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都知道表示身体部分的一些名词,当这些词作动词用时,具有很形象的表达能力。如:  相似文献   

2.
文言文中,名词用作动词的语言现象是相当普遍的。如何判定一个名词作了动词呢?下面我们从十个方面探讨一下这个问题。一、文言虚词“之”常常用在动词后作宾语,所以,宾语“之”前的名词就往往用作动词。如“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隆中对》)中宾语  相似文献   

3.
《初中生》2008,(18)
我们都知道表示身体部分的一些名词,当这些词作动词用时,具有很形象的表达能力。如:●头(head)He headed the football across the field.他把球从球场这头顶到那头。Who heads the government?谁领导政府?●眼(eye)He eyed me with suspicion.他用怀疑的眼光看我。He is all eyes for that beautiful girl.他目不转睛地看着那个漂亮女孩。  相似文献   

4.
名词活用为动词的现象,在古典文献中较为普遍,因此,如果能掌握其规律,对于我们阅读与运用,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名词在什么条件下活用为动词,先哲们早已认清了规律,并撰文指导于后人,用不着赘述;在此,只谈谈其对译的一般规律。 名词用作动词 一、作为动作的宾语(一般出现于陈述句),对译公式:动 名,如: 伏斧质请罪(《廉颇蔺相如列传》)——认罪 而此独以钟名(《游褒掸山记》)——取名  相似文献   

5.
名词用作动词这一文言语法现象虽然较难掌握,但也有规律可循。通常一个名词如果处于动词谓语的位置,往往就活用作动词。因此,分析词与词之间的意义关系特别是语法结构关系,是准确识别名词活用作动词的关键。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识别名词活用作动词。一两个名词连用,如果构成主谓关系或动宾关系。其中一个名词往往活用作动词。如:  相似文献   

6.
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名词如果失去了它本身的语法特点,而具有动词的语法特点了,就应该看作是名词活用作动词的一种临时语法现象。笔者认为,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就是名词活用为动词。一、带宾语。如:①老栓,就是运气了你……(鲁迅《药》)②人们肩起了枪,挽起臂膀,结成了一条人的长链,向着山下移动。(王愿坚《足迹》)  相似文献   

7.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学生探求语言规律,是提高学生阅读分析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文言文教学中,师生感到头疼的便是词类活用,尤以名词用作动词最为令人烦恼。此问题一直困  相似文献   

8.
古汉语里词类活用是有规律的,特别是名词活用作动词(包括使动、意动)的规律尤其明显。有趣的是这些规律可以用公式表示。 曾经看到一些介绍词类活用的文章,都是先确定它为某种句子成分,然后据以确定它活用作什么词,不易掌握运用。本文根据名词活用作动词的主要规律所归纳的几个公式,从词和短语入手,只要能搞清是哪类词、哪种短语就可掌握运用,相当容易。  相似文献   

9.
词类活用是古代汉语较为常见的一种语法现象。名词、形容询活用作动词可从下面六个方面进行识别。一、两个名词连用,如果不是并列关系或修饰关系,那么,其中必有一名词活用作动词,构成支配关系、陈述关系或补充关系。例如:1.左右欲刃相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2.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史记·陈涉世家》)3.沛公欲王关中。(《史记·项羽本纪》)例1的“刃相如”不是“刃和相如”,而是“杀相如”,二者是支配关系;例2的“陈胜王”是“陈胜为王”,构成了陈述关系;例3的“王关中”是“称王于关中(即在关中称王)”…  相似文献   

10.
名词用作动词是古汉语中一种较常见的用法,属于词类上的灵活运用,这种用法的特点,第一是比较形象,如“弓不虚发,中必决眦,洞胸达掖”(《子虚賦》),“愿斩三人头,竿之藁街”(《戊午上高宗封事》),“斫而为琴,弦而鼓之”(《工之侨为琴》),“弼  相似文献   

