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媒体进行舆论监督必要,做好舆论监督重要,这是大家的共识,记者采写的新闻监督稿件要获得良好的社会效果,让党、政府和人民群众都满意,就必须具有以下意识。  相似文献   

2.
雷志梅 《声屏世界》2004,(12):13-13
作为新时期的媒体记者,如何运用手中的舆论工具进行正确的舆论监督?首先,要提高自身的政治水平,加强对党的方针、政策的认识与理解。这就要求记者要及时掌握党和政府的最新政策法规,了解党和政府的一段时期的中心工作和其相关的政策精神。这些方针、政策就是我们电视新闻工作者  相似文献   

3.
4.
5.
沈莹 《记者摇篮》2004,(9):27-27,25
舆论监督,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赋予新闻媒体的重要职责之一,也是人民群众对新闻工作者提出的要求。舆论监督有着群众性、广泛性、公开性等特点.因此。它具有其他监督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7.
8.
随着中国科学与民主的进步,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以及新闻事业的自身成熟壮大,舆论监督将更加有力,因而,正确把握舆论监督,避免新闻侵权显得尤为重要。 新闻侵权即是新闻单位利用大众传播媒体对他人作了过失报道,侵害了他人的人格权的行为。人格权是最易受伤害的,人格权包括人格尊严、名誉权、隐私权、肖像权、信用权等等。  相似文献   

9.
10.
王晓岱 《记者摇篮》2004,(5):51-51,45
我省的舆论监督工作是随着我省新闻事业的发展和深化改革而不断发展进步的。各级新闻单位充分认识到了舆论监督工作的重要性,因此对舆论监督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报纸、广播、电视分别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开展了舆论监督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效。既赢得了广大受众的支持与肯定。也赢得了党和政府的支持,同时树立了媒体的自身形象,扩大  相似文献   

11.
12.
新闻舆论监督的成功。光靠勇气远远不够,它更是智慧和实力的较量,笔者仅就县级台如何加强法律意识作些浅显的探讨。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3.
14.
作为一名地市级报社的记者,本人一直从事舆论监督报道。近几年来,采写的700余篇舆论监督稿件,在社会上都引起了不同程度的反响。然而,这里记者想说的是,几年来,本人在关注民生、民情、民意,采写大量舆论监督报道的同时,也让报社当了三次被告,打了三场新闻官司,为此记者也曾作为被告方之一,多次参与法庭辩论。现在看来,无论这几起新闻侵权官司是输是赢。都不太重要了,重要的是通过打官司,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采访难、见报难和解决问题难困扰着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报道。为此,如何开展舆论监督、提高舆论监督的水平,就更需要新闻采编人员在对舆论监督有了正确的认识后,在方法技巧上不断探索。笔者经过这些年的实践,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技巧,现提出来与大家探讨。  相似文献   

16.
边长勇 《新闻传播》2004,(11):55-56
舆论监督易惹新闻官司。新闻官司让很多记者和新闻单位叫苦不迭,其中最让人头疼的就是取证。一旦发生官司,记者和新闻单位必须取证调查,但部分证据在事后就很难收集甚至是不可能再被收集,结果因此而败诉。那么,怎样应对新闻官司呢?笔者以为,在采访中记者树立证据提取意识是一个更可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新闻舆论监督能对社会上的不规范行为进行揭露,其性质是社会传播活动,是新闻媒介中的一项重要功能.新闻媒介监督具有较广的监督范围,不同的监督方式具有不同的效力范围,国家的新闻舆论监督与其法治水平有密切联系.为了促进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新闻舆论监督必须具备良好的法律意识,记者应不断加强个人的法律修养.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视角,以新闻舆论监督的特征为切入点,就提高记者法律意识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并分析了提高记者法律意识的途径,希望对相关记者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张循刚 《传媒》2003,(1):38-38
从事报纸舆论监督报道的人都知道,舆论监督有“四难”,即选题难、采访难、见报难、处理难。如何破解这“四难”? 一、选准监督题材。确定监督对象,是编辑、记者常常碰到的头一个难题。这个难题,难就难在既要考虑国家的政策,又要考虑其有无典型性,更要考虑报道后的  相似文献   

19.
20.
韩宁 《记者摇篮》2004,(1):24-25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并指出:“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和方法之一。舆论监督是我国监督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种形式的监督机制中,舆论监督具有有效、快捷的特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离不开舆论监督。近些年来,与一些重要新闻媒体舆论监督报道力度不断加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