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修娥 《上海教育》2002,(20):46-47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高考”成为令许多英国人头疼的事情,而且还引起了A-Level丑闻,对已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英国来说,今年的“高考”到底怎么了?  相似文献   

2.
3.
英国人与tea     
英国人爱喝茶(tea)是世界闻名的。然而茶的故乡并不在英国,而是在中国。中国是种茶、制茶和饮茶最早的国家,英国最早的茶是300年前从中国运过去的。据说,英语中tea的发音原是中国南方某地方言对茶(cha)的发音[ti:]。[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2011年12月4日,两只中国大熊猫“甜甜”和“阳光”搭乘“联邦熊猫快递号”飞机抵达英国。这是时隔17年后中国大熊猫再次登陆英国。  相似文献   

5.
英国的高考制度是以A-Level考试为核心的一个考试体系,该体系具有学生自主性强、注重考察学生素质的特征,虽然其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也在不断自我完善中,却是一个比较成熟的、获得国际承认的学生成绩测试体系。在我国高考制度改革的过程中,也应该借鉴英国高考制度的成功经验,以促进我国高考制度改革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牛)’人物。”从古到今,“牛人”数不胜数。咱班当然也是如此,其中属沈刚最牛。  相似文献   

7.
英国人与tea     
英国人爱喝茶(tea)是世界闻名的。然而茶的故乡并不在英国,而在中国,中国是种茶、制茶和饮茶最早的国家,英国最早的茶原是300年前从中国运过去的。据说,英语中tea的发音原是中国南方某地方言对茶(cha)的叫法[ti:]。早在17世纪以前,英国人还不知道茶为何物。据说茶是由英王查理二世(1630-1685年)的王后凯瑟琳带到英国的。凯瑟琳出身于葡萄牙的布拉冈沙家庭。她出嫁时从东印度公司购买了中国红茶100公斤,把它带到英国王宫,她把喝茶当作一种宫庭乐趣。不久,英国朝廷大臣、贵族、社会名流纷纷效仿,天长日久,喝茶的风气逐渐遍及全英国。到今天,饮…  相似文献   

8.
庞颖 《江苏高教》2023,(5):19-29
中国高考具有“早发内生型”特征,2014年以来的高考综合改革对高考制度的“早发”与“内生”产生了极大的挑战。“早发”体现了高考的历史性,高考的选才、纸笔测试、高竞争与科举的选官、程文、高利害同源;“内生”表现为社会发展与高考制度、资源配置与统一高考、差序格局、高考公平的关系密切。“早发内生型”特征于高考综合改革而言有阻力亦有动力,当下及未来的改革应基于厚重的历史文化、神圣的职责使命,析出考试大国、教育强国高考改革的价值导向;基于为国为民的责任担当、差序格局的中国社会,关注政府机构在高考中的角色转换;基于恪守公平的基本原则、进阶性的时序模式,构建相对统一、有限多样的招考方式;基于追求科学的基本准则、自适应的组织模式,探索适于中国国情的高校招生胜任力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9.
职业教育类型地位的确立为“职教高考”制度奠定了逻辑起点。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对“职教高考”制度构建提出应然要求:职业教育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要求基于“职业标准”测评学习成果,职业教育以技术知识为知识论基础要求考试内容与方式要理实结合,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地位同等要求普职考试成绩等值。然而,当前我国“职教高考”制度构建面临三大困境:一是职业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不衔接,二是升学导向下“职教高考”逐步与普通高考同质化,三是中职生升学渠道依然狭窄。分析英国具有“技术教育”特色的“职教高考”制度可以发现其制度构建包括以下三方面经验:一是以国家资格框架统一资格标准,二是凸显技术教育特色的考试内容与考核方式,三是与名校录取制度衔接的升学通道。基于我国职教改革取得的成就和英国经验,文章提出我国“职教高考”制度构建的路径:架构《国家资历框架》,从教学标准建设转向资格标准建设;基于“职业群”设计“职教高考”的专业类别和考试内容;采取在真实情境下考核职业能力的考核方式;建立普职成绩等值的“高校招生分数转换”制度。  相似文献   

10.
陈宁 《神州学人》2010,(8):37-37
在我英国留学的日子里,身边曾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情令我至今难忘,但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则是我从周围英国人的身上,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身影。  相似文献   

11.
49岁的英国人马丁.怀尼斯在翻越安全栏给正在展示的2件中国陶俑戴上面具后被大英博物馆的警卫扭送了出来。为了抗议中国污染问题,马丁在面具上帖上了“二氧化碳污染者”的标签。该展览展示了1974年从陕西省秦始皇陵墓出土的7000多具真人大小的陶塑中的19件陶俑。  相似文献   

12.
人类自古至今,都崇尚“福”,谁都期盼“福”至。可在人的一生中,往往随着“福”接踵而来的又有那人人都想躲避的“灾祸”。“天灾人祸”便是中国古代人民用来表述灾祸现象的一个词语。  相似文献   

13.
唐挈 《中国考试》2007,(5):48-51
一、基本知识“回头看”,把学得的知识“系统化” 同学们经过高三前期逐章的复习,对每一个概念和规律的认识,都有了较大的提高,这种新的认识有别于高一、高二学新课时的感觉.让我们回头看看所学的基本知识.  相似文献   

14.
默多克的“窃听门”事件已经开始让英国人感到了恐惧,原来并不只是政客和明星,每个民众似乎都已经暴露在媒体那能透视一切的“眼睛”之下。只要“眼睛”认为何价值,人们随时都会“赤裸”地被呈现住公众视野之下,不管你自己是否愿意。  相似文献   

15.
记者问一些日本人,他们对中国什么最满意,他们都称赞中国每年一度的高考,说那是中国竞争意识最强的地方。  相似文献   

16.
自从200多年前茶叶从中国(后又从印度)传人英国之后,饮茶一直被英国人看作是一种悠闲和舒适的享受。最早运送茶叶到英国的那种快速高桅帆船便叫作"茶叶飞剪"号。在英国的家庭中."我把茶壶坐上了!"是一句对忙碌一天.疲倦归家的主人极好的关切话语。英国家庭  相似文献   

17.
按照英国习俗,一般在婴儿接受洗礼时,由牧师或父母亲朋为其取名,称为教名。以后本人可以再取第二个名字,排在教名之后。[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石太明 《陕西教育》2005,(10):61-61
在英国的家庭中.绝对看不到对儿童没有理由的娇宠.犯了错误的孩子会受到纠正甚至惩罚.从而让他们明白.他们的行为不是没有边际的.不可以为所欲为一英国的法律明确规定允许父母体罚孩子.至今许多学校仍保留着俸罚学生的规矩.  相似文献   

19.
Hello,boysandgirls!从本期开始,文化视窗与你见面了。从这一扇小小的窗口,你可以了解英语国家人们的工作、生活;领略到国外的风土人情,域外写真,从而进一步了解中外差异,拓展视野。  相似文献   

20.
尤梦瑜 《留学生》2014,(4):45-45
于农历新年的期盼,这样的情感连结与认同让我们对新年有了多于在国内时的特殊情愫。不知道该说是幸运还是遗憾。在伦敦居住18个月却从未能存这里度过一个典型留学生式的中国新年。感谢阅读周。让我可以存去年除夕飞同中国与家人团聚;而对于2012年抵达英国的同学们来说,不少人T4学生签证的到期时间正是中国农历除夕当日。这也意味着,如果没有继续逗留在英国的打算,我们会在2013除夕前几日同到中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