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论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重点探讨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核心和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学生思维发展的轨迹,帮助学生树立创新志向,鼓励学生增强创新勇气,引导学生构建创新途径,使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步提高,形成强烈的创新意识,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
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创新人才是时代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为学生提供民主、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创新兴趣;要发展学生个性,注意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发散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鼓励教师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科学设计教学过程,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3.
创新是高效课堂的灵魂。通过课堂教学实现创新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科学方法,创新教育是教育变革性的具体体现,也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学生有无创新思维往往取决于教师是否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任何模式化、规范化的教育都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尤其强调创新思维的培养,教师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训练,将对学生全面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在思想品德课中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培养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4.
思维是创新的核心。学生的思维活动也是学生的创新活动,其广度和深度都将影响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进行思维,就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突破原有的框框限制和固有的思想方法的束缚,去发现新知识,探索新规律,发展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应注重从以下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5.
素质教育是依照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需要,挖掘和发挥学生身心发展的潜能,弘扬其主体性和主动精神,促使全体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其基本特征是三性,即全体性、全面性、主体性。所谓主体性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只有在参与教学实践中亲自体验,尝试探究,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因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前提。相反,如果学生…  相似文献   

6.
创新性发展目标是学生发展的最高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力,进而形成具有勇于创新的品质和精神,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作为教师,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给学生开创一个乐于创造和自由发挥的空间,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主动、全面地发展。  相似文献   

7.
刘昌安 《教育与职业》2006,(14):137-138
中文教育教学在训练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然而,目前中文教育教学所存在的问题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在中文教育教学中,必须更新思想观念,尊重学生个性、扩展思维能力、实施美感教育和增强批判精神,才能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8.
陈军 《四川教育》2000,(4):38-39
小学语是一门基础学科,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内涵。作是学生语综合能力的体现。作教学中应该渗透创新教育,转变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充分展示、发展学生个性,变学生适应性发展为创造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邓芳 《辽宁教育》2002,(12):49-49
培养创新人才,离不开教师,只有树立教师的创新形象,才能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创新型教师形象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1.以启迪智慧,开发创造力,使学生获得精神愉快为前提,指导学生过智慧型生活。教师不仅是教学的“严师”,而且是拓展学生心灵和智慧的“良师”,能够唤醒学生关心未来和对未来的创新意识。2.能认识创新的教育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力,具有创设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个性发展的教育环境的能力,并提供适合学生心理发展和创新程度的学习活动,以促进学生创新人格的发展。3.能在言传身教上下功夫,以确定自己的创新形象,为…  相似文献   

10.
董祥武 《学苑教育》2012,(20):38-38
创新思维的教育目的应该是培养学生创新个性和意识,提供创新环境,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教师要善于引导和启发学生质疑,调动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在情境中理解和感悟文童之美,启发学生想象学会迁移,集思广益,取长补短,进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1.
个性发展的核心是创造精神的发展。新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没有个性就没有创新。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是指在教学中创设问题的情境和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力和精神。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通过各种体育活动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实施创新教育,目的在于开发每个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其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在发展和开拓个体生命价值的基础上,从而使整个民族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得到开发。21世纪的合格的班主任不仅要热爱理解学生,关心学生的生活、学习,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还应紧密结合班集体的组织、管理工作,强化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并积极创造有利环境,使班级教育管理工作,按照有利于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原则来进行,从而提高其生存和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3.
创新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新的教育理念。学生个性的发展是高校开展创新教育的前提,创新教育和学生个性发展相互作用,相辅相成。高校要通过创设良好的育人氛围,树立开放的教育观念,深化有效的教学改革,培养新型的师资队伍,开展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等多种途径来加强创新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论述在教学中如何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要求教师创造性的教学,遵循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转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启发学生自己思维活动,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5.
姚立新 《考试》2009,(2):13-13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行,新课程标准已经开始实施,新课程标准强调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其中创新思维是创新实践的前提和先导,所以要想搞好新课程理论下的数学教学,真正把以学生发展为本放在首位,就必须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本文结合数学教学实际,提出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几种方式。  相似文献   

16.
以问启思,利用恰当的问题情境促进学生创新思考,符合核心素养教改要求,是落实历史学科育人功能的需要。历史作为一门人文社会学科,在历史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有特定优势。因此,教师要巧设问题情境,从学生历史创新意识的内在发展逻辑入手,促使学生在分析历史问题中养成创新意识。文章从素质教育理念、核心素养教改和历史学科育人功能出发,分析初中历史问题情境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意义,结合教学实践案例,沿着“创新动机—创新兴趣—创新情感—创新意志”的逻辑,研究初中历史问题情境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策略,以提升历史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发展。  相似文献   

17.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之探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人才培养模式是高校必须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必须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特点和基本结构进行分析。知识经济的到来,国家发展的需要,社会主叉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的价值取向都充分表明必须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创新人才。要通过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品质、加强学科融合等多条途径构建创新人才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8.
杨斌 《益阳师专学报》2001,18(6):101-103
在健美操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只要充分地利用教学素材,强调学生的创新需求,创新动机,创新兴趣,创新理想,创新信念,正确价值观的层次性创新意识培养,并努力做到让学生好奇的问,自信地想和说,尽情地体验,学生的创新意识才有萌芽和发展的机会,从而使学生学习的探究能力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9.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和发展的灵魂,时代的发展呼唤着创新教育。体育教育必须以创新为基础,在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体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深入,信息技术教室的发展呈现出了更多的可能性。当前,在信息技术教育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思维。本文基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现状及问题,分析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并依据笔者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几点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