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苏轼在诗词文赋中反复吟唱"归去",却终生未曾真正归隐。这种仕与隐的矛盾心理在谪居黄州时期表现尤为突出。苏轼黄州词中的归隐情结,集中反映了士大夫文人追求人生理想,完善自我人格的精神需求。而苏轼正是凭借这一时期的创作成就,成为宋代士大夫文化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2.
以"乡下人"自居的沈从文,其实在骨子里是有着传统文人士大夫气质的知识分子。小说《菜园》就充分体现了这种倾向,不论是从沈从文对于极具古典意象的选择层面,还是从对于玉家母子闲适生活的描写层面都能窥探出作者对于雅化生活的追求,并且沈从文对于革命保持的疏离态度也体现出文人士大夫的独立的人格追求,远离主流意识。正如同文人士大夫往往用自己的精神桃花源来对抗着现实的渺茫与不如意一样,沈从文笔下的菜园就是沈从文理想的精神乌托邦。  相似文献   

3.
"雅"是我国传统士人的人生追求和审美理想。由于特殊的时代背景,士人自产生之日起就具有了"救世"与"自救"的双重追求,并因此形成了士大夫与文人的双重人格。不同的人格具有不同的"雅化"追求:士大夫追求的是"典雅"一格,讲求以修养和学识作为根基,"典雅"倾向是儒家审美观念和审美理想的产物;文人追求的是"风雅"一格,与"典雅"相比,"风雅"不重人格的道德充实和内容形式的讲究,更多一种天赋自然气质,更具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作画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道独特的风景,并由此应运而生了文人画。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人格特征,决定了古代画家的人格取向,并因此决定了文人画的艺术精神与风格特点。本文试图探讨中国古代文人画家的人格类型、特征并由此分析文人画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5.
从魏晋南北朝文人家训看其理想人格的建构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晋南北朝文人在家训中经常真实表达他们的道德信念与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其理想人格的建构模式基本是通过树立修身典范与道德楷模的方式来凸显理想人格。其理想人格的基本特质是:其一,胸怀大志,立志高远;其二,坚守道德信念,具有严格的道德自律精神;其三,对社会现实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由于时代背景、社会氛围与个人经历等诸多因素造成理想人格实践过程的艰难与曲折,具体表现为:其一,理想层文人对理想人格的坚守;其二,现实层文人理想人格的丧失;第三,徘徊于理想层与现实层之间的文人理想人格具体实践的两难选择。  相似文献   

6.
在16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北宋始终处在和辽、金、西夏三个少数民族政权鼎足而立的政治格局中,而与西夏之间的争战则是北宋民族关系的主线和主要矛盾。百年宋夏战争激发了北宋士大夫文人的忧患意识与爱国情怀,并在诗词创作中有着鲜明的体现。本文以文人士大夫的人格精神作为研究媒介,探讨宋夏战争对北宋文学风貌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7.
以程朱为代表的宋儒所推崇的人格理想,主要是强调应成为德性涵养的“圣贤”,而且,这种类型的理想人格往往表现出恭敬、柔靡、内敛、戒慎等人格特质。明清以来,由于发生巨大变革与社会转型,儒家士大夫的人格理想也在逐渐发生变化。许多具有开拓精神的士大夫们努力倡导一种具有血性意志、豪迈气慨的豪杰精神,呼唤“天生豪杰,必有所任”①的英雄气概。曾国藩所向往的合圣贤与豪杰为一体的人格理想,就受到这一思潮的影响。曾国藩在自己推崇的理想人格中,加入了宋儒从不提倡的刚强、质直的气质内涵。他追求的圣贤人格理想,一方面具有宋儒那种戒慎…  相似文献   

8.
墨竹以书法的用笔.水墨的形式表现竹清若君子之秉性,体现文人士大夫对理想中的道德追求,诉说他们道遥自在的心境和闲愁无尽的情绪。本文从“借竹以立身,品竹以养性”的文心和“书法贯穿竹法”的重心相结合,探索文人画.仕人画的深层次内涵,来发掘历代文人画家谈之不厌,咪之不倦,画之弥香的精神哉体——墨竹。  相似文献   

