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记载,明朝颇有政绩的清官于谦任兵部侍郎时,有一次他从河南回京,身边的人劝他按当时的官场的风气,带一些当地的土特产,如绢帕、蘑菇、线香之类进京给朝中的权贵送礼,以便求得庇护和重用。于谦却举起两袖笑笑说:“我带有两袖清风!”他就这件事作了题为《入京》的绝句一首: 绢帕蘑菇并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诗的一、二句是说,绢帕、线香、蘑菇原来是百姓自己享用的土特产,只因为官吏征调搜刮,倒使人民遭殃了。三、四句中的闾阎是指古代平民居住的里巷的门,常借指平民百姓。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无论何时还朝,我什么物品也不带,只带两袖清风进京朝见天子,免得百姓说短道长。全诗生动地反映了于谦不巴结权贵,为官清正的高尚品质。  相似文献   

2.
人们常用“两袖清风”来比喻做官清廉。那么,你知道“两袖清风”典出何处吗———_~—-谦政誉卓著,为官清政廉洁。那时的官,由山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同阎话短长。西、河南调任进京时,皆带些礼物。有人劝进京的于谦绢帕、蘑茹\线香,都是当地的土特产。于谦在诗也带些土特产送礼。他举两袖笑道:“我带有两袖清中说,这类东西,本是供人民享用的,只因官吏征调搜风。”他曾作扒景诗》一首:刮,它们反使人民遭殃了。绢帕蘑茹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从此,“两袖清风”一词便在百姓中流传开来了。“两袖清风”典出何处@东春~~  相似文献   

3.
明朝杰出政治家、军事家于谦,自宣德初至正统末,由御史转兵部右侍郎升任尚书,政绩卓著,为官廉洁,绝不奉承权贵。他调任进京时,纳贿送礼之风盛行,有人劝他也带些土特产去送礼,他举两袖笑道,“我带有两袖清风”。并作“入京诗”云:“绢帕麻菇及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喻清贫廉洁、身无长物的“两袖清风”典出此诗。“两袖清风”的来历!《康寿福音报》  相似文献   

4.
于谦是明代中期著名的爱国军事家和杰出的政治家。他虽然身为封建官吏,但是蔑视荣华富贵,把报国壮志和品格名节看得高于一切。他年轻时曾经写过一首咏物诗《石灰吟》来明志励节,诗曰:“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只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一首诗充分表明了他的志向抱负和品格节操。据说,他50岁时由山西、河南巡抚任上调回兵部,身边的人劝他按当时官场的风气带些当地的土特产如绢帕、蘑菇、钱香之类东西进京,给朝中的权贵送礼,以便求得庇护和重用,于谦却举起两袖笑笑说:“我带有两袖清风!”并就此事作了题为《…  相似文献   

5.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写于安史之乱前,天宝十三年(754年)。诗人当时在边塞的封常清幕府中任判官。这年八月,他在轮台(今新疆库车县东)送一位姓武的判官回京,写下了这首意新境奇,独具一格的送别诗。  相似文献   

6.
“清风两袖”和“两袖清风”都是对为官清廉的赞语。“两袖清风”最早见于元代没有争议。如《辞源》此条举例,一是元陈基《夷白斋稿》诗:“两袖清风身欲飘,杖藜随月步长桥。”不过这是作“迎风潇洒的姿态”用;二是元魏初《送杨季海》诗:“交亲零落鬓如丝,两袖清风一束诗。”这就是作“居官廉洁,囊空如洗”解。但对“清风两  相似文献   

7.
苏轼错改《咏菊》诗苏轼,22岁中进士,官拜翰林学士。有一年秋天,他从湖州回京,去拜见宰相王安石,王安石不在,他只好在书房坐等。这时,他忽然发现砚匣下压了一张写着字的素笺,取出来一看,原来是一首只有两句的《咏菊》诗稿: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相似文献   

8.
<独坐敬亭山>的"独" <独坐敬亭山>是李白写的一首诗.当时正是他离开长安,经过了长达十年的漫游,来到宣城的时候.怀才不遇,幽愤在胸.这首诗的字里行间就强烈地表露了他的孤独寂寞之情.  相似文献   

9.
拈花四品     
正不与时花竞诵帚禅师有一首写菊的诗:篱菊数茎随上下,无心整理任他黄。后先不与时花竞,自吐霜中一段香。读这首诗使人有自由与谦下之感,仿佛是读到了自己的心曲,不管这个世界如何对待我们,我只要吐出自己胸中的香气,也就够了。在台湾乡下有时会看到野生的菊花,各种大小各种颜色的菊花。那也不是真正野生的,而是随意被插种在庭园的院子里,它们  相似文献   

10.
2009年夏天,我为88岁颜仁禧先生的诗文选续集《诗风吹绿校园春》写了首七绝作为"序",这本诗文选是他致力于中小学诗教而编写并自费出版的。这个"序"是:"诗风吹绿校园春,米寿诗翁续力耘;寄愿儿孙诗志在,国魂凝处是诗魂。"写后,开始我豁然开朗,感悟到"国魂凝处是诗魂"这一自然流出笔端的诗句,正是我这些年来力主  相似文献   

