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木斋 《天中学刊》2003,18(3):64-71
如果将词体作为最基本单元的话,别词体大致可分为四个类层:词体、种词体、亚范型词体、范型词体。风格独特、具有创新意识而产生一定的影响,并被一些词人仿效的词人词作可称为词体,其中一些优秀的词体,由有统治地位,形成类似人类社会部落种姓的又可称为种词体,若干种词体组成类似王国性质的则可称为亚范型词体。亚范型词体约有六种:花间体、柳永体、东坡体、美成体、稼轩体、白石体。在六大亚范型词体中,只有三种堪称词体范型:柳永体、东坡体和白石体,分别代表了三种词人和三大词性:市井词人、诗人词人和职业词人以及伶工之词、士大夫之词、职业的工艺化词。  相似文献   

2.
基本词和一般词:基本词和一般词是从使用角度划分的,使用普遍而稳定的词是基本词,使用面较窄,不太稳固的词是一般词。基本词:基本词是词汇中的核心,构成语言的基础,是一种语言的词汇中最常用的那部分词。基本词具有普遍性、稳固性、能产性三个显著的特点,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一般词的构成:一般词是语汇中除基本词以外的那部分词。同基本词相比,一般词的范围要大得多,而且常常处于变化之中,不具有基本词的三个特点。一般词汇包括新词、古词、方言词、行业语、外来词等。  相似文献   

3.
“词别是一家”的词体观念是对词这一艺术形式本体特征的理论概括,它强调词体作为一个独立、有机的整体以与诗、相区别,包含了对这一艺术形式各个层面和构成要素的分析和要求。在李清照《词论》中,这一观念为:声诗并:阐述词体的本体特征;评论作家:强调词体的艺术规范;主情致:揭示词体的形成功能。  相似文献   

4.
刘熙载的论词主张以品格论为核心。品格论可概括为4个方面:第一,“论词莫先于品”;第二,词品“莫要于有关系”;第三,词品本于人品;第四,苏、辛词品格最高。品格论密切了词和社会生活的关系,进一步把词推向了言志抒怀的轨道。它的局限性是:否定柔性词时表现出来的封建礼教思想和轻视词的艺术特征的观念。  相似文献   

5.
漫话及其构词法兰州市回民中学崔耕在英语里,前缀re-和其他词结合可以重新组成一个词,新组成的词改变了原有词的意思,但与原词在意思上有联系。现举例如下:一、如果re读〔ri:〕音时,其重新组成的词有“再”“重”的意思。unite〔ju:nait〕v...  相似文献   

6.
汉语史上,有这样一种现象:同一原始词,可以分别滋生出两个不同的滋生词;这两个滋生词所表达的概念相同。换个说法来表述:假定有一个原始词A,先滋生出一个新词B,后滋生出一个新词C,B和C词义相同。B和C可以说是同源词,但不能说C是B的滋生词,它们分别都是A的滋生词。即:A→B;A→C。B和C是两个不同的词,可以产生于不同的时代,但又可以共存于同一个共时的语言系统中。这种构词现象,治汉语史者似乎未曾拈出。底下举例证明,汉语史上确有此事。一、例证1:“背”(脊背):“负”‘”背(bEt)”用脊背驮)原始…  相似文献   

7.
柳永、周邦彦和姜夔的词是宋代婉约词中最有影响的三大家,而三家词的不同则正好体现了宋代婉约词的发展轨迹。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三家词的差别,即词调、表现手法和语言。在词调方面:柳永词新调多而音乐通俗;周邦彦词新调次之但音乐高雅;姜夔词新调最少而音乐古朴却并不美听。在艺术表现手法方面:柳词平铺直叙,直白而坦露;周词变直叙为曲说,追求含蓄;姜词则化实为虚,力求隐蔽。在语言方面:柳词俚俗,格调软媚;周词求雅而不能尽归于雅,格调仍然偏软;姜词则归于骚雅,改以健笔写柔情。但三家词皆为“言情”所束,故均有局限。  相似文献   

8.
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其俗词创作在中国词史上具有重要的贡献和地位。这主要表现在:一、将词引入市井,使“雅词”还俗;二、提高了俗词的艺术表现力;三、深入细致地表现了市井坊曲生活,为俗词赢得了众多读者,从而扩大了词的社会影响,推动了词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搜集有关梅花的信息,请你用最简洁的话说说对梅花的认识。生:梅花是在寒冷的冬天盛开的,不怕冷。生:梅花在冰天雪地的严冬季节里开放,花瓣五片,有粉红、白、红等颜色,有香气。生:梅、兰、竹、菊是四君子,梅是四君子之一。生:松、竹、梅是岁寒三友。师:同学们知道得真不少,现在我们学习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我们已经读过几首词,知道词有不同的词牌,那么,这首词的词牌和题目各是什么呢?生:(齐答)词牌是《卜算子》,题目是《咏梅》。师:跟老师读题目(生读)。“咏”是什么意思?生:“咏”是…  相似文献   

