑发育规律为基础 ,以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为依据 ,将理论思考与实证研究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6.
阐明研究中优秀学生数学思维特征的重要意义。通过调查研究归纳出优生数学思维的三大特征,并阐述各大特征的具体内涵和要义。  相似文献   

17.
对当今的中学生而言,他们不仅正面对着青春期成长的急剧变化,而且也正面对着新世纪新时代的巨大变迁。由此,我们教育工作在关注中学生生理、心理年龄特征的同时,还必须及时关注他们的时代特征。本论试图从社会的信息化、开放性、竞争意识和效率意识等方面,对当今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优势和可能出现的问题作一相对的剖析和概述,以利于中学教师更好地认识和引导自己的学生,促进他们心理的健康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自2001年以来,我国开展了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包括地理学科等在内的诸多学科都制定并颁行了新的课程标准,课程改革蔚然成风,许多全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也纷纷提出并获得广泛应用。其中,如何全面评价和继续推进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模式,成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高中生焦虑心态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显性焦虑测验问卷》和《中学生考试焦虑测验问卷》对随机选取的1130名高中生进行测试,结果发现:有近20%的高中生存在着程度不同的焦虑,有25%左右的高中生存在着中等程度的考试焦虑,严重程度的考试焦虑比较少。毕业班学生显性焦虑和考试焦虑的人数百分比显高于非毕业班学生,女高中生显性焦虑和考试焦虑的人数百分显高于男高中生。  相似文献   

20.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成败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人才的培养。基于此,笔者从建立高校心理健康预警系统的必要性、可行性入手,提出建立高校心理健康预警系统的构想,着重从人力角度论述并做出若干思考:拓宽服务范围,开辟多元的教育渠道;提高社会、家庭在心理健康预警系统中的地位;建立完善的评价评估体系;加强校际合作,发挥校本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