11.
《滁州学院学报》2018,(6):72-74
本文通过对《蘑菇》的核心意象、修辞手法和主题思想的分析,指出《蘑菇》不仅体现了诗人的生命意识和女性意识,更是一篇完整的女性成长史,并探讨了这首诗在普拉斯从传统诗向自白派巅峰迈进的"蓄力"过程中所起到的承接效果。  相似文献   

12.
《同学少年》2016,(6):42-43
<正>明朝万历年间,有个叫马绍良的官员自恃才高,经常卖弄,因此得罪不少人。一天,皇上召马绍良进宫,拿出一首诗对他说:"爱卿才学出众,且看这首诗写得怎么样?"马绍良草草看了一眼,见其中有两句是"明月上竿叫,黄犬宿花蕊",便不加思索地说:"这诗不通!  相似文献   

13.
深受农民欢迎的农业科技推广网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3月8日下午,我们来到北京市通州区西集镇胡庄村村民侯卫华的温室大棚,侯卫华正在侍弄着他种的白灵菇.扑入眼帘的一朵朵硕大雪白的蘑菇,令我们这些参观者赞不绝口.侯说:"这些是采摘后剩下的B级菇,A级菇直径要超过12厘米呢!"问他种的蘑菇为什么长得这么好,他说,只要抓住温度、水分、光照这三个环节就行了.."这都是远程教育教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诗的国度,在浩如烟海的诗作中,送别诗、思亲诗占了很大一部分.这些诗,或描叙,或抒情,或议论,虽表达技巧各异,但大多是实写.为不落俗套,有的诗人创造了"从对面生情"这一虚写手法.  相似文献   

15.
猜诗谜 小豆子喜欢做诗,有一天,他突发奇想,做了一首这样的诗:"头上皆为水,胸中总是愁。口边虽要吃,眼下渺难求。"然后兴冲冲地对小兰说,用这首诗作为谜面,可以猜出一首唐诗绝句。小兰想了想,不太肯定地说:"谜底是不是杜牧的《清明》啊?"小豆子很吃惊,说道:"真让你给说对了呢。'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说的不就是这样的情况吗?"小兰一听他这么说,就来了劲儿,也拟了一首打油诗,让小豆子猜猜谜底是哪首诗:"看不了,听不了,昏迷了,糊涂了。"看到小豆子犯了难,小兰提醒他说:"这首诗是南宋诗人写的,还和西湖有关呢!"聪明的朋友,你能帮小豆子猜出这首诗吗?  相似文献   

16.
五年级学生学习了求圆环的面积后,为了拓展我设计了求圆环的外圆周长的练习课感受颇深。一、借诗引思,体现科学人文精神一上课在黑板上工整地写上"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并把"八万"和"一千"用红色笔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句诗是谁写的吗?它的含义是什么?生1:是描写打麻将的(学生轰堂大笑)他说他爸爸昨天摸了一张"八万"赢了一千元。我没有质问他,反而微笑着说:打麻将是一种智力游戏,要用到数学知识,但不能用来赌博啊!生2:是太阳绕地球转?我说:是吗?接着视频播放:太阳、地球、月亮的运行画面,再用三球仪演示。  相似文献   

17.
<正>很多工作都非常考验一个人与别人沟通和协调的能力。诗人陆游在他逝世的前一年,给他的一个儿子传授写诗的经验时,写了这么一句:"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还讲到他初作诗时,只知道在用词、技巧、形式上下功夫,到中年才领悟到这种做法不对,诗应该注重内容、意境。陆翁在另一首诗中又写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可以看作是上句的绝佳注脚。工作中亦是如此,很多事  相似文献   

18.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是唐代诗人高适早期创作的一首著名送别诗.高适(702-765),字达夫.其诗多写边塞风光,风格苍劲雄健,感情浑朴诚挚.他的诗与岑参齐名,被称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千里"两句,写的是塞外黄昏景色.暮日黄  相似文献   

19.
开心果     
<正>最爱东坡肘子鹏鹏是三年级的学生,放学后他跟爸爸说:"我真崇拜苏东坡。"爸爸进一步问他:"鹏鹏,苏东坡诗写得好,词写得好,散文写得好,书法也写得好,你最爱哪一项啊?"鹏鹏用  相似文献   

20.
蒲松龄一部《聊斋志异》,名满天下.同时他又是一位大诗人,写了一辈子诗,共写了1295首.他以现实主义态度,写社会现实,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诸体兼备,表现手法多样,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较高的价值.尤其反映农民疾苦的诗,具体而深刻,直言不讳,针砭时事,鞭笞统治阶级,象匕首,象投枪.他这类诗有百首之多,仅1704年(甲申康熙43年)就写了38首,其中悯农诗27首,这是诗学史上罕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