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陈子娟 《考试周刊》2011,(28):33-34
象似性理论是当今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它是指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一种自然的联系.其研究对了解语言和认知之间的关系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当代认知语言学对象似性研究的基础上.将象似性理论运用到意识流小说的研究中,初步探索象似性在意识流小说中的文体效应.  相似文献   

2.
语言象似性在过去几十年一直为语言学界所关注,现在已成为认知语言学研究的重点。通过对象似性的概念、其与任意性的关系及语言象似性的基本原则等方面的探讨,可以看出语言结构确实在很多方面表现出与人的认知结构、概念结构相照应的现象,尤其是在顺序象似性、距离象似性、数量象似性等方面,但同时也不应否认语言任意性的基础地位。  相似文献   

3.
距离象似性是语言成分间的首要原则。本文对比分析了英汉双宾语结构的距离象似性特点,发现:英汉双宾语结构的形成特点受到距离象似性的制约;与英语相比,汉语的“给予”义、“取得”义双宾语结构更充分对应于概念距离——事物的转移和达到是一个统一的过程,而带介词的间接宾语位于动词前或直接宾语后的句式则表示一个分离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名词前多个形容词修饰语的线性排序问题一直困扰着学生。认知语言中的距离象似性原则为解释这一语法现象提供了新视角。通过对距离象似性原则的相关介绍以及其在实例应用中的分析,指出象似性原则有助于学习者更科学有效地掌握这一语法知识。  相似文献   

5.
象似性是认知语义学的中心内容之一。它是指语言符号的能指与所指之间的自然联系,其研究对于了解语言和认知之间的关系有重要意义。从修辞的角度看,语音象似性、数量象似性、距离象似性和顺序象似性都会产生积极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6.
将象似性理论运用到文体学研究中,用标记象似性原则从版面设计、标点符号、词汇、句法和修辞等五个层面来解释广告的一些文体特征,挖掘其形式与意义之间的关系,从而进一步论证了象似性是取得文体特征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语言符号象似性的研究是对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索绪尔提出的语言任意性的最大挑战。象似性理论的研究是目前国内外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其研究对英语的语法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维度及理论基础,对语言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英语结构的距离象似性探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认知语言学认为,认知来自人们对客观世界的经验与体验.语言结构反映认知结构.语言的形式距离映照概念距离或语义距离;认知上或概念上越接近的实体,其语言的线性距离越近,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9.
语言符号既有任意性,也有象似性.象似性是当今认知语言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是指语言符号的能指与所指之间的自然联系.象似性存在于语言的各个方面,语言象似性特别是句法象似性是客观存在的.  相似文献   

10.
语言象似性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言象似性在过去几十年一直为语言学界所关注,现已成为认知语言学研究的重点。通过对象似性的概念、其与任意性的关系及语言象似性的基本原则等方面的探讨,可以看出语言结构确实在很多方面表现出与人的认知结构、概念结构相照应的现象,尤其是在顺序象似性、距离象似性、数量象似性等方面,但同时也不应否认语言任意性的基础地位。  相似文献   

11.
英语词汇变异及其文体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汇变异是英语语言变异的形式之一,它常被用于诗歌、小说等文学语篇以及广告、日常口语等非文学语篇中。该文以《高级英语》语篇中的实例作为语料,从临时造词、偶有语义、词类转换、词的超常搭配几个方面来探讨词汇变异及其文体效果。  相似文献   

12.
散文诗引入中国将近百年,却依然无法摆脱挥之不去的文体身份焦虑。1980年代以来,一种旨在为散文诗伸张身份合法性,主张散文诗独立于散文和诗的观点开始被广泛接受。然而,对于散文诗而言,致力于辨析、确认和探索散文诗文体独特性也许更为重要。事实上,“文体转译”和“文体溢出”提供了两个观察散文诗文体特征的指标。散文诗作为一种“镜像文体”,不仅具有巨大的细节涵纳性和技法弹性,更映射着写作者的精神视野和人格情怀。  相似文献   

13.
在英语的照应关系中,人称照应占有很大的比例。文章从语法角度探讨了英语第三人称内照应的问题,并分析了英语第三人称内照应问题在悬念小说中的运用和其强烈的文体效应。  相似文献   

14.
含蓄是中国文学语言中的重要属性,它不仅可以拉开读者与文学作品间的距离,在赋予文学作品张力的同时,给读者驰骋想象的空间。在翻译活动中,译者在适当的审美距离之内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把握好原文中的含蓄表达和蕴含情感,从而使译文读者在译文阅读过程中获得与原文读者尽可能相似的审美感受,也使译文获得与原文相似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15.
试图从认知语言学中概念整合和框架转移理论探析小说《阿姆斯特丹》中缺席的女主角莫莉和在场的女主角罗斯在小说中的隐性力量,指出因"对莫莉的记忆"这个类属空间,连通了克莱夫和弗农这两个输入空间的矛盾,二者矛盾的整合最终催生了新的意义:死亡。所以,莫莉是小说中两位男主人公克莱夫和弗农之间故事展开的中心和悲剧的根源;而另一在场女主角罗斯则用其曼妙的语言赢得其丈夫与弗农之间的争斗,加速了弗农和克莱夫死亡悲剧的发生。这些让读者们意识到小说中女性人物的隐性力量。  相似文献   

16.
商业标志中所使用的语言往往是精练的,以体现其使用价值和审美价值为基本目的,无论从造型的形式上及视觉效果中观察,还是从其独有的象征意义中体会,我们都能明显感觉到文字这种视觉语言所独特的文体特征。从语言学的视角对商业标志进行语音、语相、词汇层面以及词汇层面内部突出的修辞手段进行分析,我们可以领略到其独特的文体特色。  相似文献   

17.
李晶晶 《成都师专学报》2010,(6):108-109,123
本文从英语学习的心理机制角度,讨论了成年人英语学习信息加工过程中英-汉两种语言的"语言-思维结构"相互交叉作用,分析了这一作用在概念结构上对成年人英语学习的思维趋同性的重要意义。作者明确指出,成年人在英语学习中有机地借助母语的"语言-思维结构",对英语学习不仅不会产生消极作用,相反会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从音素、重音、节奏、停顿、语速等语音诸要素入手,讨仑语音修辞在诗歌和散文中的文体功能。  相似文献   

19.
《威尔与格蕾丝》是一部美国情景喜剧,该剧充满言语幽默,是言语幽默分析的极佳语料。概念整合理论被广泛应用于语义、语法、语用、语篇研究,用于隐喻、转喻、幽默、熟语的解读等等。该文以概念整合理论为基础,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该剧中的言语幽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网民的增加,网络语言也孕育而生。网络语言大致可分为以下4种类型:脸谱符号、自由缩写、新词新意、儿语表达,而其风格特点则是简捷性、新奇性、娱乐性、形象性、隐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