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湖心亭看雪》堪称是一篇运用白描手法的典范之作。本文对《湖心亭看雪》的白描手法进行了简要赏析。  相似文献   

2.
《湖心亭看雪》存在两个叙事主体声音的和弦共振以及两重叙事视角的交融切换。叙述者“余”以隐性介入的方式,向读者讲述了他在湖心亭所看之奇景与所经之奇事,是一个孤标傲世的名士形象。隐含作者——1645年前后创作《湖心亭看雪》时的张岱,透过叙事视角的转换、叙事内容的设计安排,表现了他在繁华落尽之后更加清醒的自我认识。  相似文献   

3.
【导入】 师:(吟诵柳宗元的《江雪》)如果说柳宗元“独钓寒江雪”是寄情于山水的话,那么张岱“独往湖心亭看雪”则是痴情于山水。让我们步入张岱的世界,去品品《湖心亭看雪》。  相似文献   

4.
初二的课堂上正在上《湖心亭看雪》。  相似文献   

5.
《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文学家张岱的一篇回忆性小品文,篇幅短小,意蕴丰厚,构思巧妙,层次分明,用空灵之笔点染了一幅水墨山水画,文字背后更彰显出张岱的精神世界。以人、景、情为切入点,逐步理解文本的丰厚意蕴,将《湖心亭看雪》分成起承转合的叙事结构、天人合一的审美之境和茕茕孑立的孤独之境三个选点教学,将文本的突破口聚焦于最佳的点上。以点入文的方式来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以期为一线语文教师提供新的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年第二期刊发的《〈湖心亭看雪〉析疑及其教学》一文,对张岱看雪的时间提出了质疑,认为张岱看雪的时间"更定","似乎可以推定为五更结束(早上五点左右)"。现就此谈谈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年第二期刊发的《〈湖心亭看雪〉析疑及其教学》一文,对张岱看雪的时间提出了质疑,认为张岱看雪的时间"更定","似乎可以推定为五更结束(早上五点左右)"。现就此谈谈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湖心亭看雪》字字弥漫着孤独的情愫,崇祯五年时的张岱经历的是时空和人情上的孤独,体味到的是人生的况味;写作《湖心亭看雪》时则感受到的是命运和宗教式的孤独.以孤独为核心,从五个层面围绕作者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微妙情感进行解读,还原作者两种精神状态下不同层次的孤独感,从而体悟张岱的精神成长史.  相似文献   

9.
刘瑛 《四川教育》2005,(4):34-35
【案例】人教版八年级语上册《湖心亭看雪》:  相似文献   

10.
谈“更定”     
近几年的人教版教科书对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一文中“更定”的解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清初张岱写的一篇小品,笔墨精练,风神绰约,洋溢着诗的意趣。有人说它是“诗的小品,小品的诗”(吴战垒《散文名作欣赏》,百花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实为公允。这篇文章写了在连续下了三天大雪后,作者晚上独自到西湖湖心亭看雪及在湖心亭与客饮酒的经过,重点描绘了西湖的雪景,把白雪笼罩下的西湖描绘得淋漓尽致。静中有动,寂中有声,生动活泼,清新简洁,构成了一幅层次分明的西湖雪景图。结尾的“痴”字,写尽了作者及二客对西湖雪景的痴迷。  相似文献   

12.
李晴霞 《甘肃教育》2006,(9A):26-26
继公安三袁之后,张岱(1597-1689)以清淡天真之笔,写国破家亡之痛,寓情于境,意趣深远,算得上是晚明散文作家中成就较高的一位“殿军”。《湖心亭看雪》是其代表作。  相似文献   

13.
《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清初作家张岱的一篇写景短文。文章以精练的笔墨,追忆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经历,写出了雪后西湖清新雅致的特点,表现了深挚的隐逸之思。今天.就让我们荡舟西湖,欣赏雪后西湖美景,触摸作者内心微妙的心情。  相似文献   

14.
近日,听一些优秀的初中语文教师上《湖心亭看雪》。很怪异张岱在寒冬腊月的晚上八点光景还能看清“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相似文献   

15.
《湖心亭看雪》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内容之一,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描写西湖雪景的一篇文质优美的小品文。笔者通过对《湖心亭看雪》教学的实践和对作品的分析,认为《湖心亭看雪》阅读教学可以采用多角度切入的方法深入文本,拓展文本。一.难点切入法《湖心亭看雪》是作者记西湖雪景的小品散文,"语言清新活泼,形象生动",而其中高超的素描技巧及景中情、事中情的特点引人玩味、耐  相似文献   

16.
在《湖心亭看雪》一文中,有一处注释,笔者认为欠妥,即“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关于“拿”的注解。教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解释为“撑和划”。在教学中,经过笔者对文本的反复品读,笔者认为将“拿”解释为“撑和划”的不妥之处表现在以下两点。  相似文献   

17.
“情”是散文的灵魂,语文教师在解读散文时,可从多维度提供阶梯,为学生与作者的心灵沟通铺设道路,搭建桥梁,感知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湖心亭看雪》是一篇精致的小散文,用白描的手法描述了前往湖心亭看雪这一事体,在这苍茫寂寥的天地间,包含了作者独特的人生况味,笔者以《湖心亭看雪》为例,探微钩沉,例举解读文本的多重维度。  相似文献   

18.
语言教学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怎么用才能使语言教学更有效是我们要探求的问题。本文将以《湖心亭看雪》为例对如何提高语言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探求。  相似文献   

19.
魏磊 《课外阅读》2011,(4):219-220
初中阶段文言文中写景抒情类文言小品所占篇目不在少数,八年级上册的《三峡》、《湖心亭看雪》;八年级下册的《与朱元思书》、《小石潭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都是写景抒情类文章的名篇。在教学过程中,对此类文章的教学有自己的一点感触,下面以《三峡》为例,谈一谈写景抒情类文言小品的教学。  相似文献   

20.
《湖心亭看雪》是统编版语文教材九上第三单元中的课文,笔者翻阅众多教学笔记和教学设计后发现,大部分教者往往都是抓住文中的“痴”这个词来展开教学,分析张岱对于雪景的痴迷和看雪背后的“痴情”,而略处理了文中另一个至关重要的词语——“独”。笔者认为,“独”字才是贯穿全文的主线。一句“独往湖心亭看雪”,用笔极简却意蕴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