9.
陶渊明儒、释、道辩证统一的艺术人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渊明的人格这以千百年来一直受世人仰慕,真正的原因并不在于他的“隐逸”生活方式,而在于他思想上既儒、道、释兼综,吸取了儒、道、释思想中有益的资源,而同时又超越于儒、释、道之上,对之作出了辩证的扬弃。他的人格是中国传统文人士大夫所追求的艺术化、审美化的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10.
李纲文艺思想受理学的影响,建基于儒家心性本体之上,视文艺为文人士大夫之余事。"以气为主"是其创作论和风格论的核心。创作中追求道体人格情志的自然发抒,对诗文书画自然简易而天趣盎然的艺术境界情有独钟。强烈的实用主义倾向,将道德评判和审美理想融合为一,呈现出自娱自得和补益时政、敦睦教化的双重功能特征。  相似文献   

11.
菽庄花园是近代爱国华侨林尔嘉先生的私家园林,是世界文化遗产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代表性遗产构成要素之一。 采用历史文献和田野调查方法,从筑园缘起、选址、布局、景题等方面剖析其人文内涵,指出菽庄花园的兴建真实地反映了园主人林尔嘉先生在当时动荡的时局下复杂的内心情感,寄寓了他思乡爱国与归隐情怀、蕴含文人园林内涵。  相似文献   

12.
菽庄花园是鼓浪屿世界文化遗产构成要素之一,有“海上文人园林”之称,表现出文人园林的“园隐”思想特征并赋予景物“文人化”特征。分析菽庄花园造园背景,揭示其选址、布局、题名、风格等方面所体现的“园隐”思想。菽庄花园因园主经历和时代环境而体现出文人隐居、忧国忧民的造园思想,具有浓厚的人文内涵,是中国文人园林艺术的结晶,连接着闽台两地的情感纽带,反映出园林艺术、文学、社会等诸多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朱熹继承士大夫审美文化传统,以人生境界为其“美学思想”的指归,针对现实知识分子的丑陋人格,基于“理”本体论,以“诚”论真,以“仁义”论善,是其论人格美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4.
明代军事史上,文人将兵是一个重要现象,这一现象极大地推进了自先秦以来就存在的兵儒融合的进程。在此过程中大批儒将做出了卓越贡献,王阳明就是其中之一。王阳明在其一生中始终把儒家思想奉为圭臬,但其用兵实践中又屡以兵家思想胜敌。他很好地把握了兵儒冲突的核心:"诈"与"仁"的关系问题,从儒家思想中吸取"仁"的精华,从兵家理论中领会"诈"的实在,区分二者的适用范围,以"仁"为体,以"诈"为用,切实做到了兵儒合一,使儒家思想和兵家思想在他的军事实践中得以融合和体现。  相似文献   

15.
欧阳修的作品最晚于12世纪中期传到了朝鲜,在那里广泛传播。文人们从形式与内容方面吸收、借鉴其文艺理论;批评家们对其文学创作展开了以赞誉为主的各种形式的评价。此外,欧阳修的品格以及生活态度和情趣也对朝鲜文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钱澄之是明末清初皖籍重要文人、学者,性情洒脱,交游广泛。钱澄之一生按其生活经历可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考察钱澄之的中后期的交游情况,有助于进一步了解钱澄之的文学创作和思想。  相似文献   

17.
儒家理想人格理论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士大夫人格、君子人格和圣人人格,这三种人格的内涵和实现要求不同.古代士大夫追求的理想人格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君子人格内涵丰富,君子应具备仁、义、礼、智、信、勇、中庸、和而不同、文质彬彬与自强不息等方面的素质,强调扬善抑恶,塑造理想人格.圣人人格应具备“内圣外王”,“德业兼备”.这三种人格由低到高,是古代三个不同阶层人追求的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18.
王通作为隋末大儒,其《中说》一书中的文学思想蕴含了深刻的“文儒”特色。他一方面对复兴儒道怀有崇高的责任感,同时又对文学自身规律的发展采取轻视的态度,因此王通这种无法平衡“文”和“儒”之间关系的认识,体现了他文学思想中浓厚的以“儒”节“文”的复古保守性。但其对于文人的一些具体认识影响到初唐史官对“文儒”的基本认识,并在初唐时期得到延续和发展,进而为盛唐“文儒”的形成准备了理论条件。  相似文献   

19.
苏轼的人格意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蕴,在传统士大夫中具有典型意义。其人格意识经过了进取、逍遥、审美三个层面的调适,这种调适表现出苏轼对文化人格的孜孜追求,凤翔、黄州、岭海等不同时期的诗文清楚地昭示出其人格调适和嬗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20.
杨贤江是我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他终身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奋斗不息.提高国民素质是杨贤江教育思想的内容之一,也是其最有当代价值与现实意义的部分.杨贤江主要是从德、智、体三个方面来论述未来公民(青年)的国民素质思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