10.
开心直播室     
“森林在这里!”余纲智无题老师:现在我给大家出一道题。划去下列词当中与其他词意义完全不同的那个词:奇妙、奥妙、寻找、奥秘。学生:划去“奥妙”。老师:为什么?学生:“奥妙”是洗衣粉,当然与其他词不同啦!(武进市东安初级中学吴萌珏)言而无信老师:现代人爱打电话,不爱提笔写信。大家想想,这种现象叫什么?学生:言而无信。(王嵩)爱提问的孩子儿子:爸爸,你说过,你最喜欢爱提问的孩子,是吗?爸爸:对呀,学问、学问,学要多问!儿子:那,我提个问题行吗?爸爸:好孩子,你大胆地提吧!儿子:你刚买回的香蕉什么时候吃…  相似文献   

11.
词体功能论     
词作为一种歌唱艺术和抒情诗体,其功能是多样的,不断发展的。早期文人词虽已具多种功能.但其主要功能是娱乐:或侑觞劝酒,或娱宾遣兴,或酬唱交际。随着词乐的分离,词体表现领域的开拓,词体日尊,词体功能也在不断丰富,词的认识讽谏和抒情言志的功能得到彰显,并最终因此与诗文并驾齐驱、比肩争流。  相似文献   

12.
词律探源     
词律探源王明政词律之学源远流长。严沆《古今词选·序》云:“自《花间集》出而倚声始盛,其人虽有南唐、楚、蜀之殊,叩其旨节,靡有异也。”就是说在温飞卿、韦庄的时代,词的平仄谱式已趋于约定俗成。千余年后,清代词家万树在《词律自序》中断言:词“腔之疾徐长短....  相似文献   

13.
“识字学词学句”一般包括词和句,有的还有短。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识字、学词,初步建立词和句的概念,同时进行初步的阅读训练,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编排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4.
一、教学内容与提示 1.识字学词学句。 “识字学词学句”一般包括词和句,有的还有短文。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识字、学词,初步建立词和句的概念,同时进行初步的阅读训练,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编排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先出现词语,再出现与这些词语有密切联系的句子(短文)并配有图画。要学的生字是由词句中提出来的。如:识字学词学句(二)的第一课,先列出“狮子、狐狸、大熊猫、锦鸡、野鸭、天鹅”等词语,再出现三句话:“动物园里有威武的狮子、凶猛的老虎,有可爱的大熊猫。顽皮的猴子,还有美丽的锦鸡和大鹅。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三个方面讨论分析了两词短词动词的结构及其运用特点,即:两词短语动词与自由动词短语的区别,两词短语动词的分类和同形两词短语动词的语义特征,以及构成两词短语动词功能词的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16.
粤方言本身没有轻声,因此,粤方言人学习轻声有两大困难:其一是读不准轻声词,其二是不知道哪些词该读轻声,正确认识轻声,掌握轻声词的基本发音厚理,记住一些轻声词的规律和方法,是学习轻声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说:“昔张天如论相如之赋云:‘他人只赋,赋才也;长卿,卿新也。’予于少游之词亦云:他人之词,词才也;少游,词心也。得之于内,不可以传。虽字瞻之明隽,耆卿之幽秀,犹若有瞠乎后,况其下耶?”在这里冯煦特别拈出“词心”来谈秦少游,确实颇具眼光。“词心”作为评赏词人的一个标准,切合了词体的特征,因为词作为隐约幽微的情绪抒发,确实更多地借助于心灵深处的一种敏锐的感受。而且在评论中冯氏更肯定“词心”,认为“词心”胜于“词才”。  相似文献   

18.
词的形象色彩是由词的外在形式传达出来的,关于词的指称对象的形象信息,这种形象信息是固定的,全社会共通的,与形象色彩易混的事物有两类:一是与之同属色彩义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二是一些指称有形事物但无形象色彩的词所唤起的形象联想,前与形象色彩的区别在于:1.传达出的语义信息的类型不同;2.来源不同,后与形象色彩的区别在于:1.词形中是否带有表示形象的部分;2.所唤起的关于词的指称对象形象的联想是否是全民族共通的,有形象色彩的词在外的主要特点:有形象色彩的词在词形上至少有一部分是用来表示形象的,有形象色彩的词所唤起的关于词的指称对象形象的联想是全民族共通的,有形象色彩的词具有从形象上对指称对象定位,使词义具体化,使语言表达生动化,形象化等形象色彩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英语中的替代词有三类:名词替代词,动词替代词和分句替代词。本文着重谈一谈分句替代词so和not。(一)so和not作为分句替代词,可用来替代上文中出现的分句。so用来替代肯定陈述分句,not用来替代否定陈述分句。例如:(1)—Theymusthavefinishedtheirwork.—Ithinkso.(=Ithinktheymusthavefinishedtheirwork.)(2)—WillTomgowithyouforthesummerholidays?—Ithinknot.(=IdontthinkTomwillgowithmeforthesum-merholidays.)1.用来替代that引导的宾语从句的so,常出现在一些表示看法、意见的动词之后。此类动词(…  相似文献   

20.
《词七首》     
教学目的   1.掌握词的文体知识,了解词的四个发展阶段和两大流派。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1.体悟词的意境和语言。   2.了解词的韵律和章法。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朗读法,问答法,讨论法。   教学时数: 4课时。 (以下只选了李煜词的教学步骤,其他 6首词的教学方法同此。 )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代赵翼《论诗》)唐诗过后是宋词。好诗在唐代已被诗人们写尽了,宋代文人就另辟蹊径,使词这种文学形式趋于完善、臻于完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