11.
词有定类,类有定词,古今汉语相同。但在古汉语中,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这是很特殊的情况,却又是很常见的语言现象。训诂学家在注疏中,往往随文注明它在句中的语法关系。一些语法专著视这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或称曰“实字活用例”、或称为“假借”,或称做“变性”。叫法虽异,其宗旨都是阐明这种特殊的语言现象,但是对这种现象的由来及其它们之间的关系则很少涉及。本文不打  相似文献   

12.
"词类活用"现象是学习和研究古代汉语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学术界认为活用的词改变了词性和基本功能。本文将结合句子成分和语义关系进行大量例句分析,以此来探究名词活用作动词的特点,从而判断名词活用作动词是否符合"词类活用"的定义。  相似文献   

13.
"使"字句和使令兼语句的关系历来备受争论。本文主要考察"使"后名词N2与其前后动词的关系,认为把"使"字句看做兼语句并不符合语言事实,并尝试从句式语义的角度对"使"字句和使令句呈现出来的差异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14.
名词活用作动词是古汉语中一种常见而又复杂的语法现象。名词活用后的含义只存在于特定的语法结构中,若离开了它,这一含义也就消失了。因此,一般的词典无法为它设立义行,我们也就无法靠词典来解释它活用后的含义。中学语文教材文言文部分对这类语法现象基本上都作了注释,但这只能使学生知其然,要真正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还必须“知其所以然”,做到触类旁通。如何指导学生“知其所以然”?我认为首先是提醒他们注意名词所处的语法环境,即这个名词跟前后的词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用作动词现象主要表现为名词后面带宾语、名词(或名词性词组)用作句子的谓语中心并在其后出现助词“着”等五种情况。名词之所以能用作动词与人类认知心理有密切关系,特别是认知中的语义联想机制在名词用为动词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对活用和误用两种性质不同的转类现象进行了区分,并划分了转类和非转类、转类与兼类现象。  相似文献   

16.
名词和动词     
数年前,有一名公立学校的老师被分配到大医院里帮助住院的孩童。她的工作是帮助病童补习学校课业,这样,孩子痊愈返校后,课程才不至于落后太多。 这名老师接到一个例行工作电话,请她去探访一名特殊的男孩。她记下男孩的姓名、医院名称及电话号码。电话另一端的老师告诉她:“我们现在正在学名词和动词,如何你能协助他做功课,让他别落后于全班进  相似文献   

17.
名词和动词     
几年前,有一位公立学校的老师受雇于一家特教中心,并被分派到市里的大医院去探访那些因病住院的孩子.她的工作就是为那些孩子补习功课,以便让他们在病愈回校上课时,功课不至于落下太多.  相似文献   

18.
名词和动词     
数年前,有一名公立学校的老师被分配到大医院里帮助住院的孩童。她的工作是帮病童补习学校课业,这样,孩子痊愈返校后,课程才不会落后太多。这名老师接到一个例行工作电话,请她去探访一名特殊的孩童。她记下男孩的姓名、医院名称及电话号码。电话另一端的老师告诉她:“我们现在正在学名词和动词,如果你能协助他做功课,让他别落后于全班进展,我将十分感激。”  相似文献   

19.
名词和动词     
数年前,有一名公立学校的老师被分配到大医院里帮助住院的孩童。她的工作是帮病童补习学校课业,这样,孩子痊愈返校后,课程才不至于落后太多。这名老师接到一个例行工作电话,请她去探访一名特殊的男孩。她记下男孩的姓名、医院名称及电话号码。电  相似文献   

20.
名词和动词     
有一名公立学校的老师被分配到大医院里帮助住院的孩童。她的工作是帮病童补习学校课业,这样,孩子痊愈返校后,课程才不至于落后太多。这名老师接到一个例行工作电话,请她去探访一名特殊的男孩。她记下男孩的姓名、医院名称及电话号码。电话另一端的老师告诉她:“我们现在正在学名词和动词,如果你能协助他做功课,让他别落后于全班进度,我将十分感激。”直到这位探访教师来到男孩的病房外,她才知道他住在烧烫伤中心。没有人事先告诉她在门的另一端,会看见什么。为了预防感染,她进入之前必须先穿戴医院的无菌衣帽。护士还告诉她别触摸那